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文建国再下基层(二)
“你也当过校长,如今这校长是越来越难当了。有人说,学校是有限责任公司,校长享受的却是无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待遇,责权利不相统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不好说,说了也没用,谁也不会同情你。但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袁鼎征求意见地等着听文建国的想法。
文建国说:“颇有同感。我一直认为做校长比做处长,做局长的难度要大得多。所以机关的同志一般不愿意到基层任职,哪怕是提拔使用也不愿意。可机关内部的提拔,一个个都是跃跃欲试,生怕没有了位置。可想而知,这基层是有多么的‘可怕’?”
“是的,我知道你们机关坐惯了,都不愿意下基层,你确实是例外。本来我还怀疑你不愿来呢。”袁鼎一开始就以诚相待,他问,“为什么让你下基层呢?”
“你以为呢,袁校,你帮着分析分析看。”文建国突然来了兴趣。
袁鼎看看文建国,认定他不是客套,就说:“一是对你的认可,不提拔对不起你,提拔以后可以多干两年;二是,你可能更适合在基层工作,早些年,你曾主动要求下放;这三么,你还有可用之处,让你55岁就退二线,是人力资源浪费。”
文建国说:“袁校长分析透彻。其实,从从政角度上说,多数同志表现出的是鼠目寸光,只考虑眼前利益。干部提拔的真正运作,应该是从基层到机关,再从机关到基层,螺旋式的上升才是王道。你看噢,大凡重要地区的‘封疆大吏’,最后无不提拔使用。我不是此道中人,那是因为我起步迟,只落得一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份儿。但我看得很透。你看看,多数领导同志是不是走的这条路线?当然这仅仅指的是技术层面。其他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无须赘言。你懂的。”
“那当然,无论哪个层级,当一把手,总是与上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否则哪能轮到你呢!”袁鼎很坦然,不回避。他笑笑还是转移了话题,“现在校长不是治学而是治政,校长首先是一个政治家——我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还必须是社会活动家,要搞房屋开发,拆迁,装潢,园艺,还要懂得用水用电,总之你必须是万能,不是万能有时也逼得你学出个万能,起码要装出个万能的样子,然后在与方方面面打交道的时候,才不至于上当吃亏。
我也想上课的,我特级教师不上课怎么行?可是我上课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经常需要调课。外面什么事来了,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来人,都要一把手出面,不出面就摆不平,就是你不重视,就是你不懂规矩。其实有时也就是露个脸,给对方一个面子,对方也就满意了。时间一长,教务处有意见,班主任有意见,学生有意见,家长有意见。
算了算了,你虽然是校长,是特级,你还是不要上课的好,学生、老师吃不消跟着你折腾。我半推半就就不上课,专司校长了。教师、特级教师的身份逐步淡化,甚至已经名不副实了。”
袁鼎说话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掏心掏肺。文建国加深了对自己顶头上司的好感,他心悦诚服地回敬了袁鼎三杯酒。又是三杯下肚,建国有点晕乎乎的了,但感觉甚好。
“你特级教师不上课。我要建议省厅应该修改特级教师的相关条例,凡是多少时间之内不上课的(必须是本专业的),应该撤销特级教师称号,而不仅仅是在评审之前上课,拿到手以后就耍赖了。”文建国半是开玩笑,半是说的大实话。
“如果真有硬性规定反而好办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偷奸耍滑的人,好多杂务我也能推则推了。现在如果我坚持上课,反而有人会说,就你逞能?你也不看看现在还有一把手校长上课的吗?你这不是给别人难堪?如果你,一中的校长、特级教师上课的话,还有谁敢不上课?更担心的是,领导们也不得不为既得利益者考虑,特级教师不都是他们评出来的?”袁鼎接过话头说,“我知道当初你曾经坚持兼课的,不是引出了若干话题?如今我再兼课的话,肯定就是全省教育的重要新闻了。”
第二天组织部的一位处长和教育局的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送文建国到任。副书记副局长还把文建国的手,交到袁鼎的手上,再三关照,发自肺腑地强调,本来一把手准备亲自送的,因为市里有会,所以只有委托我了,希望你们两位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处理好行政与党务的关系等等一套谁都会说的大道理。
袁鼎与文建国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文副书记走马上任。
一中的中层以上干部和一些知名教师都与文书记熟悉,开展工作没有多大难度。再说了,袁一把已经强调了,今后学校党务上的事,以文书记的话为准,有事不要跟我说,说了我也是以文书记的话为准。他是真正相信文书记,同时也是嫌烦。行政工作已经够复杂的了,其他事情少一样好一样。
当年夏天,省城有“高考之痛”一说,一时间整个江南省到处沸沸扬扬,波及到江州城的时候,在若干个“痛因”里面,“家教”首当其冲,难辞其咎。
文书记来得正是时候,他袁鼎实在是没有时间应付,交给别人他又不放心。一个英语教研组组长钱老师的家教,就让人烦得头痛。
钱老师大名鼎鼎,此人正是早几年在江中被文怀祺要一心推荐上特级的钱老师。后来文怀祺要保护他,就与建国商量,与袁校长商量,让钱老师调到一中。
钱老师理解领导的用心良苦,愉快地接受了,临走的时候还跟文校长调皮了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一中坐落在城郊。
袁校长不避嫌,唯才是举,钱老师来了就任命他为教研组长。
文书记与钱老师第一次正面接触是在操场边上,那天文书记和袁校长正在接待《江州晚报》的甄记者,钱老师走了过来。
袁校长对钱老师介绍说,正好,你是名师,她是“名记”。四个人都会意地一笑。其实袁校长也知道,甄记者的儿子明年高考,最近正跟着钱老师的家教呢。
袁鼎征求意见地等着听文建国的想法。
文建国说:“颇有同感。我一直认为做校长比做处长,做局长的难度要大得多。所以机关的同志一般不愿意到基层任职,哪怕是提拔使用也不愿意。可机关内部的提拔,一个个都是跃跃欲试,生怕没有了位置。可想而知,这基层是有多么的‘可怕’?”
“是的,我知道你们机关坐惯了,都不愿意下基层,你确实是例外。本来我还怀疑你不愿来呢。”袁鼎一开始就以诚相待,他问,“为什么让你下基层呢?”
“你以为呢,袁校,你帮着分析分析看。”文建国突然来了兴趣。
袁鼎看看文建国,认定他不是客套,就说:“一是对你的认可,不提拔对不起你,提拔以后可以多干两年;二是,你可能更适合在基层工作,早些年,你曾主动要求下放;这三么,你还有可用之处,让你55岁就退二线,是人力资源浪费。”
文建国说:“袁校长分析透彻。其实,从从政角度上说,多数同志表现出的是鼠目寸光,只考虑眼前利益。干部提拔的真正运作,应该是从基层到机关,再从机关到基层,螺旋式的上升才是王道。你看噢,大凡重要地区的‘封疆大吏’,最后无不提拔使用。我不是此道中人,那是因为我起步迟,只落得一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份儿。但我看得很透。你看看,多数领导同志是不是走的这条路线?当然这仅仅指的是技术层面。其他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无须赘言。你懂的。”
“那当然,无论哪个层级,当一把手,总是与上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否则哪能轮到你呢!”袁鼎很坦然,不回避。他笑笑还是转移了话题,“现在校长不是治学而是治政,校长首先是一个政治家——我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还必须是社会活动家,要搞房屋开发,拆迁,装潢,园艺,还要懂得用水用电,总之你必须是万能,不是万能有时也逼得你学出个万能,起码要装出个万能的样子,然后在与方方面面打交道的时候,才不至于上当吃亏。
我也想上课的,我特级教师不上课怎么行?可是我上课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经常需要调课。外面什么事来了,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来人,都要一把手出面,不出面就摆不平,就是你不重视,就是你不懂规矩。其实有时也就是露个脸,给对方一个面子,对方也就满意了。时间一长,教务处有意见,班主任有意见,学生有意见,家长有意见。
算了算了,你虽然是校长,是特级,你还是不要上课的好,学生、老师吃不消跟着你折腾。我半推半就就不上课,专司校长了。教师、特级教师的身份逐步淡化,甚至已经名不副实了。”
袁鼎说话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掏心掏肺。文建国加深了对自己顶头上司的好感,他心悦诚服地回敬了袁鼎三杯酒。又是三杯下肚,建国有点晕乎乎的了,但感觉甚好。
“你特级教师不上课。我要建议省厅应该修改特级教师的相关条例,凡是多少时间之内不上课的(必须是本专业的),应该撤销特级教师称号,而不仅仅是在评审之前上课,拿到手以后就耍赖了。”文建国半是开玩笑,半是说的大实话。
“如果真有硬性规定反而好办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偷奸耍滑的人,好多杂务我也能推则推了。现在如果我坚持上课,反而有人会说,就你逞能?你也不看看现在还有一把手校长上课的吗?你这不是给别人难堪?如果你,一中的校长、特级教师上课的话,还有谁敢不上课?更担心的是,领导们也不得不为既得利益者考虑,特级教师不都是他们评出来的?”袁鼎接过话头说,“我知道当初你曾经坚持兼课的,不是引出了若干话题?如今我再兼课的话,肯定就是全省教育的重要新闻了。”
第二天组织部的一位处长和教育局的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送文建国到任。副书记副局长还把文建国的手,交到袁鼎的手上,再三关照,发自肺腑地强调,本来一把手准备亲自送的,因为市里有会,所以只有委托我了,希望你们两位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处理好行政与党务的关系等等一套谁都会说的大道理。
袁鼎与文建国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文副书记走马上任。
一中的中层以上干部和一些知名教师都与文书记熟悉,开展工作没有多大难度。再说了,袁一把已经强调了,今后学校党务上的事,以文书记的话为准,有事不要跟我说,说了我也是以文书记的话为准。他是真正相信文书记,同时也是嫌烦。行政工作已经够复杂的了,其他事情少一样好一样。
当年夏天,省城有“高考之痛”一说,一时间整个江南省到处沸沸扬扬,波及到江州城的时候,在若干个“痛因”里面,“家教”首当其冲,难辞其咎。
文书记来得正是时候,他袁鼎实在是没有时间应付,交给别人他又不放心。一个英语教研组组长钱老师的家教,就让人烦得头痛。
钱老师大名鼎鼎,此人正是早几年在江中被文怀祺要一心推荐上特级的钱老师。后来文怀祺要保护他,就与建国商量,与袁校长商量,让钱老师调到一中。
钱老师理解领导的用心良苦,愉快地接受了,临走的时候还跟文校长调皮了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一中坐落在城郊。
袁校长不避嫌,唯才是举,钱老师来了就任命他为教研组长。
文书记与钱老师第一次正面接触是在操场边上,那天文书记和袁校长正在接待《江州晚报》的甄记者,钱老师走了过来。
袁校长对钱老师介绍说,正好,你是名师,她是“名记”。四个人都会意地一笑。其实袁校长也知道,甄记者的儿子明年高考,最近正跟着钱老师的家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