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城小诗 (3. 铜铃叮咛)
    章郸课业较松,一个礼拜去学校三次,上完课洗个澡就回来。淑萍工作的律师事务所此时也是淡季,一周也只上个三天半,所以两人多出了不少空闲时间,除了准备出国勤练英语之外,也开始探访这座苍翠的山城。

    从长乐巷走出来,向左拐个弯,沿著小山坡往上走,几乎是绕了个一百八十度,和长乐巷的方向平行,直走到坡顶,就来到绿春专校的侧门。这里有一大片卖旧书的摊位,各种书报杂志应有尽有,而且经常更新,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收获。这里的书卖得又特别便宜,两人就常常来逛。淑萍会挑些对出国有用的资料,如托福或GRE 的考古题。章郸则尽找二三十年前的老旧杂志,对上面连载的科幻漫画特别有兴趣。淑萍精打细算,每次都严格管控预算,章郸就老是对著姊姊磨啊乃啊,为了多挣一两块钱。其实他们也不缺这一两块钱,但淑萍就喜欢章郸这个黏牙糖的调调,乐此不彼。

    买完书後往回走,此时他们会注意到右手边的高墙住宅,从墙头垂出结著果实的橄榄树枝,有时伸手就可碰到已经成熟的橄榄。章郸总忍不住想去摘一把,但淑萍引用法律条文说,未经同意擅自攫取就是偷,不准章郸乱来。有时看见墙外一群小朋友用竹竿扫帚之类的去钩树枝,甚至要他们帮忙时,淑萍都警告他们这是做贼。章郸总觉得姊姊小题大作,不过有时兴之所致,也会吓唬这群小鬼,说警察来了。小朋友们哪信这一套,继续想尽办法去摘橄榄。

    往来路再走一小段,淑萍发现沿著墙角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野花。花是淡紫色的,分外好看,还透出一点淡淡的幽香。淑萍很喜欢,摘了几朵揣在怀中,章郸调皮地说这是偷,淑萍说这是无主之物,是拿不是偷,两人一路抬杠,说要回去查法律条文。後来淑萍想把花移植到家中,弄了几个盆罐,装了一些土,将路边的小花连土拔了几把回去。但小花一进室内就活不成了,小院子又摆满了竹条之类各式各样的杂物,没地方种。淑萍本想到那片废弃的木材储存场,但一想到森林中的妖魔鬼怪,就只有作罢。

    两人常常捡午饭後的空档来逛旧书摊,几乎每一次都有斩获。每次回去沿著小路走下山时,章郸总要伸手摸一摸橄榄,淑萍也要弯腰摘几朵小花。此时夏末秋初的午後阳光晒在两人身上,令人昏昏欲睡,总想打几个大哈欠,或伸几下懒腰。淑萍很喜欢这种慵慵懒懒的感觉,觉得全身的骨头都酥了。久而久之,这午後旧书摊的慵懒,就成了他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享受。

    淑萍上班总是早出晚归,出门时章郸有时还在赖床,但只要他有空,傍晚时总会到长乐巷口等淑萍。山城有一种慢得不能再慢的公车,直通淑萍的律师楼,在巷口就有一站。章郸在巷口,远远地就看到那公车拖著气喘如牛的脚步一步步往这儿来,接到淑萍时,就挽著姊姊的手走回家。

    山城多雨,但都是毛毛雨,淑萍上班一定带伞,但章郸到巷口接淑萍时,通常都懒得撑伞。淑萍每次下车看到章郸在淋雨,都忍不住要斥责他,那种娇嗔式的关爱让章郸觉得自己实在是幸福无比。两人共撑著淑萍的小伞走回家,淑萍的高跟鞋跟踩在地上的红砖上,发出清脆的叮咚声,在雨中听来格外悦耳。此时雨点滴在淑萍白嫩的脚板面上,在昏暗的街灯下像是一粒粒透亮的珍珠,让章郸觉得姊姊真是性感极了。这长乐巷没什麽人家,往往整条巷子寂静无比,此时就只听到淑萍鞋跟的叮咚声,一路从巷口叮咚到小砖楼。

    长乐巷快到小砖楼的尽头时,左边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巷子,整个巷子不过三十来公尺长,巷子底有一个老头,经营著一个卖卤味的小摊子。老头的卤味做得很道地,尤其是那卤豆干,味道胜过鸡鸭鱼肉。淑萍和章郸几乎每天都要买一些回去下饭。两人有次问那老头,您的卤豆干怎麽那麽够味? 老头说,他的卤锅是从来不洗的,经年累月的卤味一次次地堆叠沉淀,就是他的秘诀。淑萍总觉不洗锅子不够卫生,章郸觉得好吃就好,“吃了那麽多次也没生病!”

    小砖楼是他们两人的家,三楼的小房间就是他俩的小天地。两人没事在家时,只要秦妈和小青不在睡觉,章郸就会拿出他的口琴来吹,淑萍则在一旁一面哼著歌,一面做些缝衣补扣的家事。晚上两人上?後,总会天南地北地聊了好一阵子,再在小砖楼特有的交响曲中进入梦乡。这小砖楼在白天无风也不下雨的时候,仍有一种奇特的回声,给人一种空空洞洞,幽幽冥冥的感觉,好像砖楼里住了一种调皮的小精灵,时时在跟人类捣蛋。章郸有时一人在家,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他找不出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这种若有似无的声音,後来模仿这种声音,在日记里写下了“倥儱”两字。淑萍也想不出其他的字眼,於是这两个字成了只有他俩能懂,形容这小砖楼特用的词汇。

    另一个小俩口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叮咛岛。每次两人坐著那摇著铜铃的缆车来到岛上时,总不忘去小饭馆品尝那独特的海蛏和丁丁螺。这丁丁螺永远是那麽小盘,而且每日限量供应,有时到得晚了还吃不到。但到早了也没用,小饭馆每日晚餐时间才卖丁丁螺,白天不卖。好在叮咛岛游客不多,所以吃不到的机会不大。章郸调皮得很,每次坐缆车上叮咛岛时,总要装著一幅小孩模样磨著淑萍问:“吃不到丁丁螺怎麽办?”淑萍被他磨烦了,就叫他“吃不到螺去吃海里的泥巴。”

    两人从叮咛岛回来,通常都已是万家灯火。意犹未尽之馀,他们会在叮咛港的观景台上,向卖菱角的大叔买一大包菱角,坐在同样的那张长椅上,一边剥菱角吃,一边任由海风吹拂,眼看著港内船只的灯火明明灭灭,耳听著缆车铜铃的声音叮叮当当,享受这无上的美景和甜美的人生。有时两人一坐就到深夜,急急忙忙地赶最後一班老牛公车回小砖楼。

    每一次他俩在这儿,听那叮叮当当的铜铃声,觉得那铜铃的声音很特别。可是特别在哪儿,两人又说不上来。章郸觉得那铜铃的声音在清脆悦耳之外,还夹杂著一种呼唤的意味,好像在叫著港里的船只们,早点回家吧。淑萍则觉得那铃声除了婉转动听外,还有一种叮嘱的意味,好像在叫著港里的人们,别走太远了。想来想去,就在两人实在想不出确切的形容词时,章郸脱口冒出了“叮咛”两个字。叮咛岛的铃声,不就是特别“叮咛”吗? 淑萍也觉得“叮咛”二字,既有呼唤,也有叮嘱,实是洽当不过。尽管“叮咛”两字是动词不是形容词,从此被他俩用来形容这特有的铃声。

    当晚,章郸在日记里这样的写著:

    旧书摊的慵懒,长乐巷的叮咚,小砖楼的倥儱,叮咛岛的叮咛。

    这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成了他俩生活无上的点缀。两人在山城的日子,过得安逸恬静,无风无浪。闲来无事,一起逛逛旧书摊,携手漫步长乐巷,静听小砖楼的交响乐,寻味叮咛岛的铜铃声。对他俩来讲,平平静静相偕过著安安和和的日子,就是无比的幸福。

    爱恋不必轰轰烈烈,大风大浪。能在一起享受彼此的存在,静听彼此的呼吸,倾诉彼此的感受,就比神仙还要快活。每天那种外人看来平凡无比的生活细节,对他俩而言,就像一首首恬淡优美的小诗,将他们的世界美化得有如仙境。

    在往後的许多日子里,他俩一直都记得,在那遥远的山城里,那只属於他俩的特有风情,和那段厮守在一起的年轻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