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核酸精神
    宋疫岦是听“核酸”声音长大的。每天早晨天还灰蒙蒙,外面传来“核算、核算”声音。她一岁时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核酸”,有时吃完前也经常冒出这词,可能那会她认为核酸就是吃饭的意思,人排着队到了跟前张开嘴,跟她吃饭一样。

    我女家住三楼,虽然窗户关死死的声音能听见,一岁时她喜欢趴着窗台上看楼下做核酸,有时看姥姥有时看姥爷有时看奶奶。三岁时我问她做核酸咋做,他拿着棒棒糖要往我嘴里放,可能这会认为做核酸就是吃棒棒糖。这个小生命生在病毒中长在疫情里,健康却一点没受到影响,功劳不是我们,而是国家与医务人员,为我们构建了防护病毒的城墙,否则宋疫岦现在什么样难想象。

    女婿听见核酸声后急忙下楼去做,否则不能乘地铁、也进不了公司门,到处都要核算报告,就连进菜市场都要出示。我和老婆及亲家母都退休了,在家抱着孙女望着长龙长短决定啥时候换着下去做,家里有孕妇老人的防疫人员上门来做核酸。

    成都最困难的时候是2022年8月到9月底,这期间核酸一天一做,每家发张出门卡,每天每家只允许一个人出去一个小时,出门时登记回来后销账。那段时间最紧张最难熬,一个小时我要买的东西很多,买鲫鱼为女补奶、买尿不湿奶粉等婴儿用的、家里柴米油盐,还要经常去银行取钱充到手机卡里,买东西不敢用现金。通过反映社区领导在出门卡上签了一行字“家有月妇延长半小时”,并盖上大印,这张卡是小区里为数不多的贵宾卡,每天可以在外多待半个小时。那段时间半夜里经常传来恐怖的哭泣声。  

    “三年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再不让我出门,我要疯了。”

    “你们都有退休金,我们咋办,孩子要上学,房子要还贷?”

    “路在何方,希望在哪里?”

    疫情期间最苦的是年轻人,把他们关在房间里生计无着落,有些人的生意直接歇业。三年时间没有超强的忍耐力挺不过来,世界上任何国家人做不到,为了早日战胜病毒,为了国家整体利益默默忍受着煎熬着,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

    那个时候做核酸是每天的头等大事,一份报告只能用三天,三天两头都要做,预防针一年半后才出来、三个月左右打一次,这些都不要钱国家免费提供。我和老婆都打了四针,对抵抗病毒有没有作用不知道,但抵御伤风感冒有作用,接种疫苗后几乎没染上过。

    “核酸、核酸”,这声音现在越回味越亲切,所以有如此感觉,里饱含着国家的关怀与爱护,大家低着头玩着手机随人群缓缓蠕动,心情非常乐观坚毅,有国家做后盾感冒发烧何惧。到了跟前打开健康码扫一下,开始做鼻子有些难受,后来做嗓子好受的多。

    做核酸与治疗费都由国家承担,国际上绝无仅有,那个时候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很自豪,中国的疫苗国际上平均十二万美元一针,我和老婆光疫苗消耗了国家近百万美元,全国十四亿人每人四针、核酸三天一剂,真不知道国家为此花了多少钱,医护人员付出了多少艰辛,为此征召了多少志愿者,保护了人民三年,从病毒危害最强到普通人能承受才放开,又不知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

    做核酸的队伍虽然委蛇缠绵秩序却井然,人不分天南地北、不论老少男女、不辨尊贵贫贱,大家都一样,真正让普通人体验了一把生之平等,休戚相关兴衰与共,在人类大灾面前没人能独善其身。国家之间更是如此,《京都议定书》消灭不了新冠病毒,也拯救不了全球温度上升与海平面升高,只有放弃国家观念与民族成见,共同面对才是唯一的出路。

    “核酸、核酸”,这声音凝聚着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党和政府一声令下,十四亿人集体趴窝,24小时新建一家医院,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众志成城,这是中华民族在危机时所展现的精神面貌。

    疫情虽然过去了,但国人团结友爱共赴磨难的精神永不泯灭。

    全书完,作者张永明2024年7月13日于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