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苦尽,真的甘来了吗?
    活了二十九年,将近而立的肖晴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上无哥姐、下无弟妹,她就标准一计划内产物——独生子女。

    大事小事找不到体己的商量对象也就罢了,年事渐高的老妈陈思娣,简直成了前额顶上吊的一个马蜂窝,随时随地可能炸开,扎得她满头满脸都是肿包。

    说起陈思娣,算半个苦命人。出身于苏北农村,不甘贫庸,钻破头想找个上海的读书人改变后代基因,否则不嫁。那一耗便耗过了人生前三十年。

    怪也怪老陈家根正苗红,非常年代竟还能让闺女在徐州硬撑到初中一年级。女娃儿学问深想得就多,总以为自己张张翅膀飞起来,落上高枝就是只金凤凰。

    当时,陈老汉家养的大闺女成了全村人眼里的笑柄,只要陈思娣出门,连懒洋洋趴路口晒太阳的狗也要狂吠两声,以示藐视。

    爹娘满心挖塞,觉得实在坍台,女儿却天生一张老面皮能扛能打,坐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仿佛一辈子不出嫁也么撒撒。

    然而令人爆眼珠的事情发生,陈思娣居然在三十一岁时红鸾星动,期盼多年的“文曲星”从黄浦江的上空落进了空气里充斥猪粪牛粪味儿的小村庄里——一个名叫肖汉元的上海交大研究生,跑来苏北农村采风,硬与陈思娣见了两面便对上眼儿,二人彼此念念不忘。

    肖汉元回上海后的俩月时间里,邮递员跑去陈老汉家送挂号信不下十几次,次次一封书信都能有四五张十元大钞那样厚实,陈思娣躲在猪圈旁的沙堆子上读得津津有味,一会儿窃笑一会儿脸红的,天上的云都快被她的春心摇荡出雨来了。

    肖汉元再来村里时,就不是采风了,而是专门来拜见未来老丈人老丈母娘的。

    准备的聘礼算丰厚,人却单薄,只有他读研究生的导师,一位戴金丝边眼镜、和和气气笑起来时见不着眼的大姐跟随。

    那时陈家人方才了解,出生于五十年代中期的肖汉元原生家庭成分不好,父亲死在他出生前,也即是说他是个遗腹子。母亲生完他就改嫁跑了,他是被爷爷奶奶含幸茹苦抚养大的。

    几年前,爷和奶相继去世,肖汉元在世上仿佛就不存在导师以外的亲人了。

    难怪不嫌弃皮糙腰也粗的村姑,人家那是已看破红尘,视金箔锦绸如粪土了。

    陈家娘将她爹拉去灶台边小声嘀咕:“不就是有个上海户口,学历是研究生嘛?那样的身世,手里又么撒票子~”

    边说边两只手指对起来搓搓,指间空空。

    陈老汉每逢开春会去大城市做几个月工,农忙时再回来,见的世面比自己女人多不少,吧嗒一口老烟,皱眉道:“瞧你这话说滴呀,单上海户口和研究生学历,就把咱闺女甩出几条苏州河也不止好伐?甭管啥年代,结婚也讲究门当户对,你瞧瞧人家导师那派头,那才是小肖结交的圈子,和我们这些过了八九点就熄灯上炕的农户哪点能比?”

    “嘁~”陈家娘一翻白眼儿,深表不服,“你女儿比那小子少长了鼻子还是少长了眼睛,就这么瞧不起自个儿生的?好歹咱姑娘也是全村唯一一个读到了初一的。汉元写的论文,姑娘看不懂意思,照念一遍我就不信她念不出来!”

    “嗨~!”叫女人这么一瞎比,陈老汉更觉着这桩婚事不靠谱了。

    陈家娘转眼却又务实了起来:“你也不瞅瞅闺女是啥条件,再搁屋里沤几年,白头发都要长出来了,等捱到咱俩这岁数,谁给她养老送终?我可告诉你,别指望她弟弟能取代爹娘,有财将来结了婚也是要担起一头家的!”

    提到小儿子,就点到了陈老汉不能碰的那根痛筋。

    瞅瞅家里不算拉夸、但离小康生活还相差极远的摆设,他琢磨有财也过了成家的年龄了,苏北一带的家庭传统是“大带小”,女儿不嫁出去,就没有夫家的“小金库”可挖,手头又哪找得出那么多钱给儿子说户体面人家的姑娘?

    再说了,给全村人嘲笑上十年,闲言碎语又狠又辣,压得人连腰也直不起来,陈老汉急盼着把掉地上摔碎了的面子重新捡起来。

    肖汉元还有一样打动陈家二老的好,举头无双亲,闺女嫁过去后不受约束。就陈思娣那不羁如风的死性子,遇上个么结构简单的人家,可算是解决了头等难的大问题。

    陈老汉那如门前褐土地般沟壑纵横的老脸沉静下来,再重重喷出一口白烟时,淤堵了十几年的胸腔仿佛一下就被疏通了。

    时运,不是指没运气,而是时辰未到,时辰到了,一切期盼自然水到渠成,不会落空。陈思娣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一村人几乎淌泪的惊羡中,陈老汉割肉般请来的唢呐队吹吹打打,将陈思娣送上了肖汉元前来接亲的桑塔纳小轿车。

    ……

    一晃眼,就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步入花甲之年的陈思娣,独坐在沙发上昏昏欲睡时,时常会陷入半梦半醒的境地,仿佛她还穿着大红花袄坐在壳子红通通像着了火的桑塔纳轿车上,汉元搂着她圆滚滚的肩膀,体贴地紧抓着她的手。

    可那只温暖有力的大手,在女儿晴晴三岁不到时就又去牵了另外一个城里的时尚女人,被肖汉元他远在加拿大的亲妈召唤,双双出国过富贵日子去了。

    老肖家的人除去能读书,还连续维系了两代抛家弃子的传统。

    遭到抛弃的陈思娣,不信天不信地,只信她自己。

    没了那负心汉,她一个人在上海就呆不下去了?好歹还有肖汉元学校分的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间,虽然在黑乎乎的筒子楼里,做饭要在楼道搭煤气灶,上厕所用的是痰盂,也能住。

    另外,陈思娣还在上海交大学生楼旁边的小餐厅做服务员,临时编制,待遇没正式工好,但一个月工资加奖金是不少的。在这十里洋场的繁华都市里,母女俩只要每天能吃饱穿暖,就丢不掉立锥之地!

    父亲拖着行李箱逃跑似的离开家时,肖晴还什么也不懂。

    但单亲家庭的孩子早熟快,没过两年,母亲因操持生计过度劳累的背影,落进她眼里就成了世上最美、最让她依恋的风景。

    六岁上小学校的第一天,肖晴扒拉陈思娣的衣襟,示意妈妈弯下腰来听她说悄悄话。

    陈思娣照办,耳廓被女儿口里的热气吹得痒痒的,耳中听到:“妈妈,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等长大了进好大好大的公司,赚好多好多钱,让你过得比白雪公主还美好!”

    那一瞬间,陈思娣含着两眶热泪安慰自己——未来可期。

    年轻时美梦成真,如愿嫁给了上海滩的读书郎,却并没能成功变成金凤凰。陈思娣以为她的好运随同一场简简单单的婚礼一起结束了。谁知女儿刚一懂事,就又为她送来了新的寄托,所以无论经历过多少苦难,生活有多折磨人,她也得拼命往前走。

    从小学到高中,肖晴兑现了她六岁时向妈妈许下的承诺,不仅没让陈思娣操心过她的学业,连成长方面也没出现过太大的问题。

    这在女孩子中可不常见。通常女生十三岁就会进入叛逆期,少说也得在十八九岁以后才能把心扯回来,肖晴却没有。

    由始至终,她都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再冷的天也必须把妈妈暖着。

    陈思娣为多赚钱加班到昏天黑地,但一点不觉得幸苦。反正不管多晚回家,家里也肯定有一盏灯在为她亮着。

    话说回来,陈思娣虽然出自农村,在大城市生活久了,脱离了在苏北庄稼地给烈日寒风造就的原壳,白了、瘦了,整个人都好看了起来。工整的五官摆在那儿,加上平时耳濡目染,从上海姆妈们那里学到不少打扮的经验,往身上用用,日积月累之下女性魅力就展现了出来。

    这些年,追求陈思娣的人不少,有好几个长相都不亚于肖汉元,可惜谁也没落入她的眼里。

    不是陈思娣挑剔,也不是她不想重新组建家庭,她是担心,男人不受十月怀胎的苦,连亲爹都敢把女儿当抹布甩了,半道找来个二手爹,能不让闺女受委屈吗?

    独自扛起艰辛的生活多年,陈思娣习惯了,认命了,经过一番沉思静想,再也动不起找人搭伙过日子的念头。

    对肖晴来说,也不知从几岁起,她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矛盾中。

    她挺想妈妈找一个人来分担生活重担,又很怕因此失去了妈妈的爱。当然更害怕的是,新爸会像传说中的后爸那样,一娶了妈妈就露出青面獠牙,对妈妈和她施加凌虐。

    母女二人,其实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岁月更迭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年又一年的熬过来,肖晴竟已大学毕业,成了每天挤公交车、坐写字楼的上班族。

    虽然还没如六岁时梦想的那样,能赚好多好多钱,让老母亲过得像“白雪公主”,但肖晴的确是进入了一家全球 500 强型的跨国建筑公司——丰华集团,担任的职务是人事助理,一个月单基本工资就能拿小一万块。

    过往的拼搏在陈思娣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她熬到六十岁就已半头白发。

    不过一切如她所言,都是值得的。靠着女儿的工资便已不愁衣食,人生算苦尽甘来,却还有更让母女俩万分激动,一连几晚都睡不着觉的天大好事——筒子楼里那间叫人瞧不起的“小黑屋”,居然等来了拆迁的高光时刻。明明不足二十平米,政府也大大方方补贴给了她们两套现代化住宅楼里的居室,一套九十平的三房两厅自住,另一套六十平的两房两厅出租,陈思娣由此掉进了生活酿造的蜜罐罐里,每天笑容比蜜还甜。

    然而肖晴意料不到的是,近两年母亲不怎么往外跑了,总闷在家里,性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各种不可理喻的想法与举动开始增多,严重影响了一直以来和乐融融的母女关系。

    而当一个男人出现在肖晴的生命中时,母女俩本来就不算太平静的生活,更是掀起了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