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远洋大海的英雄——评《天下盐商》(周于飞)
吴长青的《天下盐商》(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 年版)是一部致敬远洋大海的英雄的长篇小说。该书具有文学与历史虚实结合的特色,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是新时代宣传海洋文明的精品力作之一。
一、文学与历史的虚实结合
《天下盐商》讲述的是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公元 1386 年)到郑和首次下西洋(公元 1405 年)这二十年间,在吴实、阮兴无与王景弘、郑和等人的努力下最终消灭了倭寇与海盗的历史故事。从小说背景、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历史虚实结合的特色。
首先,小说背景设定在明朝初年,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改平江为苏州府开始说起。此时还有幸存于民间的张士诚旧部不愿投诚朱元璋,而张士诚就是盐枭的首目,小说主角都与盐商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天下盐商》的书名即由此历史背景设定而来。
其次,小说主要人物与文学和历史具有双重紧密结合的关系:双男主之一吴实是张士诚手下勇胜军“十条龙”中仅存的“一条龙”,也是《水浒传》中吴用的原型。双男主之二阮兴无和《水浒传》中的阮小二、阮小七原型一样是扬州盐商的水手。女主角梁娟儿自称是梁红玉的后人。男配角张员外是《西厢记》里张君瑞的叔叔张喆,是一个富商。以上人物的身份设定,为各自人生的不同走向埋下了草蛇千里的伏笔。他们与文学名作《水浒传》和《西厢记》的种种联系,让现代读者从文化认同上感到亲切和熟悉。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如朱元璋、蓝玉、朱棣、王景弘、郑和等,作为配角对主角命运的影响在书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三,小说情节上采用了双男主“互换身份”的写法。这也是章回体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两位男主角初相识就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从此开始互换身份,分开以互换身份生活后经历的种种传奇事件,体现了人生的偶然性。他们的传奇经历,又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历史的必然性。文学与历史虚实结合的特色,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和“步步惊心、峰回路转”的体验。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
《天下盐商》讲述的历史故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首先小说主角吴实、阮兴无、梁娟儿都是普通人,不像某些网络小说中具有“金手指”功能的主角,他(她)们不能预知自己的结局,也不了解历史的走向,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危机时,更没有觉醒神力或者得到世外高人相助。小说主角在一次次危机中得以大难不死,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求生意识,另一方面来自于官员势力的对峙与抗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两根线索,明线上写主角三人由聚到散再到聚的传奇经历,暗线上写从地方官员到朝廷重臣的官场权力角逐,展示了明朝初年历史风云变幻对普通人的人生影响。其次作者对历史故事创作的态度是认真和严肃的,没有走“戏说”或者“穿越”的流行路线。为了创作《天下盐商》一书,作者查阅了明朝的相关史料和吴氏族谱,对明朝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刻画历史人物时尊重史实,结合历史事件和后人评价进行相对客观的处理。在文学虚构中,不因个人喜好而对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的改编,牢牢把握住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主题,体现出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三、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宣传
《天下盐商》的主角是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因历史的风云际会,他们的命运与海洋产生了紧密联系。尽管作为主角的吴实和阮兴无最终都因此牺牲性命,让读者为英雄不得善终的结局而产生遗憾,但他们的牺牲对于推动郑和下西洋起到了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在吴实受倭寇陷害中毒不治身亡后,阮兴无也踏上了为国捐躯的人生道路,尤其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潜入长江,在水下沉船中寻找关键信物而英勇捐躯的那一刻。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阮兴无非常安详,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木质的雕版,上面雕刻有密密麻麻的细字。郑和轻轻取下那木板,命人用绸布包裹起来。他要向朝廷报告,这些文字里也许藏着他们想知道的历史,还有绝密的事实。看着阮兴无直挺挺躺在那里,郑和感到一种无尽的悲戚,仿佛是上苍冥冥之中的安排。”阮兴无的牺牲是悲壮的,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在他牺牲后,郑和开始了首次下西洋,全书的故事到此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继承传统、赓续力量,在全社会倡导人海和谐理念,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一方面深入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资源,特别是能够体现人海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心理的重要成果,从中汲取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和智慧;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框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现代文明理念、现代科技手段、现代传播方式弘扬海洋生态责任意识、海洋生态价值意识、海洋生态发展意识、海洋生态协调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吴长青《天下盐商》一书就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资源,以具有民族特色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文学作品。是在网络文学高速发展时代,立足中华民族历史和特色,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精品力作。
(作者周于飞,文学博士,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
(来源:《江苏作家》,2023 年第 5 期)
一、文学与历史的虚实结合
《天下盐商》讲述的是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公元 1386 年)到郑和首次下西洋(公元 1405 年)这二十年间,在吴实、阮兴无与王景弘、郑和等人的努力下最终消灭了倭寇与海盗的历史故事。从小说背景、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历史虚实结合的特色。
首先,小说背景设定在明朝初年,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改平江为苏州府开始说起。此时还有幸存于民间的张士诚旧部不愿投诚朱元璋,而张士诚就是盐枭的首目,小说主角都与盐商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天下盐商》的书名即由此历史背景设定而来。
其次,小说主要人物与文学和历史具有双重紧密结合的关系:双男主之一吴实是张士诚手下勇胜军“十条龙”中仅存的“一条龙”,也是《水浒传》中吴用的原型。双男主之二阮兴无和《水浒传》中的阮小二、阮小七原型一样是扬州盐商的水手。女主角梁娟儿自称是梁红玉的后人。男配角张员外是《西厢记》里张君瑞的叔叔张喆,是一个富商。以上人物的身份设定,为各自人生的不同走向埋下了草蛇千里的伏笔。他们与文学名作《水浒传》和《西厢记》的种种联系,让现代读者从文化认同上感到亲切和熟悉。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如朱元璋、蓝玉、朱棣、王景弘、郑和等,作为配角对主角命运的影响在书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三,小说情节上采用了双男主“互换身份”的写法。这也是章回体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两位男主角初相识就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从此开始互换身份,分开以互换身份生活后经历的种种传奇事件,体现了人生的偶然性。他们的传奇经历,又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历史的必然性。文学与历史虚实结合的特色,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和“步步惊心、峰回路转”的体验。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
《天下盐商》讲述的历史故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首先小说主角吴实、阮兴无、梁娟儿都是普通人,不像某些网络小说中具有“金手指”功能的主角,他(她)们不能预知自己的结局,也不了解历史的走向,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危机时,更没有觉醒神力或者得到世外高人相助。小说主角在一次次危机中得以大难不死,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求生意识,另一方面来自于官员势力的对峙与抗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两根线索,明线上写主角三人由聚到散再到聚的传奇经历,暗线上写从地方官员到朝廷重臣的官场权力角逐,展示了明朝初年历史风云变幻对普通人的人生影响。其次作者对历史故事创作的态度是认真和严肃的,没有走“戏说”或者“穿越”的流行路线。为了创作《天下盐商》一书,作者查阅了明朝的相关史料和吴氏族谱,对明朝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刻画历史人物时尊重史实,结合历史事件和后人评价进行相对客观的处理。在文学虚构中,不因个人喜好而对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的改编,牢牢把握住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主题,体现出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三、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宣传
《天下盐商》的主角是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因历史的风云际会,他们的命运与海洋产生了紧密联系。尽管作为主角的吴实和阮兴无最终都因此牺牲性命,让读者为英雄不得善终的结局而产生遗憾,但他们的牺牲对于推动郑和下西洋起到了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在吴实受倭寇陷害中毒不治身亡后,阮兴无也踏上了为国捐躯的人生道路,尤其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潜入长江,在水下沉船中寻找关键信物而英勇捐躯的那一刻。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阮兴无非常安详,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木质的雕版,上面雕刻有密密麻麻的细字。郑和轻轻取下那木板,命人用绸布包裹起来。他要向朝廷报告,这些文字里也许藏着他们想知道的历史,还有绝密的事实。看着阮兴无直挺挺躺在那里,郑和感到一种无尽的悲戚,仿佛是上苍冥冥之中的安排。”阮兴无的牺牲是悲壮的,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在他牺牲后,郑和开始了首次下西洋,全书的故事到此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继承传统、赓续力量,在全社会倡导人海和谐理念,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一方面深入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资源,特别是能够体现人海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心理的重要成果,从中汲取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和智慧;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框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现代文明理念、现代科技手段、现代传播方式弘扬海洋生态责任意识、海洋生态价值意识、海洋生态发展意识、海洋生态协调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吴长青《天下盐商》一书就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资源,以具有民族特色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文学作品。是在网络文学高速发展时代,立足中华民族历史和特色,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精品力作。
(作者周于飞,文学博士,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
(来源:《江苏作家》,2023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