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记忆恢复的前兆
    坐出租车回到家后,明朗去厨房滚葱姜水,静好一个人盖着被子,静静地在床上躺着,大脑昏沉,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画面一个个纷至踏来。有些片断在她的脑海里上演着。她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记忆在慢慢地恢复。

    她想起那个穿旗袍的女子,原来就是自己的母亲。她叫凌微,她给她的女儿起名叫小唯,寓意:她是她生命的唯一,她还有一个小她四岁的弟弟,母亲把他送去参军,服兵役是每一个中华男儿应尽的义务,保家为国更是男儿的责任、担当。

    只是静好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就像一个个片断,很多回忆还是空白。她皱着眉头使劲地想,可就是想不起来,比如,她车祸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母亲为什么会决绝离开他们?她的父亲现在在哪里?

    很多谜团都在等待揭开谜底,可是她的脑子出现退化,时不时处于短路断电情况,她也是无能为力。突然灵光再现,她想起她锁在檀木箱子里的母亲的日记,她决定从里面找出蛛丝马迹,也想重新认识母亲的短暂、命运多舛的一生。

    从书架上小心翼翼地捧出箱子,她的唇边又浮现出温情的微笑。檀木气息宁静,圣洁内敛的香味经久百年依旧袅袅钻入鼻空,就像明朗身上缭绕不散的柠檬香,团团包围下的她心安、平静、坦然、不惊。

    檀香是神圣之木,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古老,神秘,具有多种功能的珍稀树种。在宗教领域,檀香被奉为“圣树”,古老的梵语手稿记载它是人神之间交流的神秘物质,是祀佛圣品。素有“百年成材,千年不腐,虫蚁不蛀”的经典说法,是收藏界炙手可热的宠儿。这个檀木箱子不大,长约30公分,宽约20公分,上面雕刻着喜鹊戏牡丹的图案,浮雕镂空的技术,彰显木匠高超的手艺。静好还记得,这是在古玩城的一家老店买的,当时只是欣赏红木家具,无意间竟被博古架上陈列的檀木香吸引住了,暗红色的木纹,独具匠心的做工,让她的目光久久不肯移开。

    精明的老板巧如舌簧地介绍自己手中的这块无价之宝,“这是百年檀木,至少有三百年的历史,俗称黄金木,真正的皇室之木,帝王首选,招财之木,放在家里可以发家之富,做成珠子,戴在身上,可以安神僻邪。乾隆皇帝25方宝玺中经常使用的就是一尊檀香木制成的‘皇帝之宝’,御书房、后宫别院,木质品多数都是用檀香木制成的,熏炉里焚的香也是用上等檀香入料,檀香燃烧时香味沉静、清甜,能使人心平气和,起到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疏通人体气机的作用。”店老板滔滔不绝,双目放光。

    “我这个檀木箱,上过《鉴宝》,专家都明确无误的鉴定为清中晚期的皇室供品,后宫妃子的首饰盒……”

    “庄妃用的还是宜主子用的?”朱明朗猛地幽了一默,明明就是一个仿明清时的现代品,到他嘴里摇身一变就成无价之宝了,此物只遇不可求,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可偏偏喜鹊戏牡丹这个图案竟然就那么眼熟,它就那么眼熟。他小时候外婆给他做的棉花被子用的墨绿色缎子面上,图案就是喜鹊戏牡丹。

    静好扑哧一声笑了,明朗假装咳嗽了几下,老板神色一愣,问:“谁?谁用过?……”敢情这还是一个行家里手,真人不露相啊!

    “专家没有给你说过历史上那位名人用过?让我们也长长见识,回头朋友来访,也可以鉴赏说教一番。”明朗压住笑,一本正经地问。

    “这,这个真没有,我只知道这是皇室家的东西,清政府败落后,就流落民间了,正巧到我手里,这叫缘分呢!”四十多岁的老板一往情深,言语中含满不舍。

    是不是古董,静好并不在乎,只因喜欢,经过讨价还价,老板从2万降到5000。

    “要不是现在生意不好做,低于二万我是绝对不会卖的,因为资金紧张,只能忍痛割爱了,你们这两个年轻人可是拣了漏了。”老板长吁短出,生无可恋的表情,静好现在想来,还是可笑。

    走出古玩城,静好和明朗相视而笑。明朗还问她一句:“静好,你知道吗?檀香木也叫情侣木,意蕴忠贞。”说这句话的时候,静好正得意洋洋地将宝贝紧紧地抱在怀中,一边咧着嘴笑,听了他的话,她的笑瞬间僵在脸上,“真的,假的?”她的脑子飞速运转着,回想着店老板的专业术语介绍,“老板好像没说,不会是你杜撰的吧!”

    明朗给了她一记白眼,“去问度娘。”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无奈神情。

    回到家中,他们一起问百度,共同学习檀香木的知识,静好越是爱不释手。

    “静好,这以后就是你的首饰盒了,我会买很多首饰送给你。”

    “我不喜欢戴首饰,你送我这个箱子就已经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了。”静好巧笑倩兮。

    明朗依旧陪着笑,用暖暖的目光望着她,可心在滴血,脸上依旧神情灿烂。

    从静好老家回来后,母亲的日记本就一直放在里面,在她的心中,这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物品,首饰远没有母亲的日记重要。

    静好母亲——凌微的日记并不是天天记录,准确的说是由一篇篇生活的随笔组成的,有时二三天写一篇,有时半个月写一篇,有时一个月也不见写一篇。透过母亲的文字,她更懂母亲,母亲也像复活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