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命运之邂逅
我不知道你们的命运之中,转折点在哪里。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知道我的命运转折点是在1988年。
这一年,我遇到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张超凡。
现在我对于我小学时期的教师们记忆最清晰的,就是教语文的张老师了。爱读书的我最喜欢语文课,进入中学后,更加喜爱读书,以至于除了语文其他各科成绩都是一塌糊涂,升不了高中,也就不再上了。从86年以来,基本上无所事事,跟着玉柱、松山、团结等几个朋友跑着玩,混录像厅。那时候我是穷光蛋,都是他们请我。这情形直到88年初才有所改变。那时家里开了个饭馆,我就荣升为跑堂的,每月有了一点零花钱。
有一个晚上,饭馆生意冷清,我跟母亲说一声,就出去看录像了。回来的时候,母亲告诉我张老师在我家饭馆吃饭呢。面对这位我所尊敬的老师,我很有些局促不安的感觉。记忆中严厉的老师却很慈祥,只是略略询问了我的近况,然后,勉励我做些正事,不要混日子。
老师走后,我站在附近煤建公司的院子里,站了很久。老师是上天安排过来扭转我命运的人,他让我知道,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了。
第二天,我去图书馆办了两个证,开始拼命读书,我不想成为老师眼中的“混子”。
第二个人,是我现在的妻子。
88年,其实也是我被父母逼着相亲的一年。不停地见面,不停地无话可说,直到遇到了她。
两个爱读书的人是有共同语言的,对于黎黎我是一见钟情。谈了半年恋爱,我们结婚了。黎黎不希望我只是一个书虫,所以,我开始尝试用写作来证明自己。
第三个人,是我的小学同学健民,现在远在合肥的他,是我的历史见证人。
小学五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学之后各奔东西,一晃几年不见,再见面时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那个下午,我如同往常一样,拿着从图书馆借的《当代》和《子夜》,走进了邮电局的报刊门市部。手头拮据的我不打算买杂志,只想翻翻新来的报纸。
门市部里面只有寥寥的几个人,里面布局成倒的凹字型,三面是玻璃柜台,柜台后面是摆着各色杂志的书柜。房间中部是用长凳和木板搭出的简易摊子,新到的报纸一叠一叠摆放得整整齐齐,买不买都可以翻看。我翻了一会儿,感觉没有什么想要的内容,我想买的《文学报》和《安徽广播电视报》也没有到,就直起腰,准备离开。一转身,却与一个男子四目相对。
“健民?”
“柴进?”
“老同学!”
我们两个都乐了,各自把手里拿的书和杂志朝胳肢窝一夹,伸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数年不见,健民和我一样,也戴上了眼镜。略显清瘦的他,神情开朗,笑容中透着亲和力。
“我以为你把我忘了呢,”健民狠狠摇了摇我的手,“哈,个子都高了。”
“你是我的历史见证人嘛,”我乐和地说,“忘了你,休想!”
我说这话是由缘由的。
1975年,我在界首一小上学,与健民成为要好的朋友。那时我母亲在解放二大街中段的服装制帽厂工作。有一天放学后,我带着健民去服装制帽厂玩,进了大门,转向后面的车间。蹦蹦跳跳走在前面的我被一块砖头绊倒,无巧不巧,栽倒的我眉心正好撞在墙角一块凸出的砖头上,当时就昏了过去。吓坏了的健民放声大哭,听到哭声赶来的工人赶紧通知了我母亲,把我送进了医院,缝了好几针呢。至今,我的眉心仍有一个淡淡的疤痕,偶尔也会有些头痛。
“到我家去坐坐吧,”健民说,“聊聊。”
健民的家在力行街的盐业公司家属院,很近。我们边走边聊,他知道了我现在是在家里的饭馆端盘子,也在认真读书。我知道他现在是界首二中的教师,有了一份安定的正式工作。不过到了健民家,我感觉如同找到了宝藏,他的书柜上有不少我没有看过的书,健民说那些都是他在芜湖师专上学时买的。我毫不客气,选了两本借走看,当然,是要承诺好借好还的。
就此,与老友健民恢复了关系,当然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份友谊对我的未来有多大影响。
我的家是在解放四大街,街分南北两段,中心是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过了十字路口,走在街边的我忽然听到了很奇怪的音乐,不是歌曲,就是有节奏感的循环播放的音乐。循声望去,声音来自卖瓜子的老陈那间很小的门面。解放四大街的北段是简称附小的界首师范附属小学,老陈的门面我也是经常路过的,里面除了卖他自炒的葵花籽,还有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和小学生们用得到的本子和文具。不过我走近之后,发现房间里面多了一个方桌,上面放着一台14英寸的彩电,屏幕上面,是一个戴着红帽子的小人儿在一蹦一跳地上台阶。再看墙壁上,那些零食、本子文具什么的都用夹子夹着挂在了上面。
方桌的前面,一个坐在小马扎上的男孩子手里捧着一个黑色的奇怪东西,神情紧张地在上面按来按去。我看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电视机里面的那个小人儿是被这个男孩子控制的,这可是很有意思。我也喜欢看动画片,眼前屏幕上精致的卡通背景如同动画片一般,而里面的人物居然是可以控制的!
那个小人儿上了台阶顶部,停顿了一下,然后奋力一跳,整个人落在一个高高的旗杆上,把上面的三角旗子扯了下来,随即跑进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堡。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城堡的上方放起了噼里啪啦的礼花。
“过关了?”坐在一边的老陈扭头看看屏幕,“下一关还继续打不?打的话,再加一毛钱。”
这一年,我遇到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张超凡。
现在我对于我小学时期的教师们记忆最清晰的,就是教语文的张老师了。爱读书的我最喜欢语文课,进入中学后,更加喜爱读书,以至于除了语文其他各科成绩都是一塌糊涂,升不了高中,也就不再上了。从86年以来,基本上无所事事,跟着玉柱、松山、团结等几个朋友跑着玩,混录像厅。那时候我是穷光蛋,都是他们请我。这情形直到88年初才有所改变。那时家里开了个饭馆,我就荣升为跑堂的,每月有了一点零花钱。
有一个晚上,饭馆生意冷清,我跟母亲说一声,就出去看录像了。回来的时候,母亲告诉我张老师在我家饭馆吃饭呢。面对这位我所尊敬的老师,我很有些局促不安的感觉。记忆中严厉的老师却很慈祥,只是略略询问了我的近况,然后,勉励我做些正事,不要混日子。
老师走后,我站在附近煤建公司的院子里,站了很久。老师是上天安排过来扭转我命运的人,他让我知道,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了。
第二天,我去图书馆办了两个证,开始拼命读书,我不想成为老师眼中的“混子”。
第二个人,是我现在的妻子。
88年,其实也是我被父母逼着相亲的一年。不停地见面,不停地无话可说,直到遇到了她。
两个爱读书的人是有共同语言的,对于黎黎我是一见钟情。谈了半年恋爱,我们结婚了。黎黎不希望我只是一个书虫,所以,我开始尝试用写作来证明自己。
第三个人,是我的小学同学健民,现在远在合肥的他,是我的历史见证人。
小学五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学之后各奔东西,一晃几年不见,再见面时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那个下午,我如同往常一样,拿着从图书馆借的《当代》和《子夜》,走进了邮电局的报刊门市部。手头拮据的我不打算买杂志,只想翻翻新来的报纸。
门市部里面只有寥寥的几个人,里面布局成倒的凹字型,三面是玻璃柜台,柜台后面是摆着各色杂志的书柜。房间中部是用长凳和木板搭出的简易摊子,新到的报纸一叠一叠摆放得整整齐齐,买不买都可以翻看。我翻了一会儿,感觉没有什么想要的内容,我想买的《文学报》和《安徽广播电视报》也没有到,就直起腰,准备离开。一转身,却与一个男子四目相对。
“健民?”
“柴进?”
“老同学!”
我们两个都乐了,各自把手里拿的书和杂志朝胳肢窝一夹,伸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数年不见,健民和我一样,也戴上了眼镜。略显清瘦的他,神情开朗,笑容中透着亲和力。
“我以为你把我忘了呢,”健民狠狠摇了摇我的手,“哈,个子都高了。”
“你是我的历史见证人嘛,”我乐和地说,“忘了你,休想!”
我说这话是由缘由的。
1975年,我在界首一小上学,与健民成为要好的朋友。那时我母亲在解放二大街中段的服装制帽厂工作。有一天放学后,我带着健民去服装制帽厂玩,进了大门,转向后面的车间。蹦蹦跳跳走在前面的我被一块砖头绊倒,无巧不巧,栽倒的我眉心正好撞在墙角一块凸出的砖头上,当时就昏了过去。吓坏了的健民放声大哭,听到哭声赶来的工人赶紧通知了我母亲,把我送进了医院,缝了好几针呢。至今,我的眉心仍有一个淡淡的疤痕,偶尔也会有些头痛。
“到我家去坐坐吧,”健民说,“聊聊。”
健民的家在力行街的盐业公司家属院,很近。我们边走边聊,他知道了我现在是在家里的饭馆端盘子,也在认真读书。我知道他现在是界首二中的教师,有了一份安定的正式工作。不过到了健民家,我感觉如同找到了宝藏,他的书柜上有不少我没有看过的书,健民说那些都是他在芜湖师专上学时买的。我毫不客气,选了两本借走看,当然,是要承诺好借好还的。
就此,与老友健民恢复了关系,当然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份友谊对我的未来有多大影响。
我的家是在解放四大街,街分南北两段,中心是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过了十字路口,走在街边的我忽然听到了很奇怪的音乐,不是歌曲,就是有节奏感的循环播放的音乐。循声望去,声音来自卖瓜子的老陈那间很小的门面。解放四大街的北段是简称附小的界首师范附属小学,老陈的门面我也是经常路过的,里面除了卖他自炒的葵花籽,还有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和小学生们用得到的本子和文具。不过我走近之后,发现房间里面多了一个方桌,上面放着一台14英寸的彩电,屏幕上面,是一个戴着红帽子的小人儿在一蹦一跳地上台阶。再看墙壁上,那些零食、本子文具什么的都用夹子夹着挂在了上面。
方桌的前面,一个坐在小马扎上的男孩子手里捧着一个黑色的奇怪东西,神情紧张地在上面按来按去。我看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电视机里面的那个小人儿是被这个男孩子控制的,这可是很有意思。我也喜欢看动画片,眼前屏幕上精致的卡通背景如同动画片一般,而里面的人物居然是可以控制的!
那个小人儿上了台阶顶部,停顿了一下,然后奋力一跳,整个人落在一个高高的旗杆上,把上面的三角旗子扯了下来,随即跑进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堡。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城堡的上方放起了噼里啪啦的礼花。
“过关了?”坐在一边的老陈扭头看看屏幕,“下一关还继续打不?打的话,再加一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