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葛延生书赠建国(一)
葛延生,读初中时,她以特有的女性角色进入了我的生活, 后来她也成为我的一个铁哥们。 ——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班长葛延生,延安生人,看名字就知道也是出自革命干部家庭,当时她的父亲任地区行署副专员。
葛延生长得瘦瘦精精的,虽然她的骨架比较大,但她上装下装通常都是一种颜色,就显得她身材的苗条。她耳朵毛发式,在文建国眼里就是一副“五四式”。她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她与同学交往不多,有一种内敛,一种冷僻高傲,一种孤芳自赏的秉性,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气质不凡的感觉。
她与廖进军都有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毕竟都是军区大院里出来的,然而,他俩的外在表现,则截然相反。
葛延生比廖进军大一个月,她的父母是在延安相识相爱的。她的父亲曾任廖副团长的政委。
廖副团长眼看着自己的老婆紧跟着葛政委的老婆肚子大了起来,也不征求政委意见,就擅自指腹为婚。
葛政委哭笑不得,不过他也一口承诺了,还主动拉了钩。战争年代,今天活着,明天生死不明,指腹为婚又算什么呢。能有同生共死的战友替儿女指腹为婚,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儿。如果梦想成真,起码说明儿女们都健康地活着,配与不配,与生命相较是不值得追究的。在江州定居以后,他们两家一直是隔壁邻居,双方的父母早不见晚见,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廖进军和葛延生已经长成少男少女。
从“指腹为婚”的“戏言”,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和睦相处,再到今天,人事渐通,好像就不怎么好玩了。
青春期的男女,对异性关系有着特别的敏感,但同学们并不知道他们之间还有这么一段“佳话”,否则的话,那肯定是整天调侃的对象,廖进军和葛延生在十三、四岁的同学面前日子肯定也不好过。但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同学还是自然而然地把他们看成是天生的一对了。
文建国接替班长(副班长)职务后,一甲班男女生正副班长学习成绩并驾齐驱,班上的第一、第二名非此即彼,而且还遥遥领先,把其他同学从第三名开始,拉开一大截子距离,让别的男生女生只落得个望洋兴叹的份儿,看来选文建国是选对了。廖进军的学习成绩连优秀的边也挨不着。
时间一长,有好事者总要说点故事,对的不对的,准的不准的,话全出来了。好像随便怎么说都可以,只要不被廖进军知道就行,那意思似乎是葛延生自然是属于廖进军的,现在文建国插了一脚,弄出麻烦来,吃不了兜着走。
文建国和葛延生本来什么事也没有,陆陆续续听到了一些“拉郎配”的风言风语后,倒开始悄悄地留意起对方来了。
文建国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关注起葛延生,可是在不经意间,又突然会想到了乙班的小学同学史静,于是莞尔一笑,就不再想什么葛延生了。这是在初一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想到了史静。当然,他将葛延生和史静两人深藏于内心。后来在他自己做了中学老师以后,总能十分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异性交往;当了学校领导以后,更是时常告诫教师处理学生所谓的早恋问题时,一定要特别谨慎,特别艺术。万万不可一刀切,或者切一刀。影响几天学习事小,扼杀人性却后患无穷。那时候,还没有领袖人物提出“以人为本”,也没有人关心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文建国也没有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少男少女性知识的理论,他只是简单地认为,说话做事符合人的天性,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就行。
第二学期,学校举办“五月的鲜花”文艺演出大会,一甲班经文建国提议,申报的集体项目大合唱就是《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是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文建国一辈子都喜欢这首歌,唱着,唱着,他自然就看到了林道静的光辉形象。作为革命者林道静的形象,有别于那个一身白衣有着忧郁眼神的少女林道静的形象,其实他自己知道,他早已将史静的形象揉合其中了。但这一切,显然不足以与外人道也。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鲜花、原野、鲜血,垂危、沦亡、熬煎,曲调舒缓低沉,压抑抒情,酝酿着悲愤,充满着怀念,好像正是他面对林道静这一女性的诉说。当然,选唱这首歌,主要还是因为它紧扣歌咏大会的主题,一甲班的大合唱不仅放在了第一个出场,还获得了唯一的一个集体一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决定因素,主题突出和艺术表现究竟是谁的比重更大,那是说不清的。
第二年,红旗中学再有“五月的鲜花”文艺演出大会的时候,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就成为全校关注的抢手节目,想上的班级,没有人肯让,各个班的学生和老师都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最后得由校长室裁决谁个班级上,可最后的结果是一等奖花落旁人,并不是谁唱了《五月的鲜花》就理所当然的一等奖的。其实也正论证了“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是蠢材。”那句名言。
一甲班的个人项目也很出彩。葛延生申报了一个独唱《松花江上》,并邀请文建国小提琴伴奏。文建国和葛延生是大合唱的组织者,这又来了个独唱加伴奏,可谓出尽了风头,风采别样。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现在由葛延生这个小女子演唱,却另有一番风味。她唱得如泣如诉,淋漓尽致,文建国的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如醉如痴。获得一片掌声和喝彩声,这其中也不乏喝倒彩的,因为是男女搭配,因为这一对男女恰恰又是一个班的正副班长,而且,据说,那个女生班长还另有“指腹为婚”的传说。
班长葛延生,延安生人,看名字就知道也是出自革命干部家庭,当时她的父亲任地区行署副专员。
葛延生长得瘦瘦精精的,虽然她的骨架比较大,但她上装下装通常都是一种颜色,就显得她身材的苗条。她耳朵毛发式,在文建国眼里就是一副“五四式”。她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她与同学交往不多,有一种内敛,一种冷僻高傲,一种孤芳自赏的秉性,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气质不凡的感觉。
她与廖进军都有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毕竟都是军区大院里出来的,然而,他俩的外在表现,则截然相反。
葛延生比廖进军大一个月,她的父母是在延安相识相爱的。她的父亲曾任廖副团长的政委。
廖副团长眼看着自己的老婆紧跟着葛政委的老婆肚子大了起来,也不征求政委意见,就擅自指腹为婚。
葛政委哭笑不得,不过他也一口承诺了,还主动拉了钩。战争年代,今天活着,明天生死不明,指腹为婚又算什么呢。能有同生共死的战友替儿女指腹为婚,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儿。如果梦想成真,起码说明儿女们都健康地活着,配与不配,与生命相较是不值得追究的。在江州定居以后,他们两家一直是隔壁邻居,双方的父母早不见晚见,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廖进军和葛延生已经长成少男少女。
从“指腹为婚”的“戏言”,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和睦相处,再到今天,人事渐通,好像就不怎么好玩了。
青春期的男女,对异性关系有着特别的敏感,但同学们并不知道他们之间还有这么一段“佳话”,否则的话,那肯定是整天调侃的对象,廖进军和葛延生在十三、四岁的同学面前日子肯定也不好过。但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同学还是自然而然地把他们看成是天生的一对了。
文建国接替班长(副班长)职务后,一甲班男女生正副班长学习成绩并驾齐驱,班上的第一、第二名非此即彼,而且还遥遥领先,把其他同学从第三名开始,拉开一大截子距离,让别的男生女生只落得个望洋兴叹的份儿,看来选文建国是选对了。廖进军的学习成绩连优秀的边也挨不着。
时间一长,有好事者总要说点故事,对的不对的,准的不准的,话全出来了。好像随便怎么说都可以,只要不被廖进军知道就行,那意思似乎是葛延生自然是属于廖进军的,现在文建国插了一脚,弄出麻烦来,吃不了兜着走。
文建国和葛延生本来什么事也没有,陆陆续续听到了一些“拉郎配”的风言风语后,倒开始悄悄地留意起对方来了。
文建国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关注起葛延生,可是在不经意间,又突然会想到了乙班的小学同学史静,于是莞尔一笑,就不再想什么葛延生了。这是在初一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想到了史静。当然,他将葛延生和史静两人深藏于内心。后来在他自己做了中学老师以后,总能十分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异性交往;当了学校领导以后,更是时常告诫教师处理学生所谓的早恋问题时,一定要特别谨慎,特别艺术。万万不可一刀切,或者切一刀。影响几天学习事小,扼杀人性却后患无穷。那时候,还没有领袖人物提出“以人为本”,也没有人关心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文建国也没有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少男少女性知识的理论,他只是简单地认为,说话做事符合人的天性,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就行。
第二学期,学校举办“五月的鲜花”文艺演出大会,一甲班经文建国提议,申报的集体项目大合唱就是《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是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文建国一辈子都喜欢这首歌,唱着,唱着,他自然就看到了林道静的光辉形象。作为革命者林道静的形象,有别于那个一身白衣有着忧郁眼神的少女林道静的形象,其实他自己知道,他早已将史静的形象揉合其中了。但这一切,显然不足以与外人道也。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鲜花、原野、鲜血,垂危、沦亡、熬煎,曲调舒缓低沉,压抑抒情,酝酿着悲愤,充满着怀念,好像正是他面对林道静这一女性的诉说。当然,选唱这首歌,主要还是因为它紧扣歌咏大会的主题,一甲班的大合唱不仅放在了第一个出场,还获得了唯一的一个集体一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决定因素,主题突出和艺术表现究竟是谁的比重更大,那是说不清的。
第二年,红旗中学再有“五月的鲜花”文艺演出大会的时候,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就成为全校关注的抢手节目,想上的班级,没有人肯让,各个班的学生和老师都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最后得由校长室裁决谁个班级上,可最后的结果是一等奖花落旁人,并不是谁唱了《五月的鲜花》就理所当然的一等奖的。其实也正论证了“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是蠢材。”那句名言。
一甲班的个人项目也很出彩。葛延生申报了一个独唱《松花江上》,并邀请文建国小提琴伴奏。文建国和葛延生是大合唱的组织者,这又来了个独唱加伴奏,可谓出尽了风头,风采别样。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现在由葛延生这个小女子演唱,却另有一番风味。她唱得如泣如诉,淋漓尽致,文建国的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如醉如痴。获得一片掌声和喝彩声,这其中也不乏喝倒彩的,因为是男女搭配,因为这一对男女恰恰又是一个班的正副班长,而且,据说,那个女生班长还另有“指腹为婚”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