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画书
因为要找一份老资料,我把自己的两个书柜翻了个遍,资料是找到了,同时也顺便整理了一下过去积攒的旧报旧刊,其中也包括一批小画书。
小画书是小时候的说法,正名应当是连环画吧,外地也有叫小人书的。看着这一堆小画书,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记忆一下子仿佛又全部回来了。仔细想想,里面有一大部分我还是能说明它的来历的。
从上学、从学会识字开始,我就对书本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在小学一年级,我就用手里的零花钱买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飞机为什么会飞》。当然相对于纯文字的书,那些图文并茂的小画书其实更有吸引力,加上它们价廉物美,自然成了我购书的首选。我在上学期间,只在学校喝最廉价的白开水,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几乎全部用在了买书上。遇到星期天,如果没有同伴约我出去玩,我要么去新华书店,要么满地跑着看那些私营书店有没有我所能买得起的图书,这种奔忙的乐趣,相信不是爱书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我是六八年的人,小学的时候,东风剧场前和新华书店门旁都有租书摊子。东风剧场前最初是个篮球场,白天是小贩们的天地,夜间灯火辉煌,我曾跟着父亲在这里看过篮球比赛。等到中原路的体育场建起来,这里就被遗弃了,篮球架成了邻近大孩子们练习单杠的器具,偶尔也有人拿着篮球练习投篮,许久没人收拾的水泥台阶显得颇为陈旧。不过,因为有东风剧场这个电影院,这里还是极其热闹的,特别是周末,打克朗棋的,插大方的,卖哗啦团子,不过对于我这个从小爱读书的人来说,最关注的当然还是那几个租书摊子。这些租书摊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使用类似于两块合在一起的门板,上面钉着整齐的小木条,每个木条的上方四指处订上长长的皮条,用于揽住架在木条上方的那一排小画书。每天早上租书摊老板用架子车将东西运到自己揽下的地盘出生意,展开的书摊如蝴蝶的翅膀,花花绿绿格外诱人。露天的生意是要看天吃饭的。夏冬两季,老板们会在头顶和四周围上旧布单子做的简易围墙和顶棚,这样冬夏都不受季节侵扰了。只是这些临时的棚子太过简陋,遇到雨天,整个场子里边冷冷清清,只有调皮的大孩子们扛着油布大伞在雨中奔跑,地面的积水随脚四溅。书摊的一侧贴墙放着一溜小凳子,看守租书摊子的人就坐在另一侧的小木箱(收钱的器具)上,笑咪咪地看着站在书摊前的孩子用手指点着的小画书。只要掏上一分钱,你就可以拿着画书坐在凳子上,慢慢地看上半天。嗯,相对于一毛五分钱一张票的电影来说,看画书相对于要划算得多呢。不过,有机会的话(比如春节时拿到了压岁钱),我还是愿意买上一本心爱的小画书,放在属于自己的抽屉里独自欣赏,这也是向关系很好的朋友炫耀的资本。
1980年我上初一,再去看小画书,需要掏5分钱一本了。这个时候父母给的零花钱也涨了上来,每天能够拿到一毛钱,这对我来说,似乎是看起来比较大但却又很不耐花的一笔财富,我总是在攒了几毛钱后,跑到中州路的新华书店过过眼瘾。那时的新华书店在中州路,跟现在在人民路的新华书店经营模式完全不同。现在的新华书店是开架售书的,老新华书店则如同传统的零售商店,一长排的玻璃柜,里面摆放着各种书籍,营业员在柜台后走动巡视,他们的背后是更高更大的书架,若是有你所相中的书,你只有把营业员喊过来,让他拿给你。我总是在过足了眼瘾之后,才走出新华书店大门,而其西侧大门通往书店后面仓库那个宽阔的走廊下那个租书摊子才是真正的诱惑所在。记忆中,这是唯一一家下雨也开放的书摊,因为宽阔的走廊遮住了风风雨雨。书摊的主人老范是个身材高大的老人,面色微黑,国字脸,略显花白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说话亲很亲切,或许是因为我是他的老主顾吧。不过没过几年,这些画书摊子就逐渐不见了,有的人收手了,有的人转行了,从小画书转向了小说书。当武侠小说开始流行的时候,这些租书摊子上已经彻底没有了小画书的影踪。
我离开学校之后,出于对书籍的热爱,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其中住家离新华书店最近的是古永。叙起来,古永也是老范的常客。我们有时一道去新华书店的时候,看到老范那愈加泛白的头发,心中不免泛起苦涩。他的资金供不上,不能像其他同行一样转行,虽然没有房租税收,可是搁不住没有生意啊。终于,那个在新华书店过道下的画书摊子不见了,永远的……后来打听到,老范其实就住在解放四大街后面,离我家很近的。有一天我和古永聊起小画书给我们的快乐,古永说,去找老范吧,看看他还剩多少画书,给他包干收底全买下来,收藏。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是无业游民,不过古永在他家门口的街道旁摆了个摊子卖杂志,手里有些钱。于是我们决定一道去拜访老范。也很巧,去的时候老范刚好在家,看起来还是很有精神,不过据老范说他的身体不好,儿子也不让他干活了,现在也就是在家闲着,偶尔出去散散步,听听收音机什么的,养老呢。谈起小画书,老范很有精神地从床底下拉出一个木箱子,里面整整齐齐摞着满满一箱画书,看着那些熟悉的画书,古永却忽地没了购买的兴致,问老范怎么把这些不卖掉?老范说,上周还有光武镇的一个人想把这些画书一把手收走,价钱给的太低,他没卖。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范。后来听古永说老范的画书卖了,我也没放在心上,因为那时候,接触到无限的书的世界,那诱惑远远胜于童年的小画书了。这些我曾经宝贝一时的小画书被我收藏在书柜里,好几年没有动过,直到今天,我把他们翻了出来,数了数,除去几本缺皮掉页的,完好的只有63本。
我不是收藏家,我也知道这些画书品质一般,再想想那时有书读就好了,还在意其它吗?我像从前一样,把它们摊在客厅的玻璃桌上,翻看了许久,然后拍了几张照片,放在网上,随意定了个价格。只是我也没有想到,十分钟不到,它们就再也不属于我了。
作者:柴进
通联:皖界首市委老干部局
小画书是小时候的说法,正名应当是连环画吧,外地也有叫小人书的。看着这一堆小画书,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记忆一下子仿佛又全部回来了。仔细想想,里面有一大部分我还是能说明它的来历的。
从上学、从学会识字开始,我就对书本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在小学一年级,我就用手里的零花钱买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飞机为什么会飞》。当然相对于纯文字的书,那些图文并茂的小画书其实更有吸引力,加上它们价廉物美,自然成了我购书的首选。我在上学期间,只在学校喝最廉价的白开水,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几乎全部用在了买书上。遇到星期天,如果没有同伴约我出去玩,我要么去新华书店,要么满地跑着看那些私营书店有没有我所能买得起的图书,这种奔忙的乐趣,相信不是爱书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我是六八年的人,小学的时候,东风剧场前和新华书店门旁都有租书摊子。东风剧场前最初是个篮球场,白天是小贩们的天地,夜间灯火辉煌,我曾跟着父亲在这里看过篮球比赛。等到中原路的体育场建起来,这里就被遗弃了,篮球架成了邻近大孩子们练习单杠的器具,偶尔也有人拿着篮球练习投篮,许久没人收拾的水泥台阶显得颇为陈旧。不过,因为有东风剧场这个电影院,这里还是极其热闹的,特别是周末,打克朗棋的,插大方的,卖哗啦团子,不过对于我这个从小爱读书的人来说,最关注的当然还是那几个租书摊子。这些租书摊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使用类似于两块合在一起的门板,上面钉着整齐的小木条,每个木条的上方四指处订上长长的皮条,用于揽住架在木条上方的那一排小画书。每天早上租书摊老板用架子车将东西运到自己揽下的地盘出生意,展开的书摊如蝴蝶的翅膀,花花绿绿格外诱人。露天的生意是要看天吃饭的。夏冬两季,老板们会在头顶和四周围上旧布单子做的简易围墙和顶棚,这样冬夏都不受季节侵扰了。只是这些临时的棚子太过简陋,遇到雨天,整个场子里边冷冷清清,只有调皮的大孩子们扛着油布大伞在雨中奔跑,地面的积水随脚四溅。书摊的一侧贴墙放着一溜小凳子,看守租书摊子的人就坐在另一侧的小木箱(收钱的器具)上,笑咪咪地看着站在书摊前的孩子用手指点着的小画书。只要掏上一分钱,你就可以拿着画书坐在凳子上,慢慢地看上半天。嗯,相对于一毛五分钱一张票的电影来说,看画书相对于要划算得多呢。不过,有机会的话(比如春节时拿到了压岁钱),我还是愿意买上一本心爱的小画书,放在属于自己的抽屉里独自欣赏,这也是向关系很好的朋友炫耀的资本。
1980年我上初一,再去看小画书,需要掏5分钱一本了。这个时候父母给的零花钱也涨了上来,每天能够拿到一毛钱,这对我来说,似乎是看起来比较大但却又很不耐花的一笔财富,我总是在攒了几毛钱后,跑到中州路的新华书店过过眼瘾。那时的新华书店在中州路,跟现在在人民路的新华书店经营模式完全不同。现在的新华书店是开架售书的,老新华书店则如同传统的零售商店,一长排的玻璃柜,里面摆放着各种书籍,营业员在柜台后走动巡视,他们的背后是更高更大的书架,若是有你所相中的书,你只有把营业员喊过来,让他拿给你。我总是在过足了眼瘾之后,才走出新华书店大门,而其西侧大门通往书店后面仓库那个宽阔的走廊下那个租书摊子才是真正的诱惑所在。记忆中,这是唯一一家下雨也开放的书摊,因为宽阔的走廊遮住了风风雨雨。书摊的主人老范是个身材高大的老人,面色微黑,国字脸,略显花白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说话亲很亲切,或许是因为我是他的老主顾吧。不过没过几年,这些画书摊子就逐渐不见了,有的人收手了,有的人转行了,从小画书转向了小说书。当武侠小说开始流行的时候,这些租书摊子上已经彻底没有了小画书的影踪。
我离开学校之后,出于对书籍的热爱,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其中住家离新华书店最近的是古永。叙起来,古永也是老范的常客。我们有时一道去新华书店的时候,看到老范那愈加泛白的头发,心中不免泛起苦涩。他的资金供不上,不能像其他同行一样转行,虽然没有房租税收,可是搁不住没有生意啊。终于,那个在新华书店过道下的画书摊子不见了,永远的……后来打听到,老范其实就住在解放四大街后面,离我家很近的。有一天我和古永聊起小画书给我们的快乐,古永说,去找老范吧,看看他还剩多少画书,给他包干收底全买下来,收藏。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是无业游民,不过古永在他家门口的街道旁摆了个摊子卖杂志,手里有些钱。于是我们决定一道去拜访老范。也很巧,去的时候老范刚好在家,看起来还是很有精神,不过据老范说他的身体不好,儿子也不让他干活了,现在也就是在家闲着,偶尔出去散散步,听听收音机什么的,养老呢。谈起小画书,老范很有精神地从床底下拉出一个木箱子,里面整整齐齐摞着满满一箱画书,看着那些熟悉的画书,古永却忽地没了购买的兴致,问老范怎么把这些不卖掉?老范说,上周还有光武镇的一个人想把这些画书一把手收走,价钱给的太低,他没卖。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范。后来听古永说老范的画书卖了,我也没放在心上,因为那时候,接触到无限的书的世界,那诱惑远远胜于童年的小画书了。这些我曾经宝贝一时的小画书被我收藏在书柜里,好几年没有动过,直到今天,我把他们翻了出来,数了数,除去几本缺皮掉页的,完好的只有63本。
我不是收藏家,我也知道这些画书品质一般,再想想那时有书读就好了,还在意其它吗?我像从前一样,把它们摊在客厅的玻璃桌上,翻看了许久,然后拍了几张照片,放在网上,随意定了个价格。只是我也没有想到,十分钟不到,它们就再也不属于我了。
作者:柴进
通联:皖界首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