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进军从军离江州(一)
我真的羡慕廖进军那样的家庭,说当兵就当兵了。说不嫉妒是假的,只是嫉妒得没用,才不嫉妒的。我也曾经做过“革命的地下工作”,现在看来,那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和荒唐。 ——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4·23武斗”第二天凌晨,文建国才准备睡觉,廖进军在两个人的陪同下就找上门来了,这是廖进军第一次到文宅大院。
廖进军一行三人到了仓巷,说是找文家,立马就有人主动带路。
廖进军反正还是那种大院子弟的作派,陪同他的两个人都穿着军用皮鞋、军裤,上身是灰色中山装,气度自然不凡。文建国见了,请他们进去坐坐,进军不肯,说是陪他看看万晋明去。
昨天武斗现场离文家大院的直径距离不足一公里,文建国一开始听到了动静,以为又是游行啦,示威啦什么的,并没有在意。
后来隐隐约约听到《国际歌》,他自己还轻轻地跟着哼了一段,那歌声总能让文建国热血沸腾,可他一直没有通过歌声找到同志和朋友。再后来传来了爆炸声,一共两响,他就莫名地紧张起来了,等他赶到解放路路口的时候,才知道所有通向解放路的小巷子路口全部戒严了。
那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有慷慨激昂的,有沉默无语的,有叽叽喳喳的,有欲言又止的。不时还有救护车、消防车呼啸而过。文建国听了个大概,听说牺牲了两个头头,都是江中的,一个姓万,一个姓周。文建国打了一个寒颤,立马绕了一个大圈子朝学校赶去。
校园大门口红卫兵团的人进进出出,兵团司令部里却没有一个人,等他再穿过操场回到校门口的时候,大字标语已经纷纷上墙了。他又走回兵团司令部,看看万晋明、周卫东和廖进军的团部办公桌,一时无语。
学校大门口,红卫兵团宣传部长龚鸣正在忙乎着。他的穿着,可以说得上是邋遢,一身蓝色的学生装,已经洗得泛白,满身满脸满手尽是浆糊斑斑,墨迹斑斑。他瘦瘦高高的,脸上的血色很少,有同学说,他的精血全部倾入了他的文章和讲话稿子里了。他是全校讲话、文章的第一块牌子。文建国与他没有交道,但为了打听万晋明、周卫东和廖进军的情况,他就主动请教了。
“龚部长,请问今天早晨是什么一个情况?”文建国恭恭敬敬地问道。
“你,是谁?”龚部长头也没有动一下,就问(他正忙着呢),“和你有什么关系?”
“哦,我叫文建国,和廖进军是一个班的,初中就是同班同学。”
龚部长扭过头来,看了一眼文建国,又在忙他手上的大字报了。他并不准备与文建国啰嗦,可他又突然想起文建国的名字还是很熟悉的,就说:“廖进军这个鬼东西,哼,人影子都找不到了。万晋明和周卫东同志已经牺牲了,现在是群龙无首呢。”
“万晋明和周卫东真的都牺牲了?”文建国仍然不愿意相信。
“是的,而且现场很惨,惨不忍睹。看来江中红卫兵团凶多吉少了。”他叹息,摇头,还吟诵了一句诗“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又自顾自地忙起来了。
文建国第一次听说这一诗句,但知道“风雨飘摇”的意思。
他记不得和龚部长是怎么分手的了。他在校园里游荡,在大街上游荡,看大字报,听别人说新闻。他甚至希望能够听到消息逆转的新闻,看到情况加以澄清的大字报。他还在军区大院周围转了几个来回,指望能够碰到廖进军,可是没有。
晚上文建国彻夜未眠,他与万晋明接触不多,但仅仅凭感觉,他就可以认定万晋明应该是那种栋梁之材。以后他很想与廖进军再谈谈,了解当时的细节,只是每次话语到了嘴边,又感到十分地无趣。多少年过去了,死的死了,活的还活着,没有人再关心一个曾经让众多参与者伤心过的游戏过程。生活拮据的,要养家糊口;生活滋润的,要充分享受;还有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什么理想什么主义什么追求,那统统是红卫兵时代的产物,红卫兵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有几年,文建国只是在清明前上祖坟时,顺便到万晋明的坟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算是祭奠吧!是祭奠万晋明,还是祭奠我们那一代人逝去的青春?文建国不无怅惘。
文建国常常反思。青年人是无辜的,每一场革命(运动)的兴起,总有青年人充当先驱者、马前卒,抑或替罪羊、替死鬼,即使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仍然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地践行着对自己理想前途的追求。
伟大领袖曾经引用古人的话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万晋明是泰山还是鸿毛?说是泰山,显然得不到后来历史的认可;说是鸿毛,建国不同意。那就无解吧。
世界上的事,不是任何事都非得有个定论的。就像文建国经常对若干历史问题的回味一样,世界不仅仅是由“黑”“白”两色组成的。色彩是多元的,世界是多元的,人性更是多元的。
文建国带着廖进军他们出了仓巷,上了马路,进军就让他上了一部军用吉普,文建国看看廖进军,再看看坐在前面的那两位,文建国似乎猜到那两人的身份了。他也不便多问。这还是文建国第一次坐军用吉普,敞篷的,感觉自然是够威风的。可他从来没有招摇过市的欲望。廖进军是适合坐这种车子的,很是拉风。他想。
文建国跟着廖进军赶到“‘4·23’惨案祭奠仪式”现场,他亲眼看到廖进军亲手将万晋明的一团肚肠子塞进去,然后抹上了万晋明的双眼,又整了整他衣服。
他廖进军就是廖进军,文建国无法想象,廖进军竟然左手扒开万晋明的肚皮,右手就把肚肠子给塞了进去。自己做不到,绝对做不到。
对于在这里的描绘,文建国认为只能是“白描”,其他文学色彩都是多余的,甚至是对万晋明的一种亵渎。
“4·23武斗”第二天凌晨,文建国才准备睡觉,廖进军在两个人的陪同下就找上门来了,这是廖进军第一次到文宅大院。
廖进军一行三人到了仓巷,说是找文家,立马就有人主动带路。
廖进军反正还是那种大院子弟的作派,陪同他的两个人都穿着军用皮鞋、军裤,上身是灰色中山装,气度自然不凡。文建国见了,请他们进去坐坐,进军不肯,说是陪他看看万晋明去。
昨天武斗现场离文家大院的直径距离不足一公里,文建国一开始听到了动静,以为又是游行啦,示威啦什么的,并没有在意。
后来隐隐约约听到《国际歌》,他自己还轻轻地跟着哼了一段,那歌声总能让文建国热血沸腾,可他一直没有通过歌声找到同志和朋友。再后来传来了爆炸声,一共两响,他就莫名地紧张起来了,等他赶到解放路路口的时候,才知道所有通向解放路的小巷子路口全部戒严了。
那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有慷慨激昂的,有沉默无语的,有叽叽喳喳的,有欲言又止的。不时还有救护车、消防车呼啸而过。文建国听了个大概,听说牺牲了两个头头,都是江中的,一个姓万,一个姓周。文建国打了一个寒颤,立马绕了一个大圈子朝学校赶去。
校园大门口红卫兵团的人进进出出,兵团司令部里却没有一个人,等他再穿过操场回到校门口的时候,大字标语已经纷纷上墙了。他又走回兵团司令部,看看万晋明、周卫东和廖进军的团部办公桌,一时无语。
学校大门口,红卫兵团宣传部长龚鸣正在忙乎着。他的穿着,可以说得上是邋遢,一身蓝色的学生装,已经洗得泛白,满身满脸满手尽是浆糊斑斑,墨迹斑斑。他瘦瘦高高的,脸上的血色很少,有同学说,他的精血全部倾入了他的文章和讲话稿子里了。他是全校讲话、文章的第一块牌子。文建国与他没有交道,但为了打听万晋明、周卫东和廖进军的情况,他就主动请教了。
“龚部长,请问今天早晨是什么一个情况?”文建国恭恭敬敬地问道。
“你,是谁?”龚部长头也没有动一下,就问(他正忙着呢),“和你有什么关系?”
“哦,我叫文建国,和廖进军是一个班的,初中就是同班同学。”
龚部长扭过头来,看了一眼文建国,又在忙他手上的大字报了。他并不准备与文建国啰嗦,可他又突然想起文建国的名字还是很熟悉的,就说:“廖进军这个鬼东西,哼,人影子都找不到了。万晋明和周卫东同志已经牺牲了,现在是群龙无首呢。”
“万晋明和周卫东真的都牺牲了?”文建国仍然不愿意相信。
“是的,而且现场很惨,惨不忍睹。看来江中红卫兵团凶多吉少了。”他叹息,摇头,还吟诵了一句诗“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又自顾自地忙起来了。
文建国第一次听说这一诗句,但知道“风雨飘摇”的意思。
他记不得和龚部长是怎么分手的了。他在校园里游荡,在大街上游荡,看大字报,听别人说新闻。他甚至希望能够听到消息逆转的新闻,看到情况加以澄清的大字报。他还在军区大院周围转了几个来回,指望能够碰到廖进军,可是没有。
晚上文建国彻夜未眠,他与万晋明接触不多,但仅仅凭感觉,他就可以认定万晋明应该是那种栋梁之材。以后他很想与廖进军再谈谈,了解当时的细节,只是每次话语到了嘴边,又感到十分地无趣。多少年过去了,死的死了,活的还活着,没有人再关心一个曾经让众多参与者伤心过的游戏过程。生活拮据的,要养家糊口;生活滋润的,要充分享受;还有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什么理想什么主义什么追求,那统统是红卫兵时代的产物,红卫兵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有几年,文建国只是在清明前上祖坟时,顺便到万晋明的坟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算是祭奠吧!是祭奠万晋明,还是祭奠我们那一代人逝去的青春?文建国不无怅惘。
文建国常常反思。青年人是无辜的,每一场革命(运动)的兴起,总有青年人充当先驱者、马前卒,抑或替罪羊、替死鬼,即使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仍然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地践行着对自己理想前途的追求。
伟大领袖曾经引用古人的话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万晋明是泰山还是鸿毛?说是泰山,显然得不到后来历史的认可;说是鸿毛,建国不同意。那就无解吧。
世界上的事,不是任何事都非得有个定论的。就像文建国经常对若干历史问题的回味一样,世界不仅仅是由“黑”“白”两色组成的。色彩是多元的,世界是多元的,人性更是多元的。
文建国带着廖进军他们出了仓巷,上了马路,进军就让他上了一部军用吉普,文建国看看廖进军,再看看坐在前面的那两位,文建国似乎猜到那两人的身份了。他也不便多问。这还是文建国第一次坐军用吉普,敞篷的,感觉自然是够威风的。可他从来没有招摇过市的欲望。廖进军是适合坐这种车子的,很是拉风。他想。
文建国跟着廖进军赶到“‘4·23’惨案祭奠仪式”现场,他亲眼看到廖进军亲手将万晋明的一团肚肠子塞进去,然后抹上了万晋明的双眼,又整了整他衣服。
他廖进军就是廖进军,文建国无法想象,廖进军竟然左手扒开万晋明的肚皮,右手就把肚肠子给塞了进去。自己做不到,绝对做不到。
对于在这里的描绘,文建国认为只能是“白描”,其他文学色彩都是多余的,甚至是对万晋明的一种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