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 殇(3)
夏东篱的出现让人有些意外。
而让夏东篱感到吃惊的是,扑面而来的竟是秦伟荣充满敌意的目光。
有人说她是画画的,也有人说她是画家,她自己从未说过什么。
她女儿念念也像她一样不爱说话,她们第一天来,她和秦伟荣之前不认识,她不明白这敌意因何而起,从何而来,仅仅是因为她比她年轻到可以做她女儿吗,可是在这里像这个年纪的妈妈也并不只她一个,为何她单单把这目光投注给她呢?
不过很快夏东篱就弄明白了,及至后来她知道,秦伟荣对她的恨有多深,她对宋羽的爱就有多深。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类人,在某个群体中是格格不入的,夏东篱便是这少数的另类之一。
不仅仅是秦伟荣,连我都突然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威胁。
有一些事情不是实际发生了才叫做发生。
有一种爱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柔情蜜意,它可能充满了冷漠与敌意。
事实上,当秦伟荣把她那无比仇视的目光投射给夏东篱时,夏东篱还没有看见宋羽,她领着念念走进教室,默默坐到了最后一排的阴暗角落里,那是十月深秋的一个夜晚,她们穿越了差不多大半个北京,乘公交,转地铁,再乘公交,然后她们来到了这里,是她美院上学时候的一个女同学推荐她来的,她同学的女儿跟宋羽学过琴,她同学后来带女儿出国了。
看见宋羽的那一瞬间,她的眼睛亮了,像一束礼花突然绽放。秦伟荣的预测没有错,她以她的老辣,阅历,女性敏锐的直觉以及对宋羽深切的爱恋,提前为她做了铺设。
在北京住了这么多年,灰暗成了夏东篱目光中的底色,如雾似霾,当然这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侵袭,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苍凉。
她知道他们是同类,她和宋羽,甚至无须语言上的沟通,她明白他为什么选择站在这里,知道他一定是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困惑与挣扎,她知道站在这里的不是真正的他,真正的他是站在舞台上的,不是普通的演奏者,而是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她明白他就像明白她自己,他要么沉入海底,他要么升上天空,他不会选择中间地段,既然现在他飞跃不到那个他心里默默期待的或许一生也到达不了的地方,他索性伏下身躯匍匐前行,唯有在暗夜里独自流淌的泪水中那被现实遮蔽的另一个自己慢慢浮现出来时,才知道心里的疼痛有多么深重。
从那一天起,带念念学琴成了她们生活中的一个节日。她给念念买了几套新衣裙还有鞋子,她对颜色的选择和搭配是用她画画的眼光,当然与众不同,她自己也悄悄地开始化妆,坐在镜前找出搁置很久落满灰尘的化妆品,眼影,粉饼,眉笔,那些被她收拾起来压在箱底儿的碎花长裙,宽松的棉布上衣,还有帽子,她也都一件件地翻腾出来。
她的画室就是她的家,画室是她和念念爸爸一起租的,念念爸爸也是画画的,念念三岁那年他们分开了,他去了云南大理,画室留给她,房租她自己交,她的画卖的并不好,她又不肯迎合市场,所以,她和念念的生活也仅仅维持在还没有吃不上饭的程度。
早期,在夏东篱和念念学琴的早期,也就是她初遇宋羽的那段时光里,她和宋羽是否有过相互热爱的时刻,目光刹那交汇中,那种心灵的振颤在他们之间是否有过?
第二天,在夏东篱出现的第二天,上课的宋羽换了件黑色棉布衬衫,面容像是回到了他大学时候的模样,纯真与清澈中有几分孩子气。
那样的表情,在我的记忆中,曾经有过几回。那样的表情出现在他的睑上时,都是我最爱他的时候。
在那一天,他看着坐在角落里的夏东篱和念念,他不知道这个叫念念的孩子,她的妈妈是谁,她是做什么的,但他知道她是独特的,她身上有一种气息和这屋子里的所有人都不相同,他的目光有时会停留一会儿在她身上,然后他很快转过头,脸上微微有些发红。
当他的眼睛看过来的时候,夏东篱垂下了头,她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她的回避,就是她的热爱。
对,热爱,没错,比一见钟情更深的一种感情,只是她一直深藏不露。
当她身体僵硬甚至呆笨时,那是她无法掩饰的内心作出的一种条件反射。
在宋羽这个班里,有个最大特色就是所有带孩子来的家长,无论爸爸妈妈,姥姥爷爷,全都人手一琴,课程与孩子同步,所以很多家长只要跟了就会一直跟下去,因为中间换人衔接不上。
夏东篱其实没那么愚傻,可是只要看见宋羽,她就四肢僵硬,大脑停止思维,有时他讲了什么,她全都记不住。
好在,她对念念学琴有她自己的理念与教育方式,就像念念画画一样,她从不告诉她任何技术上的东西,她想画什么就让她画什么,天性与自然,学琴也是这样,她从未让念念参加过任何一个考级班,比赛,任何强制性的违背她意愿的,她都全部拒绝,她也没有想过让她成为什么小提琴家,学琴是因为念念喜欢,她们那天来到这里,她其实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她见到了宋羽,确切地说,不是因为念念,而是因为她自己,当然念念也是喜欢这里的,她也喜欢宋羽。
夏东篱现在所有笨呆痴傻的状态是因为她心动了,她不仅心动了,她还一下子陷落了,扑嗵一声,就像掉进了一口很深很深的井里,再怎么努力都爬不出来。
而让夏东篱感到吃惊的是,扑面而来的竟是秦伟荣充满敌意的目光。
有人说她是画画的,也有人说她是画家,她自己从未说过什么。
她女儿念念也像她一样不爱说话,她们第一天来,她和秦伟荣之前不认识,她不明白这敌意因何而起,从何而来,仅仅是因为她比她年轻到可以做她女儿吗,可是在这里像这个年纪的妈妈也并不只她一个,为何她单单把这目光投注给她呢?
不过很快夏东篱就弄明白了,及至后来她知道,秦伟荣对她的恨有多深,她对宋羽的爱就有多深。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类人,在某个群体中是格格不入的,夏东篱便是这少数的另类之一。
不仅仅是秦伟荣,连我都突然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威胁。
有一些事情不是实际发生了才叫做发生。
有一种爱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柔情蜜意,它可能充满了冷漠与敌意。
事实上,当秦伟荣把她那无比仇视的目光投射给夏东篱时,夏东篱还没有看见宋羽,她领着念念走进教室,默默坐到了最后一排的阴暗角落里,那是十月深秋的一个夜晚,她们穿越了差不多大半个北京,乘公交,转地铁,再乘公交,然后她们来到了这里,是她美院上学时候的一个女同学推荐她来的,她同学的女儿跟宋羽学过琴,她同学后来带女儿出国了。
看见宋羽的那一瞬间,她的眼睛亮了,像一束礼花突然绽放。秦伟荣的预测没有错,她以她的老辣,阅历,女性敏锐的直觉以及对宋羽深切的爱恋,提前为她做了铺设。
在北京住了这么多年,灰暗成了夏东篱目光中的底色,如雾似霾,当然这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侵袭,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苍凉。
她知道他们是同类,她和宋羽,甚至无须语言上的沟通,她明白他为什么选择站在这里,知道他一定是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困惑与挣扎,她知道站在这里的不是真正的他,真正的他是站在舞台上的,不是普通的演奏者,而是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她明白他就像明白她自己,他要么沉入海底,他要么升上天空,他不会选择中间地段,既然现在他飞跃不到那个他心里默默期待的或许一生也到达不了的地方,他索性伏下身躯匍匐前行,唯有在暗夜里独自流淌的泪水中那被现实遮蔽的另一个自己慢慢浮现出来时,才知道心里的疼痛有多么深重。
从那一天起,带念念学琴成了她们生活中的一个节日。她给念念买了几套新衣裙还有鞋子,她对颜色的选择和搭配是用她画画的眼光,当然与众不同,她自己也悄悄地开始化妆,坐在镜前找出搁置很久落满灰尘的化妆品,眼影,粉饼,眉笔,那些被她收拾起来压在箱底儿的碎花长裙,宽松的棉布上衣,还有帽子,她也都一件件地翻腾出来。
她的画室就是她的家,画室是她和念念爸爸一起租的,念念爸爸也是画画的,念念三岁那年他们分开了,他去了云南大理,画室留给她,房租她自己交,她的画卖的并不好,她又不肯迎合市场,所以,她和念念的生活也仅仅维持在还没有吃不上饭的程度。
早期,在夏东篱和念念学琴的早期,也就是她初遇宋羽的那段时光里,她和宋羽是否有过相互热爱的时刻,目光刹那交汇中,那种心灵的振颤在他们之间是否有过?
第二天,在夏东篱出现的第二天,上课的宋羽换了件黑色棉布衬衫,面容像是回到了他大学时候的模样,纯真与清澈中有几分孩子气。
那样的表情,在我的记忆中,曾经有过几回。那样的表情出现在他的睑上时,都是我最爱他的时候。
在那一天,他看着坐在角落里的夏东篱和念念,他不知道这个叫念念的孩子,她的妈妈是谁,她是做什么的,但他知道她是独特的,她身上有一种气息和这屋子里的所有人都不相同,他的目光有时会停留一会儿在她身上,然后他很快转过头,脸上微微有些发红。
当他的眼睛看过来的时候,夏东篱垂下了头,她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她的回避,就是她的热爱。
对,热爱,没错,比一见钟情更深的一种感情,只是她一直深藏不露。
当她身体僵硬甚至呆笨时,那是她无法掩饰的内心作出的一种条件反射。
在宋羽这个班里,有个最大特色就是所有带孩子来的家长,无论爸爸妈妈,姥姥爷爷,全都人手一琴,课程与孩子同步,所以很多家长只要跟了就会一直跟下去,因为中间换人衔接不上。
夏东篱其实没那么愚傻,可是只要看见宋羽,她就四肢僵硬,大脑停止思维,有时他讲了什么,她全都记不住。
好在,她对念念学琴有她自己的理念与教育方式,就像念念画画一样,她从不告诉她任何技术上的东西,她想画什么就让她画什么,天性与自然,学琴也是这样,她从未让念念参加过任何一个考级班,比赛,任何强制性的违背她意愿的,她都全部拒绝,她也没有想过让她成为什么小提琴家,学琴是因为念念喜欢,她们那天来到这里,她其实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她见到了宋羽,确切地说,不是因为念念,而是因为她自己,当然念念也是喜欢这里的,她也喜欢宋羽。
夏东篱现在所有笨呆痴傻的状态是因为她心动了,她不仅心动了,她还一下子陷落了,扑嗵一声,就像掉进了一口很深很深的井里,再怎么努力都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