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话变迁——徐正余
一年一度春风劲,一年一季春花开。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风来得早,今年春花开得艳,大年刚过,早已不是“竹外桃花三两枝”了。我们急切地出外郊游,当起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另类。
途中,我们看见大青山下有一片崭新的农家新村,十分扯眼,于是决定去作一番近距离参观体验。
来到新村,见得几排砖混房沿山坡坡脚排列,大约可住五六十户人家。房子套形一致,颜色一样,大小相等。房上盖的黛青瓦,墙上涮的灰浆面,显得十分整洁。一条一丈多宽的小渠在村前涓涓流过,一路上轻轻地哼着悠扬的小曲。村后是一丛丛新竹,微风起处,荡起一阵阵青青的竹韵。
农家门前有一块小小的水泥地,既是出入房门的露天门庭,也可用来晾晒谷物、坐地休息。水泥地外面是一排整齐的梧桐树,用来观赏,也用来遮阳避雨,它那宽大而肥厚的树叶把阳光遮成了浓阴,把风雨挡在了外面。树下小鸡觅食,小孩嘻戏,构成了一幅祥和而幸福的农家画卷。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想来,种植梧桐恐怕是别有一番深意。
见有陌生人在房前东瞧西望,指指点点,一位嘴叨烟杆、清瘦干练的大爷从屋内出来,看见我们,诧异地问:“你们是公家人吧,来我们这里有事吗?”
“没什么事,我们随便看看。”
我接着问:“这是新农村吧?”近年来,农村变化很大,也很快,什么“农科村”、“家庭农场”、“新农村”“ 安置房”等等,叫得我都分不清什么是什么了,于是我把它们通通叫成了“新农村”。
“不,这是安置房,是政府为山区搬出来的农民统一新建的安置房。”大爷可不管我是怎么想的,硬要给我纠正概念。看来大爷是个较真的人。
“啊,啊,这安置房修得可真漂亮哟!”
大爷见我夸他的房子漂亮,便邀我们到他屋内看看。新房三卧一卫一客厅,新屋,新厨,新家具,虽然简朴,但让人感觉既舒适,又温馨。
“大爷,你家几口人?”我问。
“现在就我和儿子两个人。”
“那房子是不是太大了?”我脱口而出。
“不算大,儿子要结婚,将来还要有孙子,另外农村还有杂物要放。”
“你家老伴呢?”我又是不假思索,乱问一气。
他猛吸两口烟,说:“我家祖祖辈辈住在邛崃山黄泥沟,由于离城市远,交通困难,土地贫脊,收成薄,勉强够糊嘴。几年前娃儿他妈生病住院欠了债,去年又得急性阑尾炎,还没等抬到医院就走了。”
“对不起,不该勾起你的伤心事。”我欠意地说。
“没事,没事,都过去了。“他话锋一转,“现在政府把我们迁出山来,给我们建了新房,分了土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要感谢政府啊!”
“儿子呢?”
“到广州打工去了。”
“这个地方多好啊,为什么还要出去打工?”我不解地问。
“这个地方虽然好,但短期内凑不了多少钱。我们欠人家的钱都几年了,也该还了,总不能事事都靠政府嘛。”
紧接着,大爷又吸了两口烟,补充说,“儿子前两年说了一门亲事,姑娘来家看见我们的穷酸样,饭都没吃一口就走了。第二天儿子就出去打工了,临走时丢下一句话,说要改变现状。”
我点了一下头,为他的决定暗暗称许。人就是该有点志气,有点不认输的志气。
随后,我们又摆起了关于承包地的龙门阵。
他走到坝子边上,边指边说:“这些就是我的承包地。这块我把它栽成了桃子,那块我把它栽成了橘子,来个双保险,多种经营。”他是这样理解多种经营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除了桃林、橘林外,我看见田坎上、小丘旁,凡是可以种植的地方,他都种上了李子树、梨子树等等,呈现一幅桃红、李白、芳草绿的美丽图景,不是仙景,胜似仙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陶渊明尚在,不知他还会不会仅仅钟情于庐山山麓,而不见异思迁,来到这山明水秀、风景如画的农家新村一住。
我为大爷的聪明之举称颂。
临别时,他告诉我,听说以后我们这里的土地要承包给一个大老板,建农场,除了给租金外,还让我们进场当工人,领工资。
“啊,这辈子我也要当工人了!”末了,他兴奋地自言自语。看得出,他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渴望和信心。
夕阳西下,空气飘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饭。
告别大爷,走出村子,回望眼前这片黛青瓦下的新农村,我的心里暖暖的,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他们感到幸运,更从心底祝福他们,祝福他们有幸赶上了国家扶贫攻坚的好时机!
我看见大爷还站在那里吸着他的叶子烟,桃花映红了他的笑脸。
途中,我们看见大青山下有一片崭新的农家新村,十分扯眼,于是决定去作一番近距离参观体验。
来到新村,见得几排砖混房沿山坡坡脚排列,大约可住五六十户人家。房子套形一致,颜色一样,大小相等。房上盖的黛青瓦,墙上涮的灰浆面,显得十分整洁。一条一丈多宽的小渠在村前涓涓流过,一路上轻轻地哼着悠扬的小曲。村后是一丛丛新竹,微风起处,荡起一阵阵青青的竹韵。
农家门前有一块小小的水泥地,既是出入房门的露天门庭,也可用来晾晒谷物、坐地休息。水泥地外面是一排整齐的梧桐树,用来观赏,也用来遮阳避雨,它那宽大而肥厚的树叶把阳光遮成了浓阴,把风雨挡在了外面。树下小鸡觅食,小孩嘻戏,构成了一幅祥和而幸福的农家画卷。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想来,种植梧桐恐怕是别有一番深意。
见有陌生人在房前东瞧西望,指指点点,一位嘴叨烟杆、清瘦干练的大爷从屋内出来,看见我们,诧异地问:“你们是公家人吧,来我们这里有事吗?”
“没什么事,我们随便看看。”
我接着问:“这是新农村吧?”近年来,农村变化很大,也很快,什么“农科村”、“家庭农场”、“新农村”“ 安置房”等等,叫得我都分不清什么是什么了,于是我把它们通通叫成了“新农村”。
“不,这是安置房,是政府为山区搬出来的农民统一新建的安置房。”大爷可不管我是怎么想的,硬要给我纠正概念。看来大爷是个较真的人。
“啊,啊,这安置房修得可真漂亮哟!”
大爷见我夸他的房子漂亮,便邀我们到他屋内看看。新房三卧一卫一客厅,新屋,新厨,新家具,虽然简朴,但让人感觉既舒适,又温馨。
“大爷,你家几口人?”我问。
“现在就我和儿子两个人。”
“那房子是不是太大了?”我脱口而出。
“不算大,儿子要结婚,将来还要有孙子,另外农村还有杂物要放。”
“你家老伴呢?”我又是不假思索,乱问一气。
他猛吸两口烟,说:“我家祖祖辈辈住在邛崃山黄泥沟,由于离城市远,交通困难,土地贫脊,收成薄,勉强够糊嘴。几年前娃儿他妈生病住院欠了债,去年又得急性阑尾炎,还没等抬到医院就走了。”
“对不起,不该勾起你的伤心事。”我欠意地说。
“没事,没事,都过去了。“他话锋一转,“现在政府把我们迁出山来,给我们建了新房,分了土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要感谢政府啊!”
“儿子呢?”
“到广州打工去了。”
“这个地方多好啊,为什么还要出去打工?”我不解地问。
“这个地方虽然好,但短期内凑不了多少钱。我们欠人家的钱都几年了,也该还了,总不能事事都靠政府嘛。”
紧接着,大爷又吸了两口烟,补充说,“儿子前两年说了一门亲事,姑娘来家看见我们的穷酸样,饭都没吃一口就走了。第二天儿子就出去打工了,临走时丢下一句话,说要改变现状。”
我点了一下头,为他的决定暗暗称许。人就是该有点志气,有点不认输的志气。
随后,我们又摆起了关于承包地的龙门阵。
他走到坝子边上,边指边说:“这些就是我的承包地。这块我把它栽成了桃子,那块我把它栽成了橘子,来个双保险,多种经营。”他是这样理解多种经营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除了桃林、橘林外,我看见田坎上、小丘旁,凡是可以种植的地方,他都种上了李子树、梨子树等等,呈现一幅桃红、李白、芳草绿的美丽图景,不是仙景,胜似仙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陶渊明尚在,不知他还会不会仅仅钟情于庐山山麓,而不见异思迁,来到这山明水秀、风景如画的农家新村一住。
我为大爷的聪明之举称颂。
临别时,他告诉我,听说以后我们这里的土地要承包给一个大老板,建农场,除了给租金外,还让我们进场当工人,领工资。
“啊,这辈子我也要当工人了!”末了,他兴奋地自言自语。看得出,他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渴望和信心。
夕阳西下,空气飘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饭。
告别大爷,走出村子,回望眼前这片黛青瓦下的新农村,我的心里暖暖的,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他们感到幸运,更从心底祝福他们,祝福他们有幸赶上了国家扶贫攻坚的好时机!
我看见大爷还站在那里吸着他的叶子烟,桃花映红了他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