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江淮水乡地区风物风情、社会风貌的诗意书写 ——木弓
    喜欢作家刘仁前的作品,应该说是从多年前读到他的长篇小说《香河》开始的。作家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以极为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凄美的爱情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让我认识到作家刘仁前的创作实力。以后,他不断有新作品问世,在文坛上名气越来越大。最近,我又集中把他的两部长篇小说《浮城》《残月》都读下来了,感觉与读《香河》一样好,实际上,我能够看到作家在思想艺术上不断深化思考,不断进步的轨迹。

    “香河三部曲”之《香河》《浮城》《残月》,这三部篇小说,都是独立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中国江淮水乡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风貌,但人物关系上,却有一些关联。柳安然、柳春雨、柳成荫、柳永都是来自同一个家族。也可以说,是讲述了一个农民家族四代人经历不同时代所发生的命运故事,由此来反映我们时代生活的发展变化。《香河》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不过,作家并没有直接表现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与这群质朴老实的农民的关系,而是把笔触着力在描写江淮水乡的风土人情上,细腻甚至不吝篇幅地展开描写,把当地的农村水乡人们独有的风光生活形态和习俗关系一一介绍给读者,如婚丧嫁娶,生儿育女,节日规矩,宗教祭祀以及这些关系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就象一幅精美的风俗工笔画一样。在今天,这种描写功夫要有功力,也要有底气。除了对风情的热爱以外,也要沉得下心来仔细体味,才能真实而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经典小说写作的功夫,在我们当今的小说写作中,已经快要失传了,而《香河》却有意识地突现民俗风情的魅力,有意放慢小说叙事的速度,让读者也能放缓长期处于浮躁状态的心情,在这里得以休息调整,从而接受这样一部独特的小说作品。显然,这个效果是达到了。

    当然,与这部作品风格相适应的故事也是很纯朴的。小说选择了在这样的风情生态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爱情故事作为小说主打内容,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故事线索。主人公柳春雨与同村姑娘琴丫头相恋,坠入爱河,但邻村的女孩杨雪花在相亲的时候,没看上哥哥柳春耕而看上柳春雨,为此得了严重的相思病,这种情感上柳春雨很纠结,很为难。这时发生了一件事,琴丫头被村里的青年陆根水强奸了。于是,这个三角恋爱关系发生了根本逆转。柳春雨与琴丫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恋人关系。她嫁给了陆根水,而柳春雨和杨雪花结了婚。虽然有一点悲情意味,但小说没有把这样的悲情放大,让其充满戏剧化的冲突,以强调道德批判的主题,而是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这样的现实和命运安排,从而把生活继续推向前去。从这样的故事发展倾向看,作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我们虽然读起来有些不过瘾,感觉心灵冲击力不够大,但仔细一想,作家这样的故事安排与风俗画的美丽情态很和谐,让我们感觉到风情的消失与爱情不美满所带出的惆怅心情。

    《浮城》的故事则放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主人公则是柳家的新一代柳成荫。他大学毕业后进入政界,当上了县委书记,在一次处理群体性事件中,与自己青年时代的恋人陆小英相遇,从而激活了他内心深处的人性情怀。陆小英也是大学毕业,当了一个镇的党委副书记。她就是当年的琴丫头与陆根水所生。琴丫头因认定自己女儿的亲生父亲是柳春雨而拆散了这对恋人。当他们成年后,终于发现并不是亲兄妹,但为时已晚,成为了终生的心痛。故事处理得有些残忍,让陆小英最后因公牺牲。

    不过这部小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风俗小说的模式,而把重心放到经济社会矛盾冲突的表现上,写出了柳成荫作为一个基层干部的成长过程,从而反映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揭示出社会矛盾冲突的本质。这样的话,这部作品比《香河》那种诗意地风俗化地表现现实更为真实,也更为深刻,看出作家对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和更为深刻的把握能力。小说结局让主人公柳成荫成为政治生活的悲剧性受挫折的人物,反映了当代现实,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正常的人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困境。可以说,这部小说有了某种理性批判的力度,主题也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品质。

    长篇小说《残月》所表现的主题显然是《浮城》的继续,但表现的生活面要比《浮城》宽得多。作品通过柳家最新一代人柳永的故事,辐射了世俗社会的众生相,写出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思考了当代人的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小说以柳永与田月月、秦晓月的三角关系为主线,以地方政府的大型演艺活动为主体内容,反映了当代文化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现状,揭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困难,也揭示了文化人内心的迷惘与情感困惑,从而揭示出当代文化深层次的危机,以及人性的扭曲与残缺。当然,作品故事的结局还是光明的。柳永经过现实的洗礼,反思和整理好了自己的思想,回过头去寻找田月月,希望能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希望能成真正的人。

    对这几部作品,应该可以做一个比较。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香河》这部作品反映出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饱满的创作感情。在艺术表现上也显示出作家对民俗小说的掌控能力和独有的优势。由于作家对笔下人物很熟悉,所以写下来得心应手,有滋有味。这部作品有很多乡俗人物写得非常生动。如柳安然、香玉、谭驼子、香元、李鸭子等,构成了乡村人物的风俗景观,也奠定了这部作品的良好品质基础。就创作难度而言,应该说《浮城》是有相当挑战性的。作品试图塑造好柳成荫的形象。在这部作品里,柳成荫身上的民俗性是削弱了,但现实性却大大加强了。他不再是一个民俗人物,而是一个基层政治家的形象。在今天的文学作品里,最缺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这类人物形象,同时,也是最难写好的文学形象。今天作家的任务,就是写好这种人物,塑造好当代政治家形象,使我们的文学在表现现实的意义上,站到时代精神的高地上。这是我们文学新人形象突破的期待。那些紧跟我们时代前进的作家们都在积极进取探索,希望突破,但收获总是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困难很大,但需要作家们努力。《浮城》放弃了熟悉的民俗表现优势,敢于直面现实的矛盾的冲突,真实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现实,这是作家思想的进步。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我个人认为,《残月》是最具哲学品质的。作家看到了人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中的困难,从而抽象出一些关于人性的哲理思考,非常重要,但就文学性来说,这部作品比较薄一些。主要是柳永这个人物写得还不深,还有很大空间,有待作家去发现和开掘。根本的原因还是作家对像柳永、田月月这一代人还不很熟悉,还没抓到人物精神之魂,所以在写作模式上不得不接受一些流行小说的影响。当然,这些创作上的局限并不意味着降低这部作品的重要性,也许,这是作家新的开拓的重要尝试。

    (本文发表于2015年6月11日《文学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