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海斗量福祸
    初秋的河面上一片沉寂,上塘河是去不得的,那里通向阊门,有重兵把守。枫江向南连接吴淞江。这条古运河的路线的确是帮了这帮不愿北上江淮的平江遭徙的市民。但皇帝诏书马虎不得,否则就是欺君治罪,罪该万死。两支逃亡的队伍一路南下,一路向东北。一个陆路,一个水道,其实,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其实,他们哪儿也不去,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平江府。然后,此刻的平江府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平江府了。

    古书云:“惟太祖自得国以后,有心偃武,常欲将百战功臣,解除兵柄,只因北方未靖,南服亦尚有余孽,一时不便撤兵,只好因循过去,但心中总不免怀忌,所以草创初定,即拟修明文治,有投戈讲学的意思。”太祖的怀忌的故事民间甚多。据说,太祖元夕出游,市上张灯结彩,并列灯谜。谜底系化一妇人,手怀西瓜,安坐马上,马蹄甚巨。坏了,太祖还朝命刑官查缉做灯谜的市民,拿到杖死。刑官莫名其妙,奏请恩宥。自然不成,刑官遵旨照办,后才想起原来谜底便指太祖太后马大脚。

    所以,在张士诚盘踞多年的平江府听到一老妇人说张的好话,这能不引起太祖的重视吗?沈秀沈万三可怜啊?太祖早就瞅上他们了。太祖自己写诗道:“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太祖入金陵,要修城墙吧,但是缺钱,于是,与沈秀商量。皇上的意思不言自明嘛。两人商量好,一人一半,沈秀即刻募集工役,日夜赶造,结果比皇上提前三天完成。你想想吧,会是什么后果。然后让他筑苏州街,沈秀用了茅山的石头,太祖说好,你不审批,治你死罪。罪名竟然是擅自挖掘山脉。马太后出面力保,不得已打了几百大杖发配云南戍边。结果沈秀病死路上,家财充公。如此戏说民间枚不胜举。但说,这人跑了,那可不是小事啊。

    话说知府、诸将一筹莫展,禀报金陵圣上,那可是守土有责,军纪法纪不容,从上到下一路追究,没有一个逃脱得了。不禀告,若有一天,圣上知晓,那又是欺君之罪。同样,个个治罪。报与不报,两派争的面红耳赤。知府行政一方坚持通报,守将坚持不包,承诺把逃亡者一个不留缉拿回来。知府则说,到了地方就是刑官的事情,与你守将没有关联,军方不用插手,两派互不相让。这番争论不要紧,恰恰给那帮闯祸出逃者让出了逃跑的时间。

    差人来报,在枫江与吴淞江之间发现一只疑是官船,大堂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知府毕竟是地方一把抓,守将还得请求知府的官粮养活下属。其实,他们两人与其说是争吵,还不如说是互相推卸责任,一旦上面查办下来,把问题可以推向对方的一种策略,或者是自我保护,也是背向达成了一种攻守同盟的默契。老司机总有老办法,老狐狸自有保存自我实力的套路,当然,遇上太祖未必能得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否则,皇帝就给你们做了。这也是道理的一种吧?

    会办的结果是,虽不报皇上,但是必须在一周之内将问题彻底化解,不留蛛丝马迹,否则后患无穷,对谁都没有好处。

    知府骑马走陆路,守将率水军走水路,一路向吴淞江方向疾驰而去。

    韩娟儿一夜无语,惟有江上的偶尔飞过来鹭鸶给她捎来几许安慰。她抛锚,即刻做了简单梳洗,仿佛她已经预料到自己将面临的那些不测。她不想死,所以,她要体面的活。活的虽不能像他姑祖太那样壮阔和惨烈,但她想尽可能安静地活下来。梁氏后人不再钦慕做“烈士”而是做一个体面的人即可,有口饭吃,有个地方能躲风避雨即可。

    “船上的人听着,限你在一个半个时辰之内主动投降,否则就不客气了。”先到的知府人马中有主官开始喊话,而且喊的非常专业。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韩娟人还是不想有所回应。看看没有什么动静,知府亲自喊话。大胆刁民,竟敢偷船,胆大不成,赶快上岸自首,否则,严惩不贷。知府毕竟是有水平,人家不提什么逃亡之类的话,让你不要往那方面去想,你真的希望坏事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啊?

    话说守将的水军借着东风,一路张帆结队,气势汹汹。来船直接并列与河船,持矛的士兵纷纷跨越到韩娟儿的船上,士兵们甚是好奇。劫持官船的人呢?守将顿时紧张起来,难道是空船?抑或是劫掠官船的水匪,守将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只见官船的前舱蹿出一窜火苗,顿时两只船烧了起来。守将大声说,放筏子,筏子。筏子就是舢板,不同地方的人说法不同而已,守将和几个护卫上了木筏子,离开了大船,大船上来不及逃跑或是身上有火跳水而死的还不在少数。

    这一来,问题复杂了。在岸上看的清清楚楚的知府则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守将故意销毁证据,存心害他。人心实在太复杂。知府急的直跺脚,不知怎么办才好。师爷还是反应快,连忙说:“大人,依我看,你还是向皇上修书一封,陈情事实为佳。”真是什么地方出什么人啊,知府不干,说你是存心让我找死啊,你看看他们不主动去寻死,我们为什么偏要去找死呢?我看见船明明就是他们自己烧的,他们不去,官船不是好好的嘛?大家说,是还是不是?这一说不要紧,好像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暗示。话就按知府大人统一口径这么办好啦?

    看官有所不知,吴地有个习俗,凡大小船只到某地有大买卖,必定带香烛纸钱,鞭炮蜡烛,敬河神之用。古有北方传说西门豹治邺,对河神的嗤之以鼻成为佳话。但南方民间似乎对此仍然极为浓厚。这火就是从鞭炮处燃起来的。可鞭炮总不可能自然吧?没错,就是韩娟儿亲自点燃起来的。

    而她自己已经从前舱门偷偷泅入水中,只剩两个眼睛浮出水面。夜里她竟然将前舱盖子底下凿出了一块活板出来,在官兵上船的那刻,她一个鸽子翻身,转体720度下,鬼使神差地跃入水中,别说岸上无法看到,就是在船上的人也无法觉察水面的变化,只是水面漾出几朵涡纹交织成的花儿。这是何等的技艺啊。难怪当年梁红玉面对数倍于己的金军,带领家乡妇女组建的水军助韩世忠元帅挺进长江,成功狙击来犯的金人。梁红玉擂鼓进军的场景仿佛在韩娟儿那轻捷的几个举止动作中全部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