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浮夸
曾几何时“默默地做”被视为一种谦虚和踏实,但是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只懂得默默努力的人,只会被海量的信息流所淹没。不说的努力,根本不会有人看见。自媒体时代同时催生的是“自我营销”与“自我公关”,晒和不晒,真的分别很大吗?
小金与小谷同时是地产推销员。分别是,小谷会将自己接触到的楼盘信息在社交媒体上整理发表,而小金认为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想买房的客户自然会去分店了解信息。时间久了,小谷的朋友圈里积累了大量的房产信息,以及相关政策、楼价的走势。新客户一旦加了他的微信,就会立即树立起专业形象。他还会在一些帖文下面回复客户的提问,不少人甚至称他为“专家”、“大大”。小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部门,小金对小谷的业务能力与行业资历很清楚,自己入行还早过他,但从没有人称自己为“专家”,为什么?
吝啬与分享
小金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人吝啬的本性。是的,这些信息分享出来,需要拍照、整理、上传、文案编辑,等等,能坚持做下来也需要不少付出,但看这些信息的人,未必都是客户,说穿了,只有少部分人真的为这些信息买单了,大部分人只是看看而已。小金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不愿意做这项工作。 不过,他忽略了,这些信息在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成为了小谷的个人公关广告,在遇见一个新客户的时候,只要加一下微信,无需过多推销,小谷的个人专业形象已经十分鲜明且可信度很高。所以,自古以来会受到大家喜爱的,都是一些不吝啬露两手的人,那些不吝啬将自己的所知分享出来的人,不见得是最好的,但“在大家可见的人群中”就是最好的。
自我营销
媒体、公关、广告是一个产业链,因此,在“自媒体”得以实现的时候,“自公关”和“自广告”就自动成为了衍生品。这个世界有时候不在意你“真实的能力”,而是在意“被看到的能力”。因为,我们每天被海量的信息流包围了,甚至连已经收到的信息都没有时间完全查阅,没人有精力去发现你的能力究竟去到哪里了?总之,就以“被看到的”为准!“自我营销”的概念是不是应该在脑海中树立起来呢?
我曾经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是一个很不喜欢说的人。但是,我喜欢改变,喜欢突破自己的舒适圈。近几年,我在尝试什么都“自己说”。做了什么作品,去了什么地方,大胆地晒出来,别成为沉默的那群人,这不是哗众取宠。
告别负能量
要知道再小的圈子都会产生媒体效应,媒体效应就是通过信息的传播,使受众的思想、看问题的态度产生改变,形成观点。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小谷会成为朋友圈里的地产专家,正是一种媒体效应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发布的信息会给我们的形象带来什么影响?有的人,只在不开心的时候才有发帖的冲动,这是极不明智的。想象一下,打开一个人的朋友圈,全部是不开心的抱怨,各种人生不公,这简直是公关灾难啊!有不开心的事想记录?可以,记得设定“只有自己可见”。
是“晒”,不是“晒命”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在广东话里有个词叫“晒命”,通常做贬义用。这里面的“命”字,有“拼命”、“不要命”、“搏命”的意味,是形容一种用力过猛的状态。曾经有个同事是北方人在香港工作,刚好那间公司的老板也是北方人,所以在食堂里经常有北方的包子吃。这位同事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作为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北方人,吃到北方包子有多么优越和幸福,甚至每个包子都要撕开,让人看到里面的馅料。这种“晒”对个人形象很难起到正面意义。“在北方的北方人”看了会觉得司空见惯;“在香港的北方人”会觉得你在表达“人无你有”的高人一等;“在香港的香港人”会觉得根本没什么特别好吃。“晒”的中心是要表达一种分享的精神,而不是用自己的拥有去衬托他人的匮乏,这种基调受众是能感受到的。
我不是教你浮夸。每个时代都会对人类提出全新的挑战,如果信息爆炸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那么就让自己的努力被看见吧!
小金与小谷同时是地产推销员。分别是,小谷会将自己接触到的楼盘信息在社交媒体上整理发表,而小金认为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想买房的客户自然会去分店了解信息。时间久了,小谷的朋友圈里积累了大量的房产信息,以及相关政策、楼价的走势。新客户一旦加了他的微信,就会立即树立起专业形象。他还会在一些帖文下面回复客户的提问,不少人甚至称他为“专家”、“大大”。小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部门,小金对小谷的业务能力与行业资历很清楚,自己入行还早过他,但从没有人称自己为“专家”,为什么?
吝啬与分享
小金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人吝啬的本性。是的,这些信息分享出来,需要拍照、整理、上传、文案编辑,等等,能坚持做下来也需要不少付出,但看这些信息的人,未必都是客户,说穿了,只有少部分人真的为这些信息买单了,大部分人只是看看而已。小金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不愿意做这项工作。 不过,他忽略了,这些信息在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成为了小谷的个人公关广告,在遇见一个新客户的时候,只要加一下微信,无需过多推销,小谷的个人专业形象已经十分鲜明且可信度很高。所以,自古以来会受到大家喜爱的,都是一些不吝啬露两手的人,那些不吝啬将自己的所知分享出来的人,不见得是最好的,但“在大家可见的人群中”就是最好的。
自我营销
媒体、公关、广告是一个产业链,因此,在“自媒体”得以实现的时候,“自公关”和“自广告”就自动成为了衍生品。这个世界有时候不在意你“真实的能力”,而是在意“被看到的能力”。因为,我们每天被海量的信息流包围了,甚至连已经收到的信息都没有时间完全查阅,没人有精力去发现你的能力究竟去到哪里了?总之,就以“被看到的”为准!“自我营销”的概念是不是应该在脑海中树立起来呢?
我曾经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是一个很不喜欢说的人。但是,我喜欢改变,喜欢突破自己的舒适圈。近几年,我在尝试什么都“自己说”。做了什么作品,去了什么地方,大胆地晒出来,别成为沉默的那群人,这不是哗众取宠。
告别负能量
要知道再小的圈子都会产生媒体效应,媒体效应就是通过信息的传播,使受众的思想、看问题的态度产生改变,形成观点。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小谷会成为朋友圈里的地产专家,正是一种媒体效应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发布的信息会给我们的形象带来什么影响?有的人,只在不开心的时候才有发帖的冲动,这是极不明智的。想象一下,打开一个人的朋友圈,全部是不开心的抱怨,各种人生不公,这简直是公关灾难啊!有不开心的事想记录?可以,记得设定“只有自己可见”。
是“晒”,不是“晒命”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在广东话里有个词叫“晒命”,通常做贬义用。这里面的“命”字,有“拼命”、“不要命”、“搏命”的意味,是形容一种用力过猛的状态。曾经有个同事是北方人在香港工作,刚好那间公司的老板也是北方人,所以在食堂里经常有北方的包子吃。这位同事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作为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北方人,吃到北方包子有多么优越和幸福,甚至每个包子都要撕开,让人看到里面的馅料。这种“晒”对个人形象很难起到正面意义。“在北方的北方人”看了会觉得司空见惯;“在香港的北方人”会觉得你在表达“人无你有”的高人一等;“在香港的香港人”会觉得根本没什么特别好吃。“晒”的中心是要表达一种分享的精神,而不是用自己的拥有去衬托他人的匮乏,这种基调受众是能感受到的。
我不是教你浮夸。每个时代都会对人类提出全新的挑战,如果信息爆炸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那么就让自己的努力被看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