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画展奇遇
科技区是城市新的开发区,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各路投资,除了有高新技术设备,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在这里你就能看到全世界的样貌。而位于科技区天鹅湖畔的展览厅更是用事实说明着一切。
这座展览厅被称之为沃德,也就是取世界的音译,既然能被称之为世界,那其规模肯定空前辽阔。沃德展览厅足有八层楼,地下还有七层楼,里面的温度和光线可以模仿全世界一年四季的白天黑夜。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展览厅就是一个世界的缩影。
每一层都主要展现一片地域的文化,从衣食住行到礼仪传统,但凡是曾经出现过或者传说中的人类文明,统统呈现在这巨大的建筑中。而吸引我的画展就开在这栋建筑的顶楼,被誉为“苍穹之顶”的地方。那里除了举办各种展览,还有一台雷打不动的天文望远镜摆在那里,这台天文望远镜虽然比不上天文观测站的,但要比入门器材好得多,大人小孩参观完实在没事干,就会花上些小钱,用这望远镜仰望一下苍穹。
顶楼的建筑特色也很有意思,在天花板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图画,有耶和华,有奥丁,有佛祖,也有宙斯女娲,还有从不露脸的最后先知在传道。任何民族任何教派的人都能在这里达成共识,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要破坏这完美的和谐。
我从电梯里走下来,跨进这一神圣的殿堂中。天上诸神正用一双双锐利的眼睛注视着我们,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注视着我们是否按照他们的大道存活在这世上。要是真按照他们的大道存活在这世上,那他们就不会出现在这栋庞大的建筑中了。
有一大块展板就在这大厅中央,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无数人的名字,有承办方、有合作方、有画家还有各界名流,当然也不乏小孩子“到此一游”的涂鸦。我顺着这块展板走了一段路,绕到了它的后面,这才看到了被运过来的一幅幅名画,说是名画,其实我并没有听说过多少名字,更别提看过了。现在的艺术家太廉价了,哪怕只画过一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都能称为艺术家。我曾经把我幼儿园的画作递给过这种艺术品公司,后来居然被退了回来,看来我的功力还是有待长进的。
在那一幅幅画作中,我在一幅画前站住了,那前面围满了人,大多是男人,他们正拿着各种长枪短炮拼命拍摄着。在那么多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是一幅人体艺术像。画作中是一位女人,什么都没穿,她双脚踏地,两条腿叉开着,像一把弓般张开。她的肌肉明显是练过的,线条看得是清清楚楚,肌理丰满。她的双手紧握着拳头,顺着眼光捶向前方,就好像要朝着看她的人脸上一拳。
最吸引人的恐怕就属她的胸肌了,这位女人的胸肌特别发达,浑圆饱满,有种说不出的美,任凭谁都要细细看上两眼。只可惜了那么多灯光砸在她的身上,如果让她静静地待在那里,连米开朗基罗都得放下工具,从此不在雕刻。
如果说一个女人穿上衣服留在画里,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看这么久。过去的人们多少是爱看却又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爱看的。可现在不同了,爱看就大大方方去看,若非如此,生活将变得更加索然无味。就像我,每天在家里必须玩游戏,只有游戏的快感能够告诉我,我还活着,我还有自己的价值,例如送人头。
当我绕过那一幅幅或让人恐惧,或让人血脉喷张,又或让人莫名其妙的画作之后。在一处偏僻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幅孤单的画。这幅画的周围没有画了,真不知道是故意这么安排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站在这幅画前,看着画像中的女人,那是一个没有正脸的女人,连侧颜都没有展现出来,唯一有的就是那让人浮想联翩的背影,还有耳朵上宛如露水滴般的珍珠耳环。
“《只有背影的女人》。”我读出了这幅画的名字。名字和画很配,也无需我们观众再发挥多余的想象。我仔细看着这幅画,慢慢得心里便有了独特的感觉。那是我一种独特的能力,我能透过一样事物本身,看到它背后的故事。在以前这种能力可以称之为中二病,因为说到底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象,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比起现实来,人们关心的是故事本身是否合理。
画作在我的脑海里投射出了画面,那女人的背影慢慢变得扭曲起来,形成了一条隧道。我顺着我思维的步伐走进了这条隧道,到达了殿堂的彼岸。
那是一间古朴的房间,里面的家具器材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连装修都显得那么普通,毫无亮点。在客厅一旁的角落里有什么东西靠在墙上,上面盖着一块黑色的幕布。
我顺着客厅的地砖走到了那个角落,刚要把幕布掀开,身后便有人叫住了我。
“韩生,喝茶了。”
我往声音的来源看去,就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端着茶杯往我这里走,吓得我赶紧过去接过茶杯,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你想看那幅画吗?”他问我。
“看是想看,如果您不同意……”
“不不不,拿去看吧,反正回头我也要把它给处理了。”老人答道。
“处理了?”我很不解,把那幅画举起,将黑幕拉开,就见一个女人的背影出现在了眼前,还有那再熟悉不过的珍珠耳环。
“只有背影的女人?”我一愣。
“你总结的不错,他当时也是这么说的。”老人微微一笑,身子坐到了一旁的沙发上。
“他?”
“嗯,就是这幅画的作者。”老人叹了口气,“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他是谁?”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不过大家都称呼他远山先生,据说他姓维,所以也叫他维远山。”
“您能跟我说说他吗?”
“那都是多少年以前了,你要愿意听,我就讲吧。”老人闭上了眼睛,他那花白的胡须像雪花般消失不见,再看他那稀疏的头发,也在一瞬间变得乌黑浓密。
这座展览厅被称之为沃德,也就是取世界的音译,既然能被称之为世界,那其规模肯定空前辽阔。沃德展览厅足有八层楼,地下还有七层楼,里面的温度和光线可以模仿全世界一年四季的白天黑夜。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展览厅就是一个世界的缩影。
每一层都主要展现一片地域的文化,从衣食住行到礼仪传统,但凡是曾经出现过或者传说中的人类文明,统统呈现在这巨大的建筑中。而吸引我的画展就开在这栋建筑的顶楼,被誉为“苍穹之顶”的地方。那里除了举办各种展览,还有一台雷打不动的天文望远镜摆在那里,这台天文望远镜虽然比不上天文观测站的,但要比入门器材好得多,大人小孩参观完实在没事干,就会花上些小钱,用这望远镜仰望一下苍穹。
顶楼的建筑特色也很有意思,在天花板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图画,有耶和华,有奥丁,有佛祖,也有宙斯女娲,还有从不露脸的最后先知在传道。任何民族任何教派的人都能在这里达成共识,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要破坏这完美的和谐。
我从电梯里走下来,跨进这一神圣的殿堂中。天上诸神正用一双双锐利的眼睛注视着我们,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注视着我们是否按照他们的大道存活在这世上。要是真按照他们的大道存活在这世上,那他们就不会出现在这栋庞大的建筑中了。
有一大块展板就在这大厅中央,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无数人的名字,有承办方、有合作方、有画家还有各界名流,当然也不乏小孩子“到此一游”的涂鸦。我顺着这块展板走了一段路,绕到了它的后面,这才看到了被运过来的一幅幅名画,说是名画,其实我并没有听说过多少名字,更别提看过了。现在的艺术家太廉价了,哪怕只画过一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都能称为艺术家。我曾经把我幼儿园的画作递给过这种艺术品公司,后来居然被退了回来,看来我的功力还是有待长进的。
在那一幅幅画作中,我在一幅画前站住了,那前面围满了人,大多是男人,他们正拿着各种长枪短炮拼命拍摄着。在那么多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是一幅人体艺术像。画作中是一位女人,什么都没穿,她双脚踏地,两条腿叉开着,像一把弓般张开。她的肌肉明显是练过的,线条看得是清清楚楚,肌理丰满。她的双手紧握着拳头,顺着眼光捶向前方,就好像要朝着看她的人脸上一拳。
最吸引人的恐怕就属她的胸肌了,这位女人的胸肌特别发达,浑圆饱满,有种说不出的美,任凭谁都要细细看上两眼。只可惜了那么多灯光砸在她的身上,如果让她静静地待在那里,连米开朗基罗都得放下工具,从此不在雕刻。
如果说一个女人穿上衣服留在画里,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看这么久。过去的人们多少是爱看却又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爱看的。可现在不同了,爱看就大大方方去看,若非如此,生活将变得更加索然无味。就像我,每天在家里必须玩游戏,只有游戏的快感能够告诉我,我还活着,我还有自己的价值,例如送人头。
当我绕过那一幅幅或让人恐惧,或让人血脉喷张,又或让人莫名其妙的画作之后。在一处偏僻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幅孤单的画。这幅画的周围没有画了,真不知道是故意这么安排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站在这幅画前,看着画像中的女人,那是一个没有正脸的女人,连侧颜都没有展现出来,唯一有的就是那让人浮想联翩的背影,还有耳朵上宛如露水滴般的珍珠耳环。
“《只有背影的女人》。”我读出了这幅画的名字。名字和画很配,也无需我们观众再发挥多余的想象。我仔细看着这幅画,慢慢得心里便有了独特的感觉。那是我一种独特的能力,我能透过一样事物本身,看到它背后的故事。在以前这种能力可以称之为中二病,因为说到底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象,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比起现实来,人们关心的是故事本身是否合理。
画作在我的脑海里投射出了画面,那女人的背影慢慢变得扭曲起来,形成了一条隧道。我顺着我思维的步伐走进了这条隧道,到达了殿堂的彼岸。
那是一间古朴的房间,里面的家具器材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连装修都显得那么普通,毫无亮点。在客厅一旁的角落里有什么东西靠在墙上,上面盖着一块黑色的幕布。
我顺着客厅的地砖走到了那个角落,刚要把幕布掀开,身后便有人叫住了我。
“韩生,喝茶了。”
我往声音的来源看去,就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端着茶杯往我这里走,吓得我赶紧过去接过茶杯,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你想看那幅画吗?”他问我。
“看是想看,如果您不同意……”
“不不不,拿去看吧,反正回头我也要把它给处理了。”老人答道。
“处理了?”我很不解,把那幅画举起,将黑幕拉开,就见一个女人的背影出现在了眼前,还有那再熟悉不过的珍珠耳环。
“只有背影的女人?”我一愣。
“你总结的不错,他当时也是这么说的。”老人微微一笑,身子坐到了一旁的沙发上。
“他?”
“嗯,就是这幅画的作者。”老人叹了口气,“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他是谁?”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不过大家都称呼他远山先生,据说他姓维,所以也叫他维远山。”
“您能跟我说说他吗?”
“那都是多少年以前了,你要愿意听,我就讲吧。”老人闭上了眼睛,他那花白的胡须像雪花般消失不见,再看他那稀疏的头发,也在一瞬间变得乌黑浓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