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教问题太棘手(三)
    钱老师还没有落座,心中还在疑惑,又不是第一次,这个方老板怎么就这么喝酒了?现在听方老板如此道来,也就明白了,他善解人意地说:“商场如战场,时不我待。方老板您忙,您忙!”

    “唉,忙是忙点,还不是为了这个鬼丫头。”方老板望了姑娘一眼,满脸的喜悦。

    方姑娘甚为开心,一边和父亲做着鬼脸,一边就推着父亲往外走。本来就不要你来的,你自己偏要来。人老了就是好烦神。走吧,走吧!

    师生俩相邀入席,钱老师坚持不再动茅台了,方姑娘觉得有点扫兴,但还是很快就异常地兴奋起来,一边不停地敬酒夹菜,一边汇报即将到来的美国之行。两扎子鲜黑啤,方姑娘几乎是抢着喝下去一扎。

    方姑娘热情奔放,钱老师不得不故作矜持状。他看得出,这丫头满脸都写着灿烂,阳光必须对她吝啬点。师道尊严呢,单独与女生(虽然是过去式,虽然是她的父亲有事先走了)喝酒已属破例,喝多了把控不了自己,那是要出纰漏的。

    钱老师没有忘记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说实话,方姑娘浑身上下写满了“诱惑”二字,但钱老师始终告诫自己,“不可造次”。

    方姑娘的酒显然是高了,走起路来踉踉跄跄飘飘然,钱老师只好托着她的胳膊下了台阶,开着她的车,送她回家。

    开着学生的,这么一个档次的吉普,钱老师不禁流露出一丝感慨,好像还有点嫉妒。我在中学老师里已经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了,可是与这些大老板一比,则小巫见大巫了。过了一会儿,钱老师又自我释然,为自己有这种“私字一闪念”的想法,感到可笑亦可悲。

    钱老师家教在整个江州市区挂头牌,同行们看得眼红,平时与他走得近的人,认为这也没有什么?凭本事吃饭,谁有本事把书教得像他那样,不一样有人请家教。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当然也有人因嫉妒而愤愤然的,不管怎么说,他的家教肯定是太过分了。

    文书记收集到的议论,代表着群众的各种心态。

    钱老师是通过家教首先致富的“佼佼者”,干个头十年,一辈子的工资全拿到手了。

    堂堂正正的中学高级教师,整天摧眉折腰事权贵,不是为当官的服务,就是为老板服务,有辱斯文吗?

    教育行政部门再三强调,老师不准搞“有偿家教”。不知我们的钱老师,已经“有偿”了多少?

    “人怕出名猪怕壮”,也难为他了,找他的人都是头头脑脑的,哪个也得罪不起,365天没有一天休息,他也没有办法。

    当今物欲横流,教师同样在所难免,不是钱老师一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

    文建国纸上谈兵,认为对钱老师的家教情况基本掌握,褒贬不一,同情者有之,嫉妒者有之,憎恨者亦有之。他作为主抓师德教育的副书记,钱老师家教和“教师之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他又联想起当年的金光辉,大脑里整个儿一团乱麻。

    特级教师推荐工作才开始,他就收到了一封落款本校教师的来信,来信是直接写给文建国副书记的,“高看我了”?他想。当然他也想到,这样不好。

    文书记显然无法搞清写信人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不写给袁校长,或者校党委,或者校长室?当他拿着群众来信找袁校长商量的时候,他刻意收起了信封。

    信的大意是:钱某某的具体问题有:一是惟利是图,“有偿家教”严重泛滥。二是有损师德,与一女生关系暧昧,并有拥抱、手搀手进出酒楼等事实为证。三是与校领导——你文书记也是校领导,但你不在此列,打得火热,吃喝不分。四是权钱交易,与市教育局某主要领导关系密切——曾给其子家教。由此得出结论,钱某某的所有问题及其根源,全都是因为“有偿家教”;该信如果处理不当,将失信于民,也将影响到江州一中、江州教育的形象,影响到江州教育的科学发展。

    信的最后还声明,保留继续向上级,主要是向上级纪检部门写信,反映问题的权利云云。

    袁校长看了群众来信,不假思索地说:

    “钱老师家教可以说是在全市做得最多的之一,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而且,我也不否认他是‘有偿家教’。说个不好听的话,他基本不收学生的钱,但如果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应该说,他收的人民币是最多的。他的小日子就是因为家教才过得滋润起来的,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是他自己所教两个班的英语学科,没有一个学生请家教。请注意,他的学生在英语学科上,不光是不请他做家教,也无需请别人做家教,而且学习成绩总是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有一个小时在教室辅导学生;每个周日下午,他有半天时间在办公室,坐等学生来辅导。这样的老师,我认为不是嫌多,而是太少!

    当今社会,一名教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他人之邀,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几个学生,学生家长或酬谢或高兴,送点礼物给老师,我就想不通何罪之有?

    两年前,某高校曾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去专门从事基础英语教学,去了就是副处级的副院长,并愿意始终敞开大门,随时恭候。

    在目前大气候条件下,我认为,像钱老师这样的人才在普教系统,不是嫌多,而是嫌少。”

    袁校长加重了语气,把最后一句话又重复了一遍,“不是嫌多,而是嫌少!”

    文建国见袁校长义愤填膺,暂时也不好开口。

    袁校长果然接着又说了:“如果少了钱老师,一中的地球不会停止转动,但一中的英语教学受到影响却是必然,一中的生源必然会受到影响。影响的程度,不知道,没有请专家评估过。当然,也可以说,影响是暂时的。但钱老师的存在,至所以成为其‘钱老师’,必然有其存在的基础。他的基础就是目前的社会大环境。”

    袁校长提到了大环境,文建国颇有同感,可这大环境我文建国说不清楚,你袁校也说不清楚。那找谁来说?他又想到了那个“教师之问”,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那简直就是一个“天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