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掉"隐形浪费"
    我有一辆车,结果每天停在地下室,外出时因为停车不方便就索性搭出租,但即使是这一辆没有用的车,我仍然要为它支付一笔不小的账单,例如停车费、保险费、养护费等等。

    仔细想想生活中类似的消费不少,经常隐藏在例如电话流量、视频会员、付费Apps等等服务中。这类服务一般是以年或月计算的套餐,大家往往习惯于这些消费,彷佛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用,形成日复一日的习惯,也就没人再怀疑。

    就在上个月多家快递公司突然宣布加价,据闻由于运输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家主要的快递公司都涨价了。实际上,高涨的CPI物价指数和实际的负利率已经被讨论很久了,但这次连一直被认为“免费”或者“包邮”的快递也在加价的时候,我惊觉到,或许一股更大的洪流即将到来。

    就在快递加价之后不久,我仔细审视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账单,将那些不用的服务减掉,比如话费套餐里一些从来不用的流量包,几乎很少在看的视频会员,还有一些自动续约的付费Apps等等,接下来,我淮备把那辆不开的车也卖掉。虽然我还没有穷到要付不起这点账单的时候,但我不想再为这些不用的东西付款了,因为各种现象显示,经济的大环境确实在变化。

    年初星巴克咖啡涨价的时候,曾经激起激烈的经济讨论,很多文章表示,这等于在用价格告诉那些穷人市场的消费者,如果你还是一个领死薪水的上班族,就不要打肿脸来这里喝咖啡,妄想和有钱人平起平坐。

    人在激励之下的竞争意识可以变得很强,比如有人说,“才30元的一杯咖啡,难道我喝不起吗?”,“才一万多的iPhone X,难道我买不起吗?”,“才几万元的车,难道我开不起吗?”但当你真的开始追求这种贵族消费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你真的花不起。比如星巴克要每天早上喝一杯才算有钱人;iPhone X需要另外购买各种配件才能实现兼容;每年养车和交罚单的钱随时可能比车贵。如果想一直这样跟有钱人拼下去,真的已经不是简单打肿脸的问题。

    资本贵族的收入大都来自一些资本的既得利益和系统性的收入,只要这些“赚钱的航母”还没有倒下,收入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而且利润惊人。而普通人的收入并没有这些“母体”可依靠,没必要将自己的血汗钱含泪花在那些贵族产品或者一些并没有在使用的服务上面。

    在通货膨胀使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至少,能够先找出一些不必要的出口“止血”,减掉那些没有在使用的服务。因为可能寒冬会比我们想象中漫长。

    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曾经对失控的经济通胀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最初,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并且随后的价格上涨被认为是暂时的。这是因为通胀的发作常常是以一次超常的支出为机会,公众对现金余额的需求会增加。

    然后,通胀进入了第二阶段,人们对现金余额的需求开始下降,因为物价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货币扩张速度,人们反而会感到货币短缺。

    最后,通胀迎来了第三阶段,公众的心理已经不是早一些购买,而是立即从货币逃向实物或任何商品,人们对现金余额的需求几乎为零。

    虽然以上描述主要在针对二战前的德国经济,但是其中“感到货币短缺”和“逃离货币”的心理却和目前的大众行为有些相似。很多以前习惯花费的钱现在也开始精打细算了,并且人们会寻找各种方式,将手中的现金余额换成更加保值的产品。

    可能是我在杞人忧天,每天仍然看到一些新闻例如“有人贷款十几万打赏主播”,因为毕竟消费可以帮助人类战胜无聊,这也是深谙人性弱点的商业资本很少失手的原因。只是当大环境通胀上升的时候,减掉“隐形浪费”,或许当海啸来的时候,我们还有一块木板可以爬上去度过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