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李子媛痛别江州(三)
    李子媛向文校长递交了请调报告,书面上的理由是父亲年老体衰,不适应城市生活,需要有人照顾。但她却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统统向文校长作了如实的汇报。像她的养母尤亚男,有了事情,跟天下人隐瞒,不跟文建国隐瞒一样。她认为,如果对文校长不说实话,那就是做人的不道德。

    建国对她先前的恋爱略知一二,还曾祝福她找到一个“好人家”。哪知事情搞到如此地步,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关心没有到位,如果尤亚男活着的话,要骂我呢。我对这个外甥女是怎么照顾的?唉,可怜的孩子!

    当李子媛提出要带学生到世业洲旅游一天的破格要求时,文校长很爽气地同意了。他知道这是她兑现对学生的诺言。文校长亲自参与了活动,还请了两位青年男教师“保驾护航”。隔江过水的,他放心不下,何况她目前的处境?

    学期结束前,十三中召开了首届“感动十三中十大人物”颁奖大会,这是十三中历史上的第一次,极其隆重。李子媛老师等10名师生入选。文校长亲自宣读了李子媛的颁奖词。

    文校长对她的颁奖词是:李子媛老师是十三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是她外表的美丽,更在于她心灵的美丽。她当选的理由是:她凭借自己执著的追求和努力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农民工子女的希望,看到了农民工的光荣。我们这些“城里人”应该向农民工致敬,向92届5班的全体同学致敬,向班主任李子媛老师致敬!

    文校长知道李子媛的现状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认定李子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在宣读颁奖词的时候竟然有点悲壮。

    有领导和老师在议论,今天文校长这是怎么啦?不就是表彰一个年轻女教师,至于吗?哦,听说文校长和她的母亲是小学同学呢。哦,那也不至于嘛?

    李子媛在学生中考之后,一门心思地考虑,如何让尽量多的学生在追求人生理想时,具有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填报志愿要恰如其分,符合学生个人的发展趋势,适当超前,跳一跳,够得到。

    李子媛给陈来娣的定位是冲一冲重点高中,实在不行,普通高中保底,她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发展空间大,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军可以报考职高,三年以后,争取对口单招。现在技术工人严重匮乏,说不准,他可以在江州成为某个专业的领军人物。并且读书期间没有经济压力。

    王涛肯定是重点高中,按他的智商和身体条件,今后以学术研究为终身职业,上帝关上了门,自然打开了窗子。

    金芝萍和潘兰花都可以报考旅游学校,金发展得好,可以成为管理人员;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好员工,好的普通员工。

    在学生填报志愿的三天里,她和每个同学都进行了一次谈心,还和部分家长进行接触,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填报职业学校——既有把握,也能减轻经济负担;学个一技之长,将来就业也容易。

    可是无论李老师如何苦口婆心,多数家长还是坚持报普高,哪怕自费,掏个几千块的腰包(真掏腰包的时候,他们也会心疼)。反正他们也不和李老师多理论——知道说不过她,也知道李老师是诚心实意为他们好,但就是固执己见。

    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教室里聚集了相当多的家长。李老师看看大多是应该填报职业高中的学生家长,心里有底了。既然你们坚持要填报普高,那为什么拖到最后一天了,还没敲定?你们显然是吃不准,想听听我李老师的“高见”。

    “要我说,我知道你们都相信我李老师。”她还是决定再做一次工作。人心都是肉长的,坦率、真诚,加上换位思考肯定还是可以说服一些家长正确选择志愿的。她和大家开始了拉家常式的谈话,“我和你们的孩子在一起三年,马上要分手了。他们都喊我子媛姐姐,但是我和在座的年龄一比,我发现我亏吃大了。”

    李老师的玩笑话拉近了她与家长的距离,许多家长爽朗地笑了起来,他们跟着自己的孩子叨光了。原来坐着的,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一个个很巴结的样子望着李老师。

    “你们肯定听说过‘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的俗语,这在‘文革’时期曾经给多少家庭带来过不堪回首的辛酸和残酷。其实,这句话本身,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把它套用到社会生活中,固定为人的发展模式,则是一种偏见、歧视,甚至是侮辱。是对人性、人权的扼杀。

    各位家长的学历层次不高,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超越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一点,这是人之常情。今天最后一天了,志愿悬而未决,说明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但是我想问的是,你们到底有没有分析过自己的孩子究竟适合朝哪个方向发展?你们的孩子有没有考虑今后读清华、读北大的?哦,没有。怎么没有呢?大家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嘛。

    对啊,大家还是很理智的嘛。我们当中有不少人是经商的,你们每天考虑最多的应该是今天营利多少,我付出的劳动,是否物有所值?值,我就干;不值,我就不干。对不对?其实选择孩子的读书方向也是一样,根据每个孩子平时的成绩和模拟考试的成绩,我可以很负责地帮助他们选择。值不值?当然由你们自己最后决定。另外我要提醒大家,不要忽视孩子自己的兴趣,不要忘记中国的一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有,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5)班拍毕业照的那天,李老师流露出少有的伤感。三年了,最后一学期竟然减员三个。一个是真正的流生,一夜之间他和父母去向不明,消失得无影无踪,泥牛入海了;一个叫着蒋锁苟的,随父母到广东打工去了;再一个就是李斌,两个月前,他的父亲出了交通事故,需要回老家养伤,李斌只能跟随父母亲一起转学回去了。

    李斌的离开,让全班都不是个滋味,这个“讨喜宝宝”带给大家太多的欢乐,虽然有时候他很犯嫌,可一旦没有了他的犯嫌,全班好像又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