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付家村一号家庭(一)
农村生产队长的权力有多大,用民间的一句老话“天高皇帝远”来概括比较形象。既然皇帝管不了,那自己就是皇帝了。党的十八大以后,时有农村村民小组(相当于以前的生产队)组长因侵害群众利益和自身腐败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曝光,就可知道他们的权力有多大了。付晓霞的出现,又注定让我演绎爱情故事有了可能。
——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说付贵来队长家是付家村一号家庭,有点夸张。一个自然村是最小的地理范围的社会缩影,说它是一号家庭也不足为奇。队长付贵来既是一号家庭的当家人,当然也是全村的当家人。
付贵来,是一个长得精壮的汉子。表面上看,他是憨厚朴实的一个农民,在近处注意观察,就发现他的双眼和表情充满着狡黠和聪慧。按照文建国的看法,付贵来就是农村最基层干部的典型代表。
付贵来一是好酒。也许酒这种饮料真的能够让人解乏,一天忙下来喝点小酒,麻痹一下神经,睡个好觉,第二天就又是精神饱满的了。
付贵来二是好色。生产队长是天下最小的官(如果可以算作官的话),是排不上系列的官。农村的青壮年男女整天厮混在一起,你情我意,时间一长,男人喜欢吃个豆腐,或口头腐化,早已见怪不怪。付队长由于权威和个人魅力,他不屑于吃豆腐,而是与相好的二三暗行苟合之事,不管是风闻,还是莫须有,反正在公共场所是一律心照不宣的,私下里却都说叨得津津有味。
第三,他做事有担当。在关键的时候公而忘私,站得出,吃苦耐劳,率先垂范。遇到一些麻烦事,摆得平,所以深得广大社员衷心拥戴。他在付家村有着绝对权威,即使有什么不是,群众能马虎也就马虎了。
付贵来的老婆付大秀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农村女性,凡事让丈夫三分,说话慢声细语,做事不急不慌。她每年出工并不少于丈夫,可还是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得清清爽爽,逸逸当当。无论丈夫,还是孩子,需要什么,她总是在第一时间不声不响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平时尽管听任当家的和晓霞们大喉咙小嗓子呼来唤去,可一旦她发声了,她的声音提高了,就表示出了她极端的不满,或者表示出她肯定是有一种不可改变的主张,家里的其他声音就一律停止了鼓噪。
付晓霞20岁,眉清目秀,她是她父母基因结合的第一个优良品种。她表面上有点大大咧咧的,可当她不说话,不做事的时候,又显得非常地文静。说实话,在文建国眼里,是觉得舒服的那么一种姑娘。
在付家村,付晓霞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她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在县中读到高中的姑娘。据说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如果不是文革,可以考上重点本科院校。她继承了父亲精明与强悍,又具有母亲的贤惠和气度。
知青到村里时间不长,她就认定了文建国是值得追求的另一半。
那天送了腊八粥回头,她满眼都是文建国的影子。在知青里,文建国年龄最大,最成熟,脾气最好,文化程度最高,也最最看得顺眼。
她一连用上了几个当时最最时髦的“最”字,自己的脸就红了。好在这只是她的心理活动,旁人不知道,否则真的难为情。平时听人说,城里人的婚姻一般都是男大女小,按实际年龄说,她比文建国还大几个月呢,她恨自己为什么早出生了两年。
刚才那个刘二尾随着她,她不知道。
刘二自幼父亲早丧,他的哥哥早年夭折,母亲跟随着一个外乡人出走,反正打从刘二记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孤儿,是一个提起父亲伤心,提起母亲也伤心的孤儿。
村里让他享受五保户待遇,在一个远房亲戚家寄养,吃百家饭长大。长大后,他喜欢说自己与付晓霞在小学既同学又同桌,并以此为由经常找付晓霞说话,动不动就跟着付晓霞的屁股后面。
别人知道他读小学读了九年,一、三、五年级留级。至于同桌一说,也不假,但充满着讥讽。
刘二因为调皮过分,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同桌,到了五年级,他留级留到了和付晓霞一个班。老师征求了付晓霞的意见,经她同意,愿意对刘二严加看管,这才让他有了同桌的机会。
六年级还是同桌。也是天意,刘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付晓霞。只要付晓霞眼睛一瞪,他立马改邪归正。
据说,自从同桌以后,哪怕刘二打架打得正起劲,只要有同学喊一声,付晓霞来了(喊校长来了没用),他就主动停止了与对方的肢体接触,即使吃亏了,他也装着没事一样。如果发现是别人吓唬他的,他就继续,而且打得更凶更狠更猛,他就是要打给那些瞎诈乎的人看的,看你们以后还瞎诈乎不!
他自己说,愿意让付晓霞管,付晓霞管得他心服口服,管得他舒服。别的男生骂他没出息,心甘情愿接受女生管教。他就是一句,我愿意。再加一句,你想咋样?讨打是吧!
平时付晓霞从来没有用正眼瞧过他,嫌他跟得烦了,就盯着他看——这时是正眼,一直看得他内心发毛,赶紧夹着尾巴走人。而他却在背后吹牛,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留级吧?我等着和付晓霞同桌呢。付晓霞听了,反正大人不记小人过,一句“大言不惭”了事。别的男生女生如果有交集,大家都相信;唯有说刘二与付晓霞可能会怎么样,“打死我都不信”,是所有同学一致的信条。
付晓霞与刘二同桌的第三天,送给他一个铅笔盒,铅笔盒是新的,上面有用小刀新刻上去的“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毛泽东”一共十一个字。
付晓霞的想法很简单,老师相信我,我就要让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转变刘二同学。可是刘二不配合,不争气,既不“好好学习”,当然也就没有“天天向上”了。
唯一让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在教室里上课,他安稳了许多,起码是不再影响别人了。
——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说付贵来队长家是付家村一号家庭,有点夸张。一个自然村是最小的地理范围的社会缩影,说它是一号家庭也不足为奇。队长付贵来既是一号家庭的当家人,当然也是全村的当家人。
付贵来,是一个长得精壮的汉子。表面上看,他是憨厚朴实的一个农民,在近处注意观察,就发现他的双眼和表情充满着狡黠和聪慧。按照文建国的看法,付贵来就是农村最基层干部的典型代表。
付贵来一是好酒。也许酒这种饮料真的能够让人解乏,一天忙下来喝点小酒,麻痹一下神经,睡个好觉,第二天就又是精神饱满的了。
付贵来二是好色。生产队长是天下最小的官(如果可以算作官的话),是排不上系列的官。农村的青壮年男女整天厮混在一起,你情我意,时间一长,男人喜欢吃个豆腐,或口头腐化,早已见怪不怪。付队长由于权威和个人魅力,他不屑于吃豆腐,而是与相好的二三暗行苟合之事,不管是风闻,还是莫须有,反正在公共场所是一律心照不宣的,私下里却都说叨得津津有味。
第三,他做事有担当。在关键的时候公而忘私,站得出,吃苦耐劳,率先垂范。遇到一些麻烦事,摆得平,所以深得广大社员衷心拥戴。他在付家村有着绝对权威,即使有什么不是,群众能马虎也就马虎了。
付贵来的老婆付大秀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农村女性,凡事让丈夫三分,说话慢声细语,做事不急不慌。她每年出工并不少于丈夫,可还是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得清清爽爽,逸逸当当。无论丈夫,还是孩子,需要什么,她总是在第一时间不声不响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平时尽管听任当家的和晓霞们大喉咙小嗓子呼来唤去,可一旦她发声了,她的声音提高了,就表示出了她极端的不满,或者表示出她肯定是有一种不可改变的主张,家里的其他声音就一律停止了鼓噪。
付晓霞20岁,眉清目秀,她是她父母基因结合的第一个优良品种。她表面上有点大大咧咧的,可当她不说话,不做事的时候,又显得非常地文静。说实话,在文建国眼里,是觉得舒服的那么一种姑娘。
在付家村,付晓霞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她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在县中读到高中的姑娘。据说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如果不是文革,可以考上重点本科院校。她继承了父亲精明与强悍,又具有母亲的贤惠和气度。
知青到村里时间不长,她就认定了文建国是值得追求的另一半。
那天送了腊八粥回头,她满眼都是文建国的影子。在知青里,文建国年龄最大,最成熟,脾气最好,文化程度最高,也最最看得顺眼。
她一连用上了几个当时最最时髦的“最”字,自己的脸就红了。好在这只是她的心理活动,旁人不知道,否则真的难为情。平时听人说,城里人的婚姻一般都是男大女小,按实际年龄说,她比文建国还大几个月呢,她恨自己为什么早出生了两年。
刚才那个刘二尾随着她,她不知道。
刘二自幼父亲早丧,他的哥哥早年夭折,母亲跟随着一个外乡人出走,反正打从刘二记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孤儿,是一个提起父亲伤心,提起母亲也伤心的孤儿。
村里让他享受五保户待遇,在一个远房亲戚家寄养,吃百家饭长大。长大后,他喜欢说自己与付晓霞在小学既同学又同桌,并以此为由经常找付晓霞说话,动不动就跟着付晓霞的屁股后面。
别人知道他读小学读了九年,一、三、五年级留级。至于同桌一说,也不假,但充满着讥讽。
刘二因为调皮过分,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同桌,到了五年级,他留级留到了和付晓霞一个班。老师征求了付晓霞的意见,经她同意,愿意对刘二严加看管,这才让他有了同桌的机会。
六年级还是同桌。也是天意,刘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付晓霞。只要付晓霞眼睛一瞪,他立马改邪归正。
据说,自从同桌以后,哪怕刘二打架打得正起劲,只要有同学喊一声,付晓霞来了(喊校长来了没用),他就主动停止了与对方的肢体接触,即使吃亏了,他也装着没事一样。如果发现是别人吓唬他的,他就继续,而且打得更凶更狠更猛,他就是要打给那些瞎诈乎的人看的,看你们以后还瞎诈乎不!
他自己说,愿意让付晓霞管,付晓霞管得他心服口服,管得他舒服。别的男生骂他没出息,心甘情愿接受女生管教。他就是一句,我愿意。再加一句,你想咋样?讨打是吧!
平时付晓霞从来没有用正眼瞧过他,嫌他跟得烦了,就盯着他看——这时是正眼,一直看得他内心发毛,赶紧夹着尾巴走人。而他却在背后吹牛,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留级吧?我等着和付晓霞同桌呢。付晓霞听了,反正大人不记小人过,一句“大言不惭”了事。别的男生女生如果有交集,大家都相信;唯有说刘二与付晓霞可能会怎么样,“打死我都不信”,是所有同学一致的信条。
付晓霞与刘二同桌的第三天,送给他一个铅笔盒,铅笔盒是新的,上面有用小刀新刻上去的“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毛泽东”一共十一个字。
付晓霞的想法很简单,老师相信我,我就要让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转变刘二同学。可是刘二不配合,不争气,既不“好好学习”,当然也就没有“天天向上”了。
唯一让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在教室里上课,他安稳了许多,起码是不再影响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