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红司令英雄救美(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时间一长,在他的身边经常出现两个人。

    一人是地区宣传部副部长,姓李,名荣林;另一个是江州日报社理论科科长,叫王晓莉(女)。三人气味相投,志同道合,平时除了理论文章外,另有些许文学类的小品文发表。

    文人到了一起喜欢舞文弄墨,一番相互恭维之后,说不得是谁先提出,对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敏感的理论问题、社会问题,可以在一起讨论,哪怕争论,由一人执笔(由李、王两人轮流执笔为主),成稿以后再讨论,再修改,再拍板定稿,由三人共同署名。署三个人的名字有点烦,那就起个笔名。

    巧的是三人的姓名上都有个“草字头”,那就叫“三草村”吧?

    不行,北京有“三家村”,模仿的痕迹也太明显了,我们干脆叫“三草谭”。葛书记欣然同意,自然领衔,三人相聚时,李荣林和王晓莉称葛书记为“谭主”,葛书记当仁不让。一时间三人忙得不亦乐乎,颇具成就感。

    “三草谭”署名文章于1965年的5月开始在《江州日报》亮相。文章的体裁活泼,或政论,或杂文,或散文,或小品文。文章的内容广泛,说古论今、谈天说地,读书心得,影评书评,艺术欣赏,思想修养,还有对社会生活中不良现象的批评,对时弊的讽喻和针砭。

    由于是“三合一”的作品,所以频繁见于报端(差不多每周一篇),在江州干部群众中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人以读“三草谭”为快,很有“日报”为之纸贵的趋势。

    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人嫉妒,有人非议。说是版面全给他“三草谭”霸占了,是否可以考虑再办一份江州《三草谭》报,或者《三草谭》杂志什么的也行。还有人说,什么三个人的稿件,他葛书记有多少时间,有多大精力整天写文章?那两人可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吧?又有人说,那个王晓莉,风韵犹存,两只眼睛会说话呢。有好事者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给“三草谭”又平添上“风月”内涵。

    到了第二年开春,江州宣传口被搅得风风雨雨的,赞扬的,反对的,都关心“三草谭”。前者为其骄傲,后者则收集资料,他们天天写文章,就不相信没有破绽?

    葛书记本人听到的大多为中听的话,恭维的话,他踌躇满志,计划着集腋成裘,两年就可以汇编成册,在全省范围内出一本十万字的小册子绝对没有问题。他甚至已经计划亲自动笔,为省委分管书记写一篇“代前言”的文稿,先准备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文革”之初,北京揪出了个“三家村”。于是江州“文革”的第一场战役,就以揪出以葛书记为首的“三草谭”反党集团为肇始。

    那年五月,“三草谭”刚刚过了周岁生日,即销声匿迹了。当“三草谭”两个月后重新出现在《江州日报》上时,已经成为斗争的对象,批判的靶子,甚至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了。大字报、小字报跟着满天飞,一言以蔽之:江州宣传、文化口上,有关封、资、修的不良现象,“三草谭”难辞其咎。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三草谭”的罪行首先是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领衔,其他的,无非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江州的赫鲁晓夫”“反党小集团”“指桑骂槐攻击社会主义”“含沙射影污蔑无产阶级专政”“倡导封资修的享受生活”云云。反正北京“三家村”的罪名都可以改头换面,稍作变化,就是江州“三草谭”的罪行。

    一时间江州市区,凡有井水处,皆说“三草谭”。且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葛书记与王晓莉的男女关系的绯闻,以及李荣林如何做“电灯泡”之类的插科打诨。

    华剑回到江州,从火车站直接到了地区军管会,向一把手薛主任报到,声称主动回来,主要是做检查的,是打是骂是杀,听任薛主任发落,绝无二话。

    昨天晚上华剑通过电话联系,军管会刘副主任已经暗示,见了一把手薛主任要如何如何,该怎样怎样。没事,放一万个心!

    薛一把见了华剑先板着个脸,等他奉上徐州土特产,又主动作了检讨,就直接与他聊起了筹备江州地区革委会的话题,且强调时间紧迫,不能拖了全省“一片红”的后腿等等。关于“4·23”武斗的话题已经不在书中交待,人命似乎就那样草菅了。

    华剑把心放宽,他把自己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过的方案和盘托出。他早已拟好了纸质草稿,但他没有拿出来,似乎是一边考虑,一边就向领导汇报了。

    薛主任了解华剑,人不坏,又是纯粹的无产者,虽然有“4·23”责任追究的问题,但目前正是用人之际,“红司”这方不用他,又用谁呢?

    今天华剑主动检讨,说明他还是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

    再听听他说的组阁方案,大部与自己的想法一致,而且他闭口不谈有关自己的任职事宜,(按照上级要求和其他地方的惯例,造反派头头是革委会副职的当然人选),说明他为人还是谦虚的。

    他同时恳请薛主任早日解放葛书记,把他放进“三结合”领导班子的考虑名单,充分发挥革命老干部的作用,让江州地区在军管会的领导下,尽快全面恢复生活、生产秩序,保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顺利进行!说明他具有全局观念。

    华剑回到“红司”大本营,气定神闲。只要“4·23”的事情没事(那可是几条人命啊),其他的事都不叫个事。

    他叫人把葛延生请来。

    他们从徐州回来,江中的红卫兵团已经名存实亡,葛延生就暂时留在“红司”司令部,并且被任命为“红司”司令部办公室主任。

    军管会主任没有否定他关于葛书记的建议,就是默认了。

    原来地委一把手书记在“文革”之初跳楼自杀身亡,一把手专员长期病休,他葛书记目前相当于老干部里的老大,不用他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