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土山与幼儿园(一)
天坛土山与幼儿园
亦增小时候,从识字开始,到以后上小学,除了一般男孩“活动”的业余爱好外,由于胆子比较小,属于晚成类型,往往在“社交”方面怯生生,不敢广泛“交流”,闲的时候,呆在家里时间居多。那时家中与外祖父一家同住,人口较多,外祖父也藏书比较多,亦增便从小养成个爱好,无论什么样的书籍,都喜欢拿来阅读,尽管很多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懂,也不妨碍广泛“涉猎”,消磨时光,如果内容比较通俗易懂的,则更是端个小凳子坐在院中,抱着书看得津津有味,浑忘记了日头西斜,光线逐渐暗淡,直到家人喊吃饭,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因此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近视眼。当时家中大部头的书籍甚多,四大名著里,除了红楼梦亦增实在不感兴趣,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在小学其间就已全部读完,印象深刻,另外就是叶永烈主编的那套“十万个为什么”,太涨知识了。真正购买和亲属赠送的书籍倒不是很多,亦增记得的,有“小灵通漫游未来”和“鲁滨逊冒险故事”以及“上下五千年”——那是林汉达大师和曹余章先生的作品,现在看来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普及优秀作品。引导和诱发亦增以后从军的最初理想,还得益于一本“中国古代战争故事”,那里面收录的,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战争战役,比如“齐鲁长勺之战”、“退避三舍”、朱陈鄱阳湖之战、“明金宁远之战”等。而大部头的三国演义里,从头到尾都是战争和谋略,自然更引人入胜。亦增小时候喜欢爬那个天坛的土山玩耍,多半也是因为对三国里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有一阵子,天坛公园是不要票的,可以自由出入。就像那时节,你要去天安门广场,也随意得很,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随便上,近距离地观摩那栩栩如生的浮雕,还可以在广场上肆意地奔跑,放风筝,不需要安检,也不用查身份证。当然,想上天安门城楼是不可以的,那个地方除了重大活动以外,原来并不向游人开放。
关于天坛公园里,由回音壁通向祈年殿那长长的廊道旁边的那座高高的土山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前北海公园水面清淤挖出来的泥土,另一说是当时地铁一号线,就是从苹果园到建国路大北窑那边,北京最初的地铁线施工时挖出的土堆积起来的。现在想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大靠谱,北海公园水面虽然不小,但清淤的泥土也没有多少,而地铁沿线施工挖出的土,也不可能都运到天坛里去堆积起来。对于小孩亦增来说,没有兴趣和心情去考证这土山的来历,只是觉得爬那土山好玩得很。
那时节北京的高楼大厦并不是很多,没有CBD,没有高耸入云的国贸大厦,也没有更加巍峨的电视塔,十七层的北京饭店已经算是很高的了。当登上那座小时候看起来很高大的土山时,身旁最近的,便是天坛公园本身里,祈年殿那24米高的金色殿顶,仿佛就在脚下,顺着那长长的廊道稍稍往南,便是回音壁和环丘台的圆形宫墙与石坛,护城河边的绿树成荫,北望,北京饭店历历在目,更远处,蓝天白云之下,遥远的青山能够映入眼帘。这是北京市内一处当时极近的观景台,视野范围,比景山公园最高的那个亭子还要好。后来这土山是什么时候清理走的,亦增不清楚,反正上初中以后,除了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去天坛北门附近除草,就很少再去天坛了,那时土山就已经不在了。
亦增想,也许那些土,都用卡车运到郊外去了吧,就像亦增上班以后,某次单位指派任务,“押车”去西北郊外的垃圾填埋场倾卸垃圾。不过童年时这个土山,的确给亦增这样的小孩,增添了很多乐趣。
…………
亦增小时候,从识字开始,到以后上小学,除了一般男孩“活动”的业余爱好外,由于胆子比较小,属于晚成类型,往往在“社交”方面怯生生,不敢广泛“交流”,闲的时候,呆在家里时间居多。那时家中与外祖父一家同住,人口较多,外祖父也藏书比较多,亦增便从小养成个爱好,无论什么样的书籍,都喜欢拿来阅读,尽管很多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懂,也不妨碍广泛“涉猎”,消磨时光,如果内容比较通俗易懂的,则更是端个小凳子坐在院中,抱着书看得津津有味,浑忘记了日头西斜,光线逐渐暗淡,直到家人喊吃饭,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因此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近视眼。当时家中大部头的书籍甚多,四大名著里,除了红楼梦亦增实在不感兴趣,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在小学其间就已全部读完,印象深刻,另外就是叶永烈主编的那套“十万个为什么”,太涨知识了。真正购买和亲属赠送的书籍倒不是很多,亦增记得的,有“小灵通漫游未来”和“鲁滨逊冒险故事”以及“上下五千年”——那是林汉达大师和曹余章先生的作品,现在看来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普及优秀作品。引导和诱发亦增以后从军的最初理想,还得益于一本“中国古代战争故事”,那里面收录的,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战争战役,比如“齐鲁长勺之战”、“退避三舍”、朱陈鄱阳湖之战、“明金宁远之战”等。而大部头的三国演义里,从头到尾都是战争和谋略,自然更引人入胜。亦增小时候喜欢爬那个天坛的土山玩耍,多半也是因为对三国里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有一阵子,天坛公园是不要票的,可以自由出入。就像那时节,你要去天安门广场,也随意得很,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随便上,近距离地观摩那栩栩如生的浮雕,还可以在广场上肆意地奔跑,放风筝,不需要安检,也不用查身份证。当然,想上天安门城楼是不可以的,那个地方除了重大活动以外,原来并不向游人开放。
关于天坛公园里,由回音壁通向祈年殿那长长的廊道旁边的那座高高的土山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前北海公园水面清淤挖出来的泥土,另一说是当时地铁一号线,就是从苹果园到建国路大北窑那边,北京最初的地铁线施工时挖出的土堆积起来的。现在想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大靠谱,北海公园水面虽然不小,但清淤的泥土也没有多少,而地铁沿线施工挖出的土,也不可能都运到天坛里去堆积起来。对于小孩亦增来说,没有兴趣和心情去考证这土山的来历,只是觉得爬那土山好玩得很。
那时节北京的高楼大厦并不是很多,没有CBD,没有高耸入云的国贸大厦,也没有更加巍峨的电视塔,十七层的北京饭店已经算是很高的了。当登上那座小时候看起来很高大的土山时,身旁最近的,便是天坛公园本身里,祈年殿那24米高的金色殿顶,仿佛就在脚下,顺着那长长的廊道稍稍往南,便是回音壁和环丘台的圆形宫墙与石坛,护城河边的绿树成荫,北望,北京饭店历历在目,更远处,蓝天白云之下,遥远的青山能够映入眼帘。这是北京市内一处当时极近的观景台,视野范围,比景山公园最高的那个亭子还要好。后来这土山是什么时候清理走的,亦增不清楚,反正上初中以后,除了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去天坛北门附近除草,就很少再去天坛了,那时土山就已经不在了。
亦增想,也许那些土,都用卡车运到郊外去了吧,就像亦增上班以后,某次单位指派任务,“押车”去西北郊外的垃圾填埋场倾卸垃圾。不过童年时这个土山,的确给亦增这样的小孩,增添了很多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