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 上(二)风流幻
二 风流幻
原来纪良媛的母亲与秦枢的母亲同属博陵崔氏,崔氏祖籍博陵,但后迁居广陵。二人都在春风十里的广陵出生,却并非一母同胞。秦枢之母乃崔氏嫡女,而纪良媛的母亲却是庶出。她们的母亲也如世间一切嫡庶之间的关系那样,疏远客气、不温不火。因为身份的差异,二人之间从未有过明显的矛盾,但也没有超越一般的感情。纪良媛的母亲是姊妹中最美丽的,但仅仅容貌过人,在女孩子们的前途来说,也是无法和嫡女相比的。最终秦枢之母嫁到颍川秦氏,并且是秦氏嫡系出身,新科探花,后来的正三品翰林院学士,宰相备员,一代文宗—秦维。而纪良媛之母却只嫁了个一般的富家子弟,虽然纪家殷富有过秦氏,但纪良媛之父才能不过中人,并无特殊名望,在朝廷中品级极低,是在女儿入东宫后才做了个从六品的推官。因此秦、纪两家除了是连襟这一层关系外,并无交集,当然纪氏也因此在“党锢之祸”中得以置身事外,却始终不入士林之流。
秦枢幼年曾居外祖家,也屡次见过随母省亲的纪良媛,但她们之间的关系也如她们母亲之间的关系一样:平淡若水,并无交集。甚至两人在外祖家的际遇也大不相同。当然物质上的待遇是一样的,毕竟秦枢的外祖母,作为纪良媛母亲的嫡母,在处事上是公平的。然而无论是人际关系的亲厚,还是秦枢背后的秦氏家族,以及秦枢本人的才德修养都是纪良媛无法比拟的。
倒是秦枢母亲去世后,因父亲出京巡视,亦为了安慰外祖母,回到广陵居住的那段日子,与纪良媛反而走的近了些。或是因那个令纪氏母女敬而远之的崔氏嫡女已经不在了,或许是出于对真正书香门第的向往,纪良媛跟着秦枢着实读了几本书。可是,秦枢的世界,于她的表妹——当日的纪清蕙,今日的太子良媛而言,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融入的。比如秦枢在当日广陵王妃——后来追封的已故太子妃的娘家受到的众星捧月的待遇,当日寓居广陵的广陵王妃之母几次暗示愿结儿女亲家,却被秦枢的外祖母轻轻敷衍过去。颍川秦氏的女儿怎可轻易许人?身处女眷群中的纪清蕙是如此地仰望着她的表姐,两个人同出崔氏,怎么会这样的天壤之别呢?
又比如秦枢的父亲曾是翰林学士,门生故吏遍天下,就连广陵名属第一的藏书院——子墨阁,也待她如上宾,有两次纪良媛也随秦枢一同去了子墨阁,那位出身名门却身为布衣的秦氏门生,虽然客气的接待了纪良媛,但也让她明白了如果不是秦枢的表妹,作为纪氏女儿,她或许连这书院的门也摸不着。他们之间纵谈阔论、微言大义、笑谈自若、风流蕴藉,她是几乎完全听不懂的。从前的纪良媛面上虽然不表现出来,心里却颇以自己的容貌为荣,她从小便因生得好而备受家人宠爱,如今才知道在她身处之外的另一群人,在他们的世界中,女子的风仪气度、谈吐神韵更胜过容颜娇美,何况秦枢这样本来就容貌清丽、体态窈窕的女子。
于是纪良媛匆匆结束了极短暂的与秦枢亲近的日子。虽然秦枢没有点明,但景素已然洞悉了秦枢与纪良媛因母亲的出身、婚配的家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衍生出的无可弥补的性情和情感上的裂痕。
秦枢,曾经代表着纪良媛仰望着却无法到达的那个世界中,年少女子的最高层次,那是广陵王妃娘家求婚而不得,权贵也无法打入的世代书香世族的圈子。后来广陵王妃薨逝,即便是广陵王成为太子,内选名单上有秦枢之名时,秦枢的父亲也曾无限遗憾地对他钟爱的女儿说:“吾家男儿皆误入尘网,吾家女子当配旧家世交子弟,便疏食荆钗,亦属幸事。”
那时候人们都以为秦枢当为太子妃,即便万一,那也必可获封良娣,虽然那未免有些亵渎了她。
景素对着烛光向静静陈述的秦枢说:“我记得你差点成了太子正妃的,怎么突然就……”
景素不敢把话说完,即便大火之夜秦枢已向她详述了秦氏倾覆的情形,但她仍然觉得贸然说出,于秦枢是不合适的。
“抄家吗?”秦枢语气淡淡的:“到抄家时我早就被除名了。从我诸父被弹劾起,我们就全知道了。那本来就不是什么正式拟定的名单,甚至在拟定名单以前就早已注定了。”
景素不禁恻然,那几年她也读了些史书,自然明白个中缘由:“是因为令尊支持广陵王成为储君吗?”
秦枢摇了摇头:“这算什么原因?更深的原因是在奏请建储的过程中,令朝廷……嗯……今上看到了一股足以与皇权相抗衡的力量。”
景素瞠目,忽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烛光被风摇乱,摇的秦枢静静的面孔漂浮不定,秦枢拿了个灯罩罩在蜡烛上,室内暗了许多,烛影却不再摇动。
“其实家父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知道会来的那样快。”秦枢幽幽叹道。
“那为什么还要飞蛾扑火,令家族履险呢?”
“古往今来,欲成大事业、匡时济世者,不都应如此吗?故太子薨逝,广陵王作为唯一的嫡子,本应被立为储君,以定国本,这有什么不对吗?”
景素悄然良久,想必这就是秦氏以及他们那些书香世家的世界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是道义所在,虽千万人亦往矣,纪良媛那样出身的女子怎么会明白呢,景素便沉吟道:“那殿下知道吗,你在拟定太子妃名单里?”
秦枢的脸在烛光中露出一抹朦胧的笑:“怎么会不知道,差不多整个朝野都知道了。”
景素被这情形所感染:“恁时风光,对秦氏不算什么,他人一定是轰动的……”
秦枢脸上挂着笑,语气冷冷的:“将你推向风光无限的险峰,然后……”她顿了顿又说:“我方才已经告诉你了,在那之前,我父亲起草第一篇请立东宫的奏疏之时就已注定了。”
景素深吸了一口气:“你是说,那份名单不过是迷惑你们的烟幕?”
“你明白了?”秦枢风轻云淡的说着。这波谲云诡、荣辱变幻、震惊朝野的风云变迁,在秦枢这样一位故旧孤女如蜻蜓点水的娓娓话语中,显得格外萧条。
景素平息了心中波澜:“那太子妃她们知道吗?”
秦枢点点头:“纪良媛她们也都知道。”
景素心里渐渐明晰起来,崇吾是知道秦枢当年几乎成为太子妃的,而秦氏覆灭又与他立为储君有莫大的渊源。如今中宫将秦枢遣来东宫,固然是因为她的才德是最合适的,只怕也有顾念旧情之意。崇吾于公于私对秦枢留意,又不忍勉强她也是合情合理的。这对于在东宫孤立无援,惟靠崇吾的宠爱立身的纪良媛而言,该作何感想就不言而喻了。
“可是陛下会容你到太子身边吗?”景素犹自狐疑。
“今上不会在意这些的,你觉得我一介罪臣遗孤,便果真得到宠爱又如何?”秦枢自嘲的笑道。
“如果有一天……”
“想都不要想了,即便太子有朝一日得登大位,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秦氏早已被连根拔起了,就算平反复名又有何意义。何况殿下又岂能子违父志。”
“你打算孤独终老吗?”景素不无怜惜的问。
“如果是你怎么选呢?”秦枢叹道:“我不过就只希望能够这样默无声息的活下去。”一滴眼泪从秦枢平静无波的眼中悄然滑落,滴在烛光里,最后落在她的裙裾上。
那之后景素再也不在崇吾面前主动提起秦枢,就让秦枢能够默无声息地、平静地淹没在宫掖之中吧,像大多数的宫人那样。崇吾起先还似有意似无意地有几次把话题往秦枢身上引,但见景素缄口不言,也就不再提起。在景素的心里,秦枢终于可以平静默处了。
原来纪良媛的母亲与秦枢的母亲同属博陵崔氏,崔氏祖籍博陵,但后迁居广陵。二人都在春风十里的广陵出生,却并非一母同胞。秦枢之母乃崔氏嫡女,而纪良媛的母亲却是庶出。她们的母亲也如世间一切嫡庶之间的关系那样,疏远客气、不温不火。因为身份的差异,二人之间从未有过明显的矛盾,但也没有超越一般的感情。纪良媛的母亲是姊妹中最美丽的,但仅仅容貌过人,在女孩子们的前途来说,也是无法和嫡女相比的。最终秦枢之母嫁到颍川秦氏,并且是秦氏嫡系出身,新科探花,后来的正三品翰林院学士,宰相备员,一代文宗—秦维。而纪良媛之母却只嫁了个一般的富家子弟,虽然纪家殷富有过秦氏,但纪良媛之父才能不过中人,并无特殊名望,在朝廷中品级极低,是在女儿入东宫后才做了个从六品的推官。因此秦、纪两家除了是连襟这一层关系外,并无交集,当然纪氏也因此在“党锢之祸”中得以置身事外,却始终不入士林之流。
秦枢幼年曾居外祖家,也屡次见过随母省亲的纪良媛,但她们之间的关系也如她们母亲之间的关系一样:平淡若水,并无交集。甚至两人在外祖家的际遇也大不相同。当然物质上的待遇是一样的,毕竟秦枢的外祖母,作为纪良媛母亲的嫡母,在处事上是公平的。然而无论是人际关系的亲厚,还是秦枢背后的秦氏家族,以及秦枢本人的才德修养都是纪良媛无法比拟的。
倒是秦枢母亲去世后,因父亲出京巡视,亦为了安慰外祖母,回到广陵居住的那段日子,与纪良媛反而走的近了些。或是因那个令纪氏母女敬而远之的崔氏嫡女已经不在了,或许是出于对真正书香门第的向往,纪良媛跟着秦枢着实读了几本书。可是,秦枢的世界,于她的表妹——当日的纪清蕙,今日的太子良媛而言,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融入的。比如秦枢在当日广陵王妃——后来追封的已故太子妃的娘家受到的众星捧月的待遇,当日寓居广陵的广陵王妃之母几次暗示愿结儿女亲家,却被秦枢的外祖母轻轻敷衍过去。颍川秦氏的女儿怎可轻易许人?身处女眷群中的纪清蕙是如此地仰望着她的表姐,两个人同出崔氏,怎么会这样的天壤之别呢?
又比如秦枢的父亲曾是翰林学士,门生故吏遍天下,就连广陵名属第一的藏书院——子墨阁,也待她如上宾,有两次纪良媛也随秦枢一同去了子墨阁,那位出身名门却身为布衣的秦氏门生,虽然客气的接待了纪良媛,但也让她明白了如果不是秦枢的表妹,作为纪氏女儿,她或许连这书院的门也摸不着。他们之间纵谈阔论、微言大义、笑谈自若、风流蕴藉,她是几乎完全听不懂的。从前的纪良媛面上虽然不表现出来,心里却颇以自己的容貌为荣,她从小便因生得好而备受家人宠爱,如今才知道在她身处之外的另一群人,在他们的世界中,女子的风仪气度、谈吐神韵更胜过容颜娇美,何况秦枢这样本来就容貌清丽、体态窈窕的女子。
于是纪良媛匆匆结束了极短暂的与秦枢亲近的日子。虽然秦枢没有点明,但景素已然洞悉了秦枢与纪良媛因母亲的出身、婚配的家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衍生出的无可弥补的性情和情感上的裂痕。
秦枢,曾经代表着纪良媛仰望着却无法到达的那个世界中,年少女子的最高层次,那是广陵王妃娘家求婚而不得,权贵也无法打入的世代书香世族的圈子。后来广陵王妃薨逝,即便是广陵王成为太子,内选名单上有秦枢之名时,秦枢的父亲也曾无限遗憾地对他钟爱的女儿说:“吾家男儿皆误入尘网,吾家女子当配旧家世交子弟,便疏食荆钗,亦属幸事。”
那时候人们都以为秦枢当为太子妃,即便万一,那也必可获封良娣,虽然那未免有些亵渎了她。
景素对着烛光向静静陈述的秦枢说:“我记得你差点成了太子正妃的,怎么突然就……”
景素不敢把话说完,即便大火之夜秦枢已向她详述了秦氏倾覆的情形,但她仍然觉得贸然说出,于秦枢是不合适的。
“抄家吗?”秦枢语气淡淡的:“到抄家时我早就被除名了。从我诸父被弹劾起,我们就全知道了。那本来就不是什么正式拟定的名单,甚至在拟定名单以前就早已注定了。”
景素不禁恻然,那几年她也读了些史书,自然明白个中缘由:“是因为令尊支持广陵王成为储君吗?”
秦枢摇了摇头:“这算什么原因?更深的原因是在奏请建储的过程中,令朝廷……嗯……今上看到了一股足以与皇权相抗衡的力量。”
景素瞠目,忽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烛光被风摇乱,摇的秦枢静静的面孔漂浮不定,秦枢拿了个灯罩罩在蜡烛上,室内暗了许多,烛影却不再摇动。
“其实家父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知道会来的那样快。”秦枢幽幽叹道。
“那为什么还要飞蛾扑火,令家族履险呢?”
“古往今来,欲成大事业、匡时济世者,不都应如此吗?故太子薨逝,广陵王作为唯一的嫡子,本应被立为储君,以定国本,这有什么不对吗?”
景素悄然良久,想必这就是秦氏以及他们那些书香世家的世界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是道义所在,虽千万人亦往矣,纪良媛那样出身的女子怎么会明白呢,景素便沉吟道:“那殿下知道吗,你在拟定太子妃名单里?”
秦枢的脸在烛光中露出一抹朦胧的笑:“怎么会不知道,差不多整个朝野都知道了。”
景素被这情形所感染:“恁时风光,对秦氏不算什么,他人一定是轰动的……”
秦枢脸上挂着笑,语气冷冷的:“将你推向风光无限的险峰,然后……”她顿了顿又说:“我方才已经告诉你了,在那之前,我父亲起草第一篇请立东宫的奏疏之时就已注定了。”
景素深吸了一口气:“你是说,那份名单不过是迷惑你们的烟幕?”
“你明白了?”秦枢风轻云淡的说着。这波谲云诡、荣辱变幻、震惊朝野的风云变迁,在秦枢这样一位故旧孤女如蜻蜓点水的娓娓话语中,显得格外萧条。
景素平息了心中波澜:“那太子妃她们知道吗?”
秦枢点点头:“纪良媛她们也都知道。”
景素心里渐渐明晰起来,崇吾是知道秦枢当年几乎成为太子妃的,而秦氏覆灭又与他立为储君有莫大的渊源。如今中宫将秦枢遣来东宫,固然是因为她的才德是最合适的,只怕也有顾念旧情之意。崇吾于公于私对秦枢留意,又不忍勉强她也是合情合理的。这对于在东宫孤立无援,惟靠崇吾的宠爱立身的纪良媛而言,该作何感想就不言而喻了。
“可是陛下会容你到太子身边吗?”景素犹自狐疑。
“今上不会在意这些的,你觉得我一介罪臣遗孤,便果真得到宠爱又如何?”秦枢自嘲的笑道。
“如果有一天……”
“想都不要想了,即便太子有朝一日得登大位,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秦氏早已被连根拔起了,就算平反复名又有何意义。何况殿下又岂能子违父志。”
“你打算孤独终老吗?”景素不无怜惜的问。
“如果是你怎么选呢?”秦枢叹道:“我不过就只希望能够这样默无声息的活下去。”一滴眼泪从秦枢平静无波的眼中悄然滑落,滴在烛光里,最后落在她的裙裾上。
那之后景素再也不在崇吾面前主动提起秦枢,就让秦枢能够默无声息地、平静地淹没在宫掖之中吧,像大多数的宫人那样。崇吾起先还似有意似无意地有几次把话题往秦枢身上引,但见景素缄口不言,也就不再提起。在景素的心里,秦枢终于可以平静默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