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建国代课孩儿王(一)
我不能当兵,退而求其次,教师职业也算是我非常喜欢的。在当时,也许是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我感觉真的很好。这首先要感谢让我在二十岁那年当上农村小学代课老师的付晓霞。我和晓霞的故事,说来话长。 ——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第二天下午上工的时候,付队长刚从大队回来,叫住文建国让他在田埂上坐坐,说是有话要说。文建国见付队长坐下了,才坐下。
付队长很高兴他有这点规矩,原先郁闷的心情慢慢有所好转。
大队给付家村生产队戴帽下达了一名代课老师的名额,指名是给他姑娘付晓霞的,可晓霞坚决不受。她说最适合的人选是知青文建国。人家从城市下来,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容易。自己可以再等等,有的是机会。她为了说服父亲,还拍上马屁了,凭你在大队的名气,你女儿迟早会有一份好工作的。
付队长说她不识好歹。你也不要给我带高帽子,不要拍我马屁!
晓霞说我愿意。她还半是撒娇,半是警告地说,千万别说这个位子是我让出来的噢。她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好像她父亲已经答应了她的要求。
她还说,读书人,不吃“嗟来之食”。
父亲问,什么意思?她就把这个成语的意思解释了一遍。
付队长说,肚子饿的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管他怎么来的呢。心里却又把姑娘看重了一些。他问姑娘,你是不是对文建国有“那个意思了”。
晓霞笑着反问,“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她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
付队长笑笑,他不知道该不该挑明。
付晓霞见他只是笑,也不管他了。她说,我也不管你说的“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反正此事与有没有“那个意思”无关。她在“那个意思”上绕来绕去的,倒好像是自己说的话,被她抓住了把柄,让做父亲的只有摇头叹息的份儿。既然不知道“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又怎么知道,有没有关系呢?可见你还是知道“那个意思”了。还要我同意让出代课老师的名额,真是岂有此理!
他看看自己的姑娘,又真的奈何不得,不都是自己从小惯出来的?打不得,骂不得,还得听她的。
“哼哼,你根本不是我姑娘!”他突然冒出了一句感叹。
“我不是你姑娘,我是你什么?我的亲身父亲难道不是你?”晓霞也不甘心,她逼着父亲,非要他回答,很有点以风作邪的味道。
做父亲的本来就是随口一句气话,可晓霞非要他回答,我不是你的姑娘,我是谁的姑娘?
付队长哈哈大笑,“你哪是我的姑娘呢,你是我的姑奶奶呢!”
晓霞晓得父亲肯定听自己的,也不客气,“既然我是姑奶奶,那你一定得听我的!”她的口吻不容置疑。
代课老师名额当然是凭着自己的面子争来的,等了大半年,现在拱手让给他人,付队长心里总是不舒服。今天上午虽然满肚子地不情愿,但还是按照姑娘的旨意,亲自到大队部打了招呼,改成了文建国。
付队长说,要推荐文建国到大队完小当代课老师。
文建国凝视着付队长,想了会儿才说,应该是付晓霞去。
这两个人互相推荐?付队长这就奇了怪了,但他又不能把晓霞的态度告诉文建国。他就想套套文建国的话,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关系?
付队长问,为什么应该是付晓霞?
文建国没有多加思索,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付晓霞的学历文凭和我一样,又是老县中的,也是付家村学历最高的。再说她一个女孩子家,当个老师应该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既能免受风雨,还能看书学习。我刚刚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年还没有到,怕不太适合。
付队长认为他说的实在,没有虚伪的成份,而且还为晓霞考虑,说得让人心里热乎。怎么他俩都提到“风雨”的话,不会是两人商量好的吧?再看看文建国,文建国则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再盯着他看,这下子把文建国的脸看红了。脸红了,就对了。那么这一对(他已经将他们想成一对了)都在为对方考虑,是不是就代表着他们相互之间有了那么一点“那个意思”了?当然,他不可能像问晓霞那样问文建国。
“那我问你,做老师你愿意不愿意?”付队长问。
“愿意,还是愿意的。”文建国犹豫了一下,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行,就这么定了。现在我正式通知你,还有两天开学,明天上午到大队完小报到。”付队长没有心思磨蹭,但他还要考察考察文建国,他自作主张,给文建国提出了新要求,“以后星期天照样上工,权当活动活动手脚。哪怕半天也行。”
文建国喜从天降。当兵曾经是他的第一志愿,革命的英雄主义长期激励着他男儿的一腔热血,从军报国,金戈铁马,壮怀激烈。后来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当兵,虽然十分遗憾,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也就不想了。
家庭出身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没有通融的余地,他很识相地愿意将教师职业作为他的第二选择。就像自己衣裳蓝缕,遥看前方多有官宦纨绔,他即下意识地绕道而行。教师职业除了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其他时间相对自由,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年还有两个假期——文建国窃喜。
文建国当天再看到付晓霞时,有点不过意,好像是抢了她的一个好位子。付晓霞热情地向他表示祝贺,还说,以后有机会,我陪你当老师。建国听了,有点儿不明不白,当然也不能挑明了问,一时语塞。
付晓霞见他不说话了,自己脸就红了。她意识到是自己的话有点唐突,人家做人家的老师,要你陪干吗呢?我这不是自我表白“隔壁王二不曾偷”吗?
第二天下午上工的时候,付队长刚从大队回来,叫住文建国让他在田埂上坐坐,说是有话要说。文建国见付队长坐下了,才坐下。
付队长很高兴他有这点规矩,原先郁闷的心情慢慢有所好转。
大队给付家村生产队戴帽下达了一名代课老师的名额,指名是给他姑娘付晓霞的,可晓霞坚决不受。她说最适合的人选是知青文建国。人家从城市下来,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容易。自己可以再等等,有的是机会。她为了说服父亲,还拍上马屁了,凭你在大队的名气,你女儿迟早会有一份好工作的。
付队长说她不识好歹。你也不要给我带高帽子,不要拍我马屁!
晓霞说我愿意。她还半是撒娇,半是警告地说,千万别说这个位子是我让出来的噢。她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好像她父亲已经答应了她的要求。
她还说,读书人,不吃“嗟来之食”。
父亲问,什么意思?她就把这个成语的意思解释了一遍。
付队长说,肚子饿的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管他怎么来的呢。心里却又把姑娘看重了一些。他问姑娘,你是不是对文建国有“那个意思了”。
晓霞笑着反问,“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她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
付队长笑笑,他不知道该不该挑明。
付晓霞见他只是笑,也不管他了。她说,我也不管你说的“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反正此事与有没有“那个意思”无关。她在“那个意思”上绕来绕去的,倒好像是自己说的话,被她抓住了把柄,让做父亲的只有摇头叹息的份儿。既然不知道“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又怎么知道,有没有关系呢?可见你还是知道“那个意思”了。还要我同意让出代课老师的名额,真是岂有此理!
他看看自己的姑娘,又真的奈何不得,不都是自己从小惯出来的?打不得,骂不得,还得听她的。
“哼哼,你根本不是我姑娘!”他突然冒出了一句感叹。
“我不是你姑娘,我是你什么?我的亲身父亲难道不是你?”晓霞也不甘心,她逼着父亲,非要他回答,很有点以风作邪的味道。
做父亲的本来就是随口一句气话,可晓霞非要他回答,我不是你的姑娘,我是谁的姑娘?
付队长哈哈大笑,“你哪是我的姑娘呢,你是我的姑奶奶呢!”
晓霞晓得父亲肯定听自己的,也不客气,“既然我是姑奶奶,那你一定得听我的!”她的口吻不容置疑。
代课老师名额当然是凭着自己的面子争来的,等了大半年,现在拱手让给他人,付队长心里总是不舒服。今天上午虽然满肚子地不情愿,但还是按照姑娘的旨意,亲自到大队部打了招呼,改成了文建国。
付队长说,要推荐文建国到大队完小当代课老师。
文建国凝视着付队长,想了会儿才说,应该是付晓霞去。
这两个人互相推荐?付队长这就奇了怪了,但他又不能把晓霞的态度告诉文建国。他就想套套文建国的话,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关系?
付队长问,为什么应该是付晓霞?
文建国没有多加思索,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付晓霞的学历文凭和我一样,又是老县中的,也是付家村学历最高的。再说她一个女孩子家,当个老师应该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既能免受风雨,还能看书学习。我刚刚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年还没有到,怕不太适合。
付队长认为他说的实在,没有虚伪的成份,而且还为晓霞考虑,说得让人心里热乎。怎么他俩都提到“风雨”的话,不会是两人商量好的吧?再看看文建国,文建国则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再盯着他看,这下子把文建国的脸看红了。脸红了,就对了。那么这一对(他已经将他们想成一对了)都在为对方考虑,是不是就代表着他们相互之间有了那么一点“那个意思”了?当然,他不可能像问晓霞那样问文建国。
“那我问你,做老师你愿意不愿意?”付队长问。
“愿意,还是愿意的。”文建国犹豫了一下,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行,就这么定了。现在我正式通知你,还有两天开学,明天上午到大队完小报到。”付队长没有心思磨蹭,但他还要考察考察文建国,他自作主张,给文建国提出了新要求,“以后星期天照样上工,权当活动活动手脚。哪怕半天也行。”
文建国喜从天降。当兵曾经是他的第一志愿,革命的英雄主义长期激励着他男儿的一腔热血,从军报国,金戈铁马,壮怀激烈。后来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当兵,虽然十分遗憾,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也就不想了。
家庭出身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没有通融的余地,他很识相地愿意将教师职业作为他的第二选择。就像自己衣裳蓝缕,遥看前方多有官宦纨绔,他即下意识地绕道而行。教师职业除了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其他时间相对自由,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年还有两个假期——文建国窃喜。
文建国当天再看到付晓霞时,有点不过意,好像是抢了她的一个好位子。付晓霞热情地向他表示祝贺,还说,以后有机会,我陪你当老师。建国听了,有点儿不明不白,当然也不能挑明了问,一时语塞。
付晓霞见他不说话了,自己脸就红了。她意识到是自己的话有点唐突,人家做人家的老师,要你陪干吗呢?我这不是自我表白“隔壁王二不曾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