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有效的交谈
有一次我去医院探望刚刚生产的朋友。走进新生儿楼层的瞬间,就听见一阵响亮的啼哭声,那哭声特别急促,仿佛在命令全世界的人都安静下来,听他的倾诉和情感。那一刻我就在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太擅长聆听,从出娘胎的那一刻起,为自己发声就是一种已经掌握的本领,而听人说话,却要在很多年之后才学会。
聆听是一种爱心的表现
我发现主动聆听是对倾诉者的一种爱心的表现。如果你不关心对方,甚至毫不在意的时候,事实上你根本聆听不到他的意思。而我见过的一些极端自私的人,恐怕已经几十年都没听见过任何人的声音了。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根本不在乎任何人,除了他们自己。拥有爱心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你能否聆听这个世界。
拥有听力,不代表能够听见对方
我们的很多困扰来自于和周遭沟通不足,而沟通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虽然有听力,但不代表能够听见对方。
我做过很多年一线记者,经常需要跟人对话,通过提问去采集他人的知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很多失败的采访,都来自于我不会聆听。
一个记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准备采访的过程中,已经将对方定义为某种类型的人物,下意识地期待他会对自己的问题做出某种回答或反映。然而在实际采访中,对方却展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这时候,记者会显得很急躁,仍然试图通过更犀利的提问,证实“你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交流失败案例。
比如,曾经有一名女记者认为被访问者是一名歧视女性的教授。她无数次打断教授的发言,因为她认为这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掩饰,女记者只想快点证实教授就是自己预设的那种人。所以,整段访谈都非常空洞甚至可笑,因为这是一个没有聆听的谈话。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欲
这是人类交流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先预设一些立场,让双方对立起来,最终在谈话中证明自己是胜利者。如果对方试图把局面扯平,那么预设者会感到被激怒。
当每个人都想在交流中宣誓权威,那么整个社会会开始慢慢丧失聆听的功能。社会的良好运作依赖于每个环节与部门之间有好的沟通。但当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制造的气泡里,无法聆听彼此的时候,社会便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瘫痪。
我在看电视直播香港议员们讨论政务的时候,会特别有这种感觉。那就是,聆听功能的丧失。人们似乎有一种潜意识——如果我认真听你说,就是对你观点的一种默认,至少证明了你所说的话有那么一点点价值。通过拒绝聆听,人们感到自己的权利得到了捍卫。
聊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有时我并不能对他人的倾诉做出任何帮助,但聆听本身会得到对方的感谢。我喜欢聆听别人,因为我从他们的讲述中学习。我不能从自己说的内容里学到任何东西,因为那是我已经知道的。但通过聆听别人说话,我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人以为只有聆听老师或者各方面高于自己的人说话,才能学到东西。这是很错误的。我们从未知中学习,知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已知和未知的分别。聆听别人的诉说,理解对方在某种情况下的真实感受,会让我们离开自己认知的“舒适圈”,去到一个全新的意识层面,你的内心会惊呼:“原来是这样!”
在一些关于大脑的科学研究中显示,人的大脑在聆听不同观点的意见时会受到某种积极的刺激,通过适应和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大脑在不知不觉中被升级了,变得能够处理更多维度的资料。但这个过程绝对不是舒适的。因为,那些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聊不下去的点,如果追溯下去,就是我们的盲点。聊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需要学习的地方。而大多数人不想被提醒自己的无知,因此这种大脑的“升级”并不总是能够成功进行。
如何开始一次交谈
我一直认为有效的交谈,与谈话者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因为有效交谈必须建立在谈话者真诚关心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一次彼此宣泄自我的谈话,并没有形成实质的交流。有效的交流,是两个人将各自的一杯水倒进同一个盆里,形成了一盆水,而不是各自将自己那杯水泼在对方脸上。我想,最好的交谈方式是从提问开始的。例如,问对方“你的家在哪里?”,“那里有什么好吃的?”,“闲暇的时候你喜欢去哪里玩?”等等。这表示了你放下了宣扬自己主权的本能,向“聆听”发出了邀请。相信我,在聆听中你会学到各种东西,聆听使你开启有效的交谈。
聆听是一种爱心的表现
我发现主动聆听是对倾诉者的一种爱心的表现。如果你不关心对方,甚至毫不在意的时候,事实上你根本聆听不到他的意思。而我见过的一些极端自私的人,恐怕已经几十年都没听见过任何人的声音了。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根本不在乎任何人,除了他们自己。拥有爱心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你能否聆听这个世界。
拥有听力,不代表能够听见对方
我们的很多困扰来自于和周遭沟通不足,而沟通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虽然有听力,但不代表能够听见对方。
我做过很多年一线记者,经常需要跟人对话,通过提问去采集他人的知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很多失败的采访,都来自于我不会聆听。
一个记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准备采访的过程中,已经将对方定义为某种类型的人物,下意识地期待他会对自己的问题做出某种回答或反映。然而在实际采访中,对方却展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这时候,记者会显得很急躁,仍然试图通过更犀利的提问,证实“你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交流失败案例。
比如,曾经有一名女记者认为被访问者是一名歧视女性的教授。她无数次打断教授的发言,因为她认为这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掩饰,女记者只想快点证实教授就是自己预设的那种人。所以,整段访谈都非常空洞甚至可笑,因为这是一个没有聆听的谈话。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欲
这是人类交流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先预设一些立场,让双方对立起来,最终在谈话中证明自己是胜利者。如果对方试图把局面扯平,那么预设者会感到被激怒。
当每个人都想在交流中宣誓权威,那么整个社会会开始慢慢丧失聆听的功能。社会的良好运作依赖于每个环节与部门之间有好的沟通。但当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制造的气泡里,无法聆听彼此的时候,社会便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瘫痪。
我在看电视直播香港议员们讨论政务的时候,会特别有这种感觉。那就是,聆听功能的丧失。人们似乎有一种潜意识——如果我认真听你说,就是对你观点的一种默认,至少证明了你所说的话有那么一点点价值。通过拒绝聆听,人们感到自己的权利得到了捍卫。
聊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有时我并不能对他人的倾诉做出任何帮助,但聆听本身会得到对方的感谢。我喜欢聆听别人,因为我从他们的讲述中学习。我不能从自己说的内容里学到任何东西,因为那是我已经知道的。但通过聆听别人说话,我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人以为只有聆听老师或者各方面高于自己的人说话,才能学到东西。这是很错误的。我们从未知中学习,知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已知和未知的分别。聆听别人的诉说,理解对方在某种情况下的真实感受,会让我们离开自己认知的“舒适圈”,去到一个全新的意识层面,你的内心会惊呼:“原来是这样!”
在一些关于大脑的科学研究中显示,人的大脑在聆听不同观点的意见时会受到某种积极的刺激,通过适应和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大脑在不知不觉中被升级了,变得能够处理更多维度的资料。但这个过程绝对不是舒适的。因为,那些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聊不下去的点,如果追溯下去,就是我们的盲点。聊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需要学习的地方。而大多数人不想被提醒自己的无知,因此这种大脑的“升级”并不总是能够成功进行。
如何开始一次交谈
我一直认为有效的交谈,与谈话者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因为有效交谈必须建立在谈话者真诚关心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一次彼此宣泄自我的谈话,并没有形成实质的交流。有效的交流,是两个人将各自的一杯水倒进同一个盆里,形成了一盆水,而不是各自将自己那杯水泼在对方脸上。我想,最好的交谈方式是从提问开始的。例如,问对方“你的家在哪里?”,“那里有什么好吃的?”,“闲暇的时候你喜欢去哪里玩?”等等。这表示了你放下了宣扬自己主权的本能,向“聆听”发出了邀请。相信我,在聆听中你会学到各种东西,聆听使你开启有效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