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黄昏听市声
周日五点多,阴霾的天气似乎有了好转的迹象,窗外的树木隐约反射着夕阳的光辉。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虽然今天的晚霞若隐若现,我还是知道了霞光泄露的天机——明天是个好天气。
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我决定出去走走,顺便买点水果蔬菜,储备下一周的物质食粮。
小区南北向的主干道两旁煞是热闹,带孩子的奶奶们一堆一堆分散在路的两边,人群中间停着各式婴儿车,车里是长相各异、月份各异的小胖娃娃们。一路走过,听见大人们唧唧喳喳,或交流带孙子的经验,或说着张家长李家短,或发泄对儿媳的不满。我忍住笑,突然想起以前乡下流行的顺口溜:“娶个媳妇当老太,养个孙子头一代,公婆背上一身债,每天都在太阳下晒”。现在城里的媳妇一般都有工作,婆婆们也不用在太阳下晒了,但是婆媳关系应该还是中国人际关系中比较微妙的关系之一,这其中我想有些是因为婆婆不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没将儿媳当女儿;有些则是因为儿媳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将婆婆当母亲。
这边大人聊得忘乎所以,吐沫横飞,那边小娃娃们有的懵懂地四处观望,有的安静地玩着自己的玩具,有的已经将小胳膊伸到对方的领土掐起来了,慌得奶奶们赶紧上前“劝架”。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恶”,我倒觉得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人性其实善恶并存,只是善恶的比例有着天性的区分,比如这些娃娃们,先动手的长大后肯定没有被动还击的娃娃善良。
接近北门,便听到了小区外喧闹的市声:“桔子五块钱四斤唻”、“正宗蜜柚啊,快来买快来看啊”、“红富士唻,又甜又脆”……卖水果的都不是本地人,嗓门敞亮,普通话里有浓浓的乡音,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南腔北调的叫卖声让小区门外自由组合的小市场变得异常繁荣。出门一看,水果摊果然不少,但是占地不大,卖衣服的、卖鞋子的和卖花木的占的地盘要比水果摊大得多,不过他们不用吆喝,就那么满地摆着,让路人自己静静欣赏,慢慢挑选。走过花木摊,路过水果摊,我挤到了路边的人行道上,这里一溜边摆的都是蔬菜摊,每家的品种都没几个,但是菜色品相不尽相同,坐在摊后的大爷大妈们脸上一律堆着五线谱一样的褶子,一样的波浪线弹出的却是不同的表情:有的慈祥,有的和善,有的天生露着小农的狡黠,不过在我看来,他们一律是可爱的。虽然他们的蔬菜没有母亲在乡下种得新鲜和环保,但是比起菜场里的大棚蔬菜还是好吃的多,所以我喜欢跟他们买菜,既不计较多少钱一斤,也不挑挑拣拣,看着他们过称,装袋,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们说说话,对我而言,这是我独有的接地气的方式。对他们而言,我是个友善的顾客。因此我只要一出现,他们就会像老熟人一样问“今天想吃什么啊”、“今天怎么没开车啊”、“韭菜就剩一把了,帮我买去啊”……我想买就停下来,不想买了就告诉他们“家里有呢,下次来”。他们开心,我也高兴。
今天在大爷大妈对面的人行道上发现一个新摊位,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她卖的平菇品相不错,我立即决定买一些,女人过称的时候,我注意到她身后有个小女孩。女人说小女孩有病,会拿洋葱砸人。说这话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女人其实长得蛮周正,只是一脸愁苦让她看起来不悦目。家里有个患精神疾病的女儿,女人如何才能快乐啊?我不禁对女人充满了同情!
买了蔬菜,我又走到水果摊的地盘,挑了无人问津的一个苹果摊买了苹果,这家苹果其实不错,只是摊主有些木讷,我想远远听见的叫卖声中肯定没有他的声音。一对卖桔子的夫妇比较好玩,一边大声吆喝,一边跟边上的桔子摊主打趣,大声喊“我家的桔子比他的好吃啊”,逗的顾客都在笑,我也走过去,让那个笑呵呵的女人给我称了四斤。身边一个正在挑桔子的女人一边吃着桔子,一边告诉我“她家桔子真的好吃呢”。
蔬菜水果都买好,打道回府。
主干道上的人少了许多,看来都带娃娃们回家吃晚饭了。走到小区中心线的时候,一个奶奶推着她的小孙子从西边的路上转到主干道,奶奶一边推,一边唱歌,听不清她唱的内容,但是她的声音确实非常的清脆。歌声抑扬顿挫,我听了一会,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个奶奶回头看着我也笑了,我说现在的奶奶多年轻啊,她说不年轻了,五十了。说实话,她看上去要年轻几岁。小孙子虎头虎脑,长的实在可爱。见我逗孩子,那个年轻的奶奶就问我:“你家宝宝多大了”?我说十八岁了,她居然很惊讶:“八岁啦?你结婚蛮早的啊”?我笑,告诉她是十八岁,她更加惊奇“你多大了?有三十了”?我哭笑不得,三十有个八岁的孩子已经算结婚早的了,三十能有个十八岁的娃那就是传说了吧?今天真是奇了,中午饭局,一位大哥级的人物问我你有三十了吗?这会这个大姐又来这么一出,难道我穿越了?或者姐真的很年轻?呵呵,真的有点小自恋了。
跟祖孙俩道别,我径直快步往家走,那个年轻的奶奶还在后面嘀咕“肯定日子很舒服,不然不会这么年轻”。呵呵,其实不管从事什么的工作,有怎样的人生,岁月都会给人们留下痕迹,不同的只是有些人的沧桑写在脸上,有些人的沧桑刻在心底。我就是将岁月的沧桑刻在心底的那类人,这些是那个大姐所不能理解的。
到了楼下,我看看手机,发现从出门到现在四十分钟过去了,而西边的霞光反倒越发亮堂了些,看来明天一定阳光灿烂。
2013.11.5于扬州
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我决定出去走走,顺便买点水果蔬菜,储备下一周的物质食粮。
小区南北向的主干道两旁煞是热闹,带孩子的奶奶们一堆一堆分散在路的两边,人群中间停着各式婴儿车,车里是长相各异、月份各异的小胖娃娃们。一路走过,听见大人们唧唧喳喳,或交流带孙子的经验,或说着张家长李家短,或发泄对儿媳的不满。我忍住笑,突然想起以前乡下流行的顺口溜:“娶个媳妇当老太,养个孙子头一代,公婆背上一身债,每天都在太阳下晒”。现在城里的媳妇一般都有工作,婆婆们也不用在太阳下晒了,但是婆媳关系应该还是中国人际关系中比较微妙的关系之一,这其中我想有些是因为婆婆不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没将儿媳当女儿;有些则是因为儿媳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将婆婆当母亲。
这边大人聊得忘乎所以,吐沫横飞,那边小娃娃们有的懵懂地四处观望,有的安静地玩着自己的玩具,有的已经将小胳膊伸到对方的领土掐起来了,慌得奶奶们赶紧上前“劝架”。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恶”,我倒觉得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人性其实善恶并存,只是善恶的比例有着天性的区分,比如这些娃娃们,先动手的长大后肯定没有被动还击的娃娃善良。
接近北门,便听到了小区外喧闹的市声:“桔子五块钱四斤唻”、“正宗蜜柚啊,快来买快来看啊”、“红富士唻,又甜又脆”……卖水果的都不是本地人,嗓门敞亮,普通话里有浓浓的乡音,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南腔北调的叫卖声让小区门外自由组合的小市场变得异常繁荣。出门一看,水果摊果然不少,但是占地不大,卖衣服的、卖鞋子的和卖花木的占的地盘要比水果摊大得多,不过他们不用吆喝,就那么满地摆着,让路人自己静静欣赏,慢慢挑选。走过花木摊,路过水果摊,我挤到了路边的人行道上,这里一溜边摆的都是蔬菜摊,每家的品种都没几个,但是菜色品相不尽相同,坐在摊后的大爷大妈们脸上一律堆着五线谱一样的褶子,一样的波浪线弹出的却是不同的表情:有的慈祥,有的和善,有的天生露着小农的狡黠,不过在我看来,他们一律是可爱的。虽然他们的蔬菜没有母亲在乡下种得新鲜和环保,但是比起菜场里的大棚蔬菜还是好吃的多,所以我喜欢跟他们买菜,既不计较多少钱一斤,也不挑挑拣拣,看着他们过称,装袋,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们说说话,对我而言,这是我独有的接地气的方式。对他们而言,我是个友善的顾客。因此我只要一出现,他们就会像老熟人一样问“今天想吃什么啊”、“今天怎么没开车啊”、“韭菜就剩一把了,帮我买去啊”……我想买就停下来,不想买了就告诉他们“家里有呢,下次来”。他们开心,我也高兴。
今天在大爷大妈对面的人行道上发现一个新摊位,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她卖的平菇品相不错,我立即决定买一些,女人过称的时候,我注意到她身后有个小女孩。女人说小女孩有病,会拿洋葱砸人。说这话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女人其实长得蛮周正,只是一脸愁苦让她看起来不悦目。家里有个患精神疾病的女儿,女人如何才能快乐啊?我不禁对女人充满了同情!
买了蔬菜,我又走到水果摊的地盘,挑了无人问津的一个苹果摊买了苹果,这家苹果其实不错,只是摊主有些木讷,我想远远听见的叫卖声中肯定没有他的声音。一对卖桔子的夫妇比较好玩,一边大声吆喝,一边跟边上的桔子摊主打趣,大声喊“我家的桔子比他的好吃啊”,逗的顾客都在笑,我也走过去,让那个笑呵呵的女人给我称了四斤。身边一个正在挑桔子的女人一边吃着桔子,一边告诉我“她家桔子真的好吃呢”。
蔬菜水果都买好,打道回府。
主干道上的人少了许多,看来都带娃娃们回家吃晚饭了。走到小区中心线的时候,一个奶奶推着她的小孙子从西边的路上转到主干道,奶奶一边推,一边唱歌,听不清她唱的内容,但是她的声音确实非常的清脆。歌声抑扬顿挫,我听了一会,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个奶奶回头看着我也笑了,我说现在的奶奶多年轻啊,她说不年轻了,五十了。说实话,她看上去要年轻几岁。小孙子虎头虎脑,长的实在可爱。见我逗孩子,那个年轻的奶奶就问我:“你家宝宝多大了”?我说十八岁了,她居然很惊讶:“八岁啦?你结婚蛮早的啊”?我笑,告诉她是十八岁,她更加惊奇“你多大了?有三十了”?我哭笑不得,三十有个八岁的孩子已经算结婚早的了,三十能有个十八岁的娃那就是传说了吧?今天真是奇了,中午饭局,一位大哥级的人物问我你有三十了吗?这会这个大姐又来这么一出,难道我穿越了?或者姐真的很年轻?呵呵,真的有点小自恋了。
跟祖孙俩道别,我径直快步往家走,那个年轻的奶奶还在后面嘀咕“肯定日子很舒服,不然不会这么年轻”。呵呵,其实不管从事什么的工作,有怎样的人生,岁月都会给人们留下痕迹,不同的只是有些人的沧桑写在脸上,有些人的沧桑刻在心底。我就是将岁月的沧桑刻在心底的那类人,这些是那个大姐所不能理解的。
到了楼下,我看看手机,发现从出门到现在四十分钟过去了,而西边的霞光反倒越发亮堂了些,看来明天一定阳光灿烂。
2013.11.5于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