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先生的一封信
    致老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先生:

    您好!收到了您在博客里发的站内信息,询问Email一事,本想在博客里直接回复给您,然而短信回复里受字数限制,有时候还有许多想说的话,总是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想来想去,还是用这原始而又先进的古老方式给您写信吧,顺便用Email寄给您。

    我大概有15年没写过信了,甚至更久。记得用写信方式和一个人交流,大概是在学生时代,那时没有手机,分隔两地的旧同学之间的交流,只能用这种方式进行。

    追溯到更早以前,写信大概是在父亲的逼迫之下。我的两位伯父,一位在河南,一位在上海,经年也难得回来一趟,他们与老家联系的方式就是写信。那时,父亲每次看见邮差从家门口经过,都要反复地询问有没有我们家的信件,如是有,立刻丢下手中一切的劳作,忙不迭地捧了信件,小心翼翼地拆开来看一遍,再看一遍。然后待安静的夜晚,吃了晚饭,抹干净桌子,铺开纸,执了笔,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写回信。这时候往往是他最全神贯注的时候,若是我们姐弟几个在旁边吵闹,他必然很生气地大声喝斥。那份认真仔细,比我现在写文章严肃多了。

    后来等我大些,识得几个字以后,每有伯父来信,父亲就让我念给他听,然后教我写回信。最初我学写信,就像我今天给您写信一样,语无伦次,毫无头绪,大多父亲说,我照着写,渐渐地,我也能独自罗里罗嗦地写出两三页信纸来了,现在回想那些内容,无非是说说家里的情况,再询问询问伯父一家的生活云云。虽然都是平常的拉家常,然而那时每次写回信,都是怀了无比慎重和虔诚的心去写的。家书抵万金,不只在烽火年月,任何时候都一样,多年后我才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

    在我印象里,父亲是极重兄弟亲情和朋友义气的人。父亲最爱读的小说是《水浒》和《七侠五义》,他不甚喜欢读《三国演义》,说三国里面充满了狡诈和心机,显然这观念带着个人的偏见。然而,这点我颇像父亲,至今,我仍然不爱读三国。后来我想,父亲那至情至性、豪爽的性格,大抵有受他所爱读的书的影响。书,往往是我们言传身教无声的老师,先生,您说是么?

    在决定给您写这封信时,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十几年没提笔给人写过信了,拿起笔来一定有些茫然失措,难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果然如此,给您老写信,竟然牵扯到我父亲及读书上去了,但是,我却一点儿也不感觉到羞愧,在我心里,您是一位宽容慈祥的长者,我惯来是个不擅与人拉家常的人,然而却很高兴和您说这些,相信您会原谅我的琐碎。

    下面跟您说什么呢!这是我给您写的第一封信,我写得既慎重又轻快,感谢您让我重拾了多年前执笔写信的美好感觉。自我感觉,我是个有点慵懒的人,虽然很多人说我勤快。朋友的短信常常拖拉得以至于忘记回复,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忘记别人的手机、QQ、Email号码,几乎很少主动和朋友聊天,交流思想和观念;常常以自己的好恶,意气用事,做事缺乏严谨的规划和远见。自从认识了您,您的善意提醒和旁敲侧击,仿佛是一面明亮的镜子,让我更加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不足。您的直接批评,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年龄的距离,虽然您年近80,可我从未感觉到您的老,您的睿智和活跃的思维,和您的年龄极不相称。我对您心存感激,并很愿意您常用这面镜子来帮我照照。我知道,真正的老朋友,永远最先关注的是他的不足,并适时坦率地指出来,给予诚恳的建议,而不是跟着别人在后面叫好。请您答应做我的“老”朋友吧,好么?

    这几天天好热,黄藤椅、芭蕉扇、糁子粥、萝卜干、小咸菜……想必,这些您老都会喜欢的,我也很喜欢哦。对了,糁子粥里面加一把绿豆,熬得稀稀的那种,再来块酥头令吧。一说这些,感觉这夏天也不怎样热了呢。总之,先生,这段时间您还是静养的好,待到秋凉时,再出门拜访您的那些老朋友吧。

    周末午后,言不尽意地写了许多,自己感觉这封信如外面的天气一般,乱糟糟地热。或许该选择雨后的晚上,开了窗,于习习清风里,一盏明灯,一杯清茶,摊开纸,那样写出的文字,才能在这样的炎夏,带给先生一丝清凉……

    祝您夏安!

    您的小朋友: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