二十五 佳节又重阳
    母亲打电话来了:眼下已是寒露,被褥要换成厚的;不能再穿裙,慢性阑尾炎最怕着凉;早饭一定要吃好,别把胃饿坏;上班早五分钟出门,不赶慌;蟹油已经熬好,就等重阳节回家做我最喜欢吃的蟹油汪豆腐……

    重阳节也是敬老日,这一天除了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吃重阳糕,便是归宁父母,所以每个重阳我必定回家。和每次回家一样,远远就能看见母亲站在路口翘首张望。或是在风中,或是在雨里。风雨几十年,母亲始终如一地等着我们归来。从村口站到巷口,从黑发站成了白发。当我们的身影落到她视线里的时候,母亲会急急地迎上来,先是爱怜地上下打量,继而搀过我们的手;“回家”。

    回家的日子,家中的院门是大敞的。门前的梧桐树像一把擎天的大伞,芭蕉还是那样青翠欲滴,几盆米兰整齐有序地摆放在门厅两侧,散发出阵阵沁人的花香……走进厨房,总能看见父亲系着围裙忙碌在灶台的身影。父亲背对着我们,肩胛瘦弱,后背微偻,满头华发,尤其是头顶的几根银丝看起来特别的刺眼。很多时候我轻声叫他,他竟然听不见。那时候,我眼前总会浮现起我儿时眼里的父亲。那是一个年轻俊朗的父亲:笔直的身板,浓密的黑发,一双有力的臂膀常常把我举到空中,毫不费劲的转几个圈。我常伏在父亲的肩头,和他一起高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父亲也常把我扛在他宽厚温暖的肩膀上从家中一直走到五里外地的奶奶家。可是,今天的父亲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的老去,从他戴上老花镜的那天开始,从他嫌皮鞋烙脚改穿布鞋开始,从他念叨着要穿羽绒棉裤开始……好多次,我想用双臂抱着父亲瘦弱的双肩,可是,我至今没有做到,长大的矜持让我和深爱的父亲变得生疏,儿时与父亲的亲热已经定格为一幅温馨的画卷、成为一去不返的记忆。

    母亲也在不知不觉中老去:步履蹒跚,两鬓如霜。一双手粗糙松弛,青筋突兀,岁月无情地在她的手背上刻下了一块块褐色的斑迹。清晰得记得母亲年轻时的那双手:细嫩光滑,纤长似笋。那双手每天给我梳麻花辫,扎蝴蝶结,把我打扮成最美丽的“公主”。那双手在夏日的黄昏,用香喷喷的肥皂把我全身打湿,搓成一个个飞舞的泡泡,轻柔的挠着我痒痒的在澡盆里咯咯直笑、那双手在我病痛的时候,轻轻抚摸我的后背,拍打我小小的屁股,哼着人间最最温柔的曲子……

    忽然想起上次回家爸妈的对话来了:

    好像是丫头回来了。

    是吗?这孩子,一点声音也没有。

    你别唠叨,当心糊了肉丸子。

    老太婆,今儿的肉肥了点,不知道丫头不吃肥肉?

    小点声!我故意的。肥肉掺在瘦肉里,她不知道。你没见她这么瘦?我心疼。

    想到此,我的眼角湿润了。

    岁月如流。转眼又到重阳。母亲依旧会站在那个路口,等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