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国家决策
    巴久尔铁按照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政策生育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因为读书成绩不理想,中学毕业以后,巴久尔铁就让他学了一门技术,现在在电管站上班,娶了媳妇之后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二儿子大学毕业以后考上了公招,成为了国家公务员。小女儿在上学时,国家早已经对大学生不包分配了。在大凉山彝族地区的农村,一直就有早婚早育的风俗,女孩子一般长到十六七岁就有人来说媒,而且彩礼非常的高,现在一般都要20万左右,有的还更高。当时,巴久尔铁的大儿子已经成家分开另外过,巴久尔铁既要供养二儿子上大学,又要供养小女儿上学,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就显得有些窘迫。邻居朋友便纷纷劝巴久尔铁:女儿以后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你根本享不到她的福,现在何必还在她身上花钱啊?再说了,大学生也不包分配,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不如给她找个婆家嫁了还可以收到二十万元的彩礼,自己也可以过上轻松的日子。巴久尔铁立即回答:我养女儿只想让她以后过得幸福,并没有想她嫁人给我拿什么彩礼回来。我们这代人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机会继续上学,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一定要让子女多读书多学知识。虽然现在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了,但孩子多读书多学技能,以后在社会上找工作也方便啊!就这样,巴久尔铁顶着重重压力,供完了女儿在凉山州卫校读完大专,后来参加喜德县卫生局公招考试被录用。女儿也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每次回家,都给巴久尔铁带回很多的礼物,而且经常拿钱给巴久尔铁花。这让巴久尔铁夫妇感到非常欣慰,也让邻居朋友羡慕不已。

    巴久尔铁从1986年开始担任小山村会计,2004年被推选为小山村主任,2013年,被推选为小山村党支部书记。他思想进步,为人坦诚,重视从子女的文化教育上投资取得了成功,给落后、封闭、只习惯多生多子而缺乏对下一代文化教育的小山村彝族同胞注入了新的观念、树立了一面旗帜。

    知识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使人生有意义,唯有知识才能让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多子多福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成了无极之谈,孩子多了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根本谈不上对子女的培养教育。现在已经不是以前愚昧、野蛮、落后的奴隶制社会,而是高科技发展的现代化文明社会。孩子没有文化在社会上注定生存艰难,要想获得幸福只有少生优生,重视下一代的文化教育才是根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做点正事让老百姓看。巴久尔铁的所做所行,为小山村以后的文化脱贫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绝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落下。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实施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措施。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特殊需要,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完善片区联系协调机制,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健全孤儿、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位于四川省的大凉山,虽然远离首都北京,但大凉山贫穷落后的现状却让新的一届中央领导人揪心,也成了中央重点关注的贫困地区。大凉山因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发生率高、被中央列入脱贫攻坚战“三区三州”中的三州之首。大凉山总共有十七个县市,其中的十一个县被列入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而在全国十大特级贫困县中,大凉山又“荣列榜首”占了其中的三个。三个特大级贫困县长期遭受自然灾害,当地村民饱受痛苦,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走到一个小镇上都要3个多小时。老百姓都以农业为主,但因土地贫瘠,又是高寒山区,就算是种了一些玉米和荞麦,都因经常发生自然灾害,造成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所以只能种点土豆。在彝族地区,土豆既是人们的主食,也是人们的下饭菜。高寒山区,土地贫瘠,经常是几个月都见不到一场大雨,根本种不上什么蔬菜。村里到处是破烂的房子,大人小孩要穿一件新衣服都是奢望,一年到头能吃上一回肉就是幸福,每天只能吃自己种的土豆。

    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该词常常用来自嘲有钱人的世界、有钱人的生活我们一般人根本难以想象。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说起来却非常的现实和残忍,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天天吃馒头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来满汉全席的味道,因为没有尝过。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农妇在聊天,其中一个农妇问,你说皇后娘娘早上吃什么?另一个农妇回答:肯定是大饼卷大葱,想蘸多少酱就蘸多少,一点都不心疼。刚好她们的男人也在旁边聊天,一个男人说,如果我是皇帝,就把整个村的牛粪全包下来,不许别人捡,只能我自己一个人捡。另一个男人却说,愚昧,皇帝哪里还用得着自己去捡牛粪?他老人家肯定是拿个蒲扇、吃着西瓜,坐在树荫底下看着下人们捡呢!

    人们一辈子的生活和见识决定着他们只能有这些想象。

    大凉山最穷的地方到底有多穷?穷得来让他们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但富裕的人也并不是样样想象力都强,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同样限制了他们对大凉山原始生活状况的想象,到底大凉山最穷的地方有多穷?没有亲眼去过大凉山体验过生活的人,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大凉山的贫困程度。贫困地区别说老年人没有文化,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也成了文盲或半文盲。为了生活,这些人很早就离家出去打工。可因为没有文化,没有专业技术,而且很多人又不会汉语,所以找工作非常的困难,挣到的钱也是少得可怜。还有一些人因没有文化,又不懂法,为了挣钱便走了贩毒吸毒的道路,艾滋病随之蔓延,很多的艾滋病患者和孤儿成为了一大社会难题。但祖国就像慈爱的母亲一样,庇佑着她的每一个生病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