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一个特殊的病友
    自从临床的老太太离去后,丁黎的旁边又住进了一位病人,女性,叫黄秋言,三十多岁,是本地一位颇有名气的散文作者,据说得了一种难以治疗的奇怪的病,全身的细胞都在逐步的坏死中,按说谁得了这种病都不会轻松,但黄秋言活得真的很洒脱,每天都笑嘻嘻的,总是主动和医生以及病房里的病人交流,而且她很爱看书,她老公每次来看她都会带来新的书。

    黄秋言见丁黎情绪不好,并不出言安慰她,只是递给她一本书,说是闲着也是闲着,多读书总是好的。

    这是一本叫《春牧场》的书,因为身体的原因,丁黎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全部读完,一开始她是随便翻翻的,渐渐的就被里面的文字牵引住了,跟随者浅析的队伍艰难跋涉在牧民们转场的路上,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游牧民族,那一份对生命的从容,重重地撞击着丁黎即将散落的灵魂,她深深地爱上了卡西的一句话: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

    看完春牧场,又接着看冬牧场夏牧场。

    父母看了不禁开始嘀咕,“天天看到那么晚要不要紧?好像太认真了点,连跟她说话都像是听不见。”

    黄秋言笑道:“没事,人有精神寄托是好事,这叫投入。”

    黄秋言这样的人在丁双林夫妻眼里就是正宗的文化人,他们听此一说便放了心,庆幸丁黎能有这样一个病友。

    正月过后,黄秋言的病渐渐沉重起来,脸开始浮肿,尽管爱干净的她天天漱口几次,口腔中还是有股难闻的味道——细胞真的开始腐烂了,由于浑身疼痛,医生开始每天给她注射一次吗啡,每次药效过后她就疼得脸色发白,虽然不说话,但大家都知道她是在极度的痛苦中,所有的人都替她难过,可是没人能够帮到她。有一次她疼得实在厉害,自己把嘴唇都咬破了,丁黎见了忍不住轻轻抽泣起来。

    “没事的,我还忍得住,”黄秋言勉强露出一个笑容,“丁黎,我想写封信给一个朋友,你能不能帮我写下来?”

    她的四肢已经没有力气。

    丁黎哭着点头。

    二月中旬一个晴朗的早晨,黄秋言永远的离开了,这天整个病房里的气氛都沉闷异常,每个人说话都带着一种悲悯宿命的感觉,丁黎缩在被子里仰望着床头挂着的输液器,手中拿着黄秋言的老公递给自己的一封信。

    是丁黎自己亲笔写的信。

    原来黄秋言那封信就是写给她的。

    不用看信,丁黎也记得其中重要的一句: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胆量从悬崖上朝下跳,但只有成熟的人才具备使自己免于荒谬的胆识,死不需要多大勇气,活下去才是最大的勇气。

    丁黎的眼泪流下来,黄秋言死了,但她无言是最勇敢的人,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始终坚持着要努力好好活下去的信念,相比之下,她丁黎的这点小伤算什么?一切自怨自艾在死亡面前都是矫情,生命才是最最宝贵的,黄秋言的死彻底点醒了丁黎。

    丁黎从内心开始真正苏醒过来,她的体质和意志力本来就强于一般人,病,终于开始渐渐好起来,到四月中旬的时候,她已经能够下床走动做简单的运动了,四月下旬,在医生嘱咐须定期来医院检查的情形下,丁黎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