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娃娃不再叫娃娃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娃娃就长大了,娃娃的弟弟也出生了。大概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吧,娃娃突然觉得娃娃这个小名不再适合娃娃了。谁都知道娃娃就是小小孩的意思,既然娃娃已经不再是小小孩了,这娃娃的名字自然也就用不得了,得要改个名字了。
改名可是个大事啊!要改什麽名字也是伤透脑筋的。记得那时家里为了这个还开了个家庭大会。那时娃娃已经不住在外公家了,所以家庭大会其实只有四口人与会。爸爸妈妈和娃娃三人在大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至於那个还在襁褓中,只会吃喝拉撒的弟弟,自然是没有发言权的。
爸爸是个老古板,始终秉持儒家思想,永远相信半部论语治天下,於是便拿出大道理,说什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应以修身开始,建议取名小修。後来自己觉得修与羞同音,叫小修有点难听,自动改成小齐。许多年後娃娃才知道,原来老爸书没读通,漏掉了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句。不过这样也好,要是给取名小格,听起来就像小个儿一样,万一娃娃从此长不高,成了矮冬瓜,那多可怕呀?
妈妈则是浪漫派,她那年代还没有琼瑶小说,迷的都是克拉克盖博,劳勃泰勒等好莱坞的大明星,说取名小博或小泰,标新立异又响叮当。她也喜欢古典音乐,锺爱萧邦莫札特,说取名小萧或小特,也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好在她没提柴可夫斯基,要不然我给取了个小基还了得?
爸爸妈妈各有各的道理,说得口沫横飞,互不相让。但最後还是娃娃拍板定案,取名小明。
为什麽叫小明,这可是有大学问的。当时社会上就流行小明和小华这两个名字。也不知道什麽原因,从教科书到儿童故事到漫画书,只要是提到小朋友的,男生都从小明开始,女生都从小美开始。若人数多了,第二个男生大致都叫小华,女生就叫小英。至於这小明小华小美小英的典故从何而来,已经无处可考了。
既然小明这个名字那麽流行,取这个名字不怕撞名吗?
其实不然。当时的台湾社会,流行阿字,尤其是本省人家。阿忠阿富阿花阿美满街跑,通常是你的名字最後一个字是什麽就叫阿什麽。至於像我们这种外省第二代,都是直接叫名字的,既不用阿也不用小。所以尽管教科书漫画书上小明小美叫翻了天,现实生活中叫小明的少之又少。自从娃娃改名小明後,几十年来还没撞见到另一个也叫小明的,而小华则更少了,小美则成了冰淇淋品牌的名字。至於小英嘛,直到後来蔡小姐当了总统後,大家才昵称她为小英总统。我始终纳闷,为啥不叫小文或阿英?
名字既定,接下来就得昭告天下啦!当时没有依眉儿这玩意,更没有脸书或LINE。就连电话也不是家家都有,而且当时打市内电话都得收钱的,可不像现在什麽国内免费无线通话。若是邮寄嘛,那所有亲朋好友三姑六婆的,光那邮资,老爸那微薄的薪水就捉襟见肘啦!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爸爸妈妈取名字不在行,省钱则精明得很,立马提出见面通报这个点子。也就是说,只要咱们去拜访亲友,或是亲友来拜访,当面告知改名大事,既经济实惠又礼貌周到,岂不两全其美?娃娃也想不出更好的点子,只有勉强同意。
於是乎凡是亲朋好友见面的场合,娃娃就忙活得不得了了。每次都是娃娃还没开口,那些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就冲着娃娃猛叫娃娃。这时娃娃总是正经八百地立时纠正,不厌其烦地解释道,娃娃已经不叫娃娃了,改为小明。这些大人们总是要无聊地问原因,於是娃娃又得再解释一番。只是大人们的头脑都比较迟缓,才叫了几声小明的,一不小心又叫娃娃了。於是娃娃又得再耐心地纠正一下。如此周而复始,也不知前後经过多少轮回,总算慢慢地叫娃娃的渐少,叫小明的日多,娃娃改名的过程才算圆满收场。
几十年过去了,不但娃娃长大了,娃娃的娃娃都长大了。再过几年,娃娃的娃娃都要有娃娃了。这小明的小名,却也跟着叫了几十年了。尽管小明早变成大明,甚至要成老明了,亲友碰面,仍是小明长小明短地叫得挺亲切。
至於小明以前叫娃娃,恐怕已没多少亲友记得了!
改名可是个大事啊!要改什麽名字也是伤透脑筋的。记得那时家里为了这个还开了个家庭大会。那时娃娃已经不住在外公家了,所以家庭大会其实只有四口人与会。爸爸妈妈和娃娃三人在大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至於那个还在襁褓中,只会吃喝拉撒的弟弟,自然是没有发言权的。
爸爸是个老古板,始终秉持儒家思想,永远相信半部论语治天下,於是便拿出大道理,说什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应以修身开始,建议取名小修。後来自己觉得修与羞同音,叫小修有点难听,自动改成小齐。许多年後娃娃才知道,原来老爸书没读通,漏掉了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句。不过这样也好,要是给取名小格,听起来就像小个儿一样,万一娃娃从此长不高,成了矮冬瓜,那多可怕呀?
妈妈则是浪漫派,她那年代还没有琼瑶小说,迷的都是克拉克盖博,劳勃泰勒等好莱坞的大明星,说取名小博或小泰,标新立异又响叮当。她也喜欢古典音乐,锺爱萧邦莫札特,说取名小萧或小特,也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好在她没提柴可夫斯基,要不然我给取了个小基还了得?
爸爸妈妈各有各的道理,说得口沫横飞,互不相让。但最後还是娃娃拍板定案,取名小明。
为什麽叫小明,这可是有大学问的。当时社会上就流行小明和小华这两个名字。也不知道什麽原因,从教科书到儿童故事到漫画书,只要是提到小朋友的,男生都从小明开始,女生都从小美开始。若人数多了,第二个男生大致都叫小华,女生就叫小英。至於这小明小华小美小英的典故从何而来,已经无处可考了。
既然小明这个名字那麽流行,取这个名字不怕撞名吗?
其实不然。当时的台湾社会,流行阿字,尤其是本省人家。阿忠阿富阿花阿美满街跑,通常是你的名字最後一个字是什麽就叫阿什麽。至於像我们这种外省第二代,都是直接叫名字的,既不用阿也不用小。所以尽管教科书漫画书上小明小美叫翻了天,现实生活中叫小明的少之又少。自从娃娃改名小明後,几十年来还没撞见到另一个也叫小明的,而小华则更少了,小美则成了冰淇淋品牌的名字。至於小英嘛,直到後来蔡小姐当了总统後,大家才昵称她为小英总统。我始终纳闷,为啥不叫小文或阿英?
名字既定,接下来就得昭告天下啦!当时没有依眉儿这玩意,更没有脸书或LINE。就连电话也不是家家都有,而且当时打市内电话都得收钱的,可不像现在什麽国内免费无线通话。若是邮寄嘛,那所有亲朋好友三姑六婆的,光那邮资,老爸那微薄的薪水就捉襟见肘啦!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爸爸妈妈取名字不在行,省钱则精明得很,立马提出见面通报这个点子。也就是说,只要咱们去拜访亲友,或是亲友来拜访,当面告知改名大事,既经济实惠又礼貌周到,岂不两全其美?娃娃也想不出更好的点子,只有勉强同意。
於是乎凡是亲朋好友见面的场合,娃娃就忙活得不得了了。每次都是娃娃还没开口,那些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就冲着娃娃猛叫娃娃。这时娃娃总是正经八百地立时纠正,不厌其烦地解释道,娃娃已经不叫娃娃了,改为小明。这些大人们总是要无聊地问原因,於是娃娃又得再解释一番。只是大人们的头脑都比较迟缓,才叫了几声小明的,一不小心又叫娃娃了。於是娃娃又得再耐心地纠正一下。如此周而复始,也不知前後经过多少轮回,总算慢慢地叫娃娃的渐少,叫小明的日多,娃娃改名的过程才算圆满收场。
几十年过去了,不但娃娃长大了,娃娃的娃娃都长大了。再过几年,娃娃的娃娃都要有娃娃了。这小明的小名,却也跟着叫了几十年了。尽管小明早变成大明,甚至要成老明了,亲友碰面,仍是小明长小明短地叫得挺亲切。
至於小明以前叫娃娃,恐怕已没多少亲友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