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五、援朝
万历二十年果是个多事之秋。宁夏平叛后,李如松虽接了军令,然前期祖承训失利也让他确知敌方非同小可,是故并未先行出发。将士们虽多不怕死,但李如松还是等到腊月聚齐了人,才统领蓟、辽、冀、川、浙诸军,与孟繁章等人同军出征,其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与李如松会师的最后一支队伍不是别个,正是四千名着红色外装,身携鸳鸯阵必备多种兵器的戚家军。戚少保虽已不在,然其练兵之法却得以代代相传,是以这支队伍在李如松眼中仍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威武之师。
事实上,此次大明首支抗倭部队七月便出征了。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是李成梁嫡系,战斗力很强。统帅祖承训是辽东人,也是将门之后,是左都督祖仁之子,万历十年任辽东副总兵,也经过战争历练。可这支部队只有不到三千人,平壤一役,祖承训寡不敌众,中了倭寇埋伏,副将史儒战死。全军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李如松率军到了平壤。先与两个弟弟并孟繁章等讲了祖承训兵败撤回后提及的三大问题——
其一,粮草不继。此次粮草由我大明调配,可以放心;
其二,军情不实,朝鲜声称倭寇人数相去实际参战人数太远。此次我方人数众多,不足为虑;
其三,指挥权不专,其时朝鲜群臣妄想明军由朝将指挥。既是我等到此,谁敢指指点点?
随后,李如松又和众人议定了作战计划。翌日,他召集全军上下扫视了一周,方道:
“众位将士!朝鲜称咱们为‘天兵’,绝不光是因尊大明为‘天朝’,也是因为咱们能征善战,就像天兵天将!咱们来了朝鲜,打仗打出的,就是咱大明的气魄!赢得越漂亮,赏银就越多!平壤城墙虽高大坚固,但如今天寒地冻,护城河结了坚冰,咱们只管架梯打上去!兵贵神速,咱们务必尽快攻下平壤,倘或有丝毫怯懦,不等军法处置,倭寇兵刃火器不饶人,只能败了做鬼!李某愿与诸位共进退,咱们能不能赢?”
一个“能”字被齐刷刷高呼了三遍,直是有撼山架海之势。众将官并朝鲜将士皆是大受感染,只待李如松一声号令。
初七,李如松率军兵临平壤城下。次日拂晓,李如松号令一出,全军便开始强攻。
战争刚刚开始,李如松便动用了上百门佛朗机大炮向平壤城头连连猛轰,众人眼中炮火遮天蔽日,耳内炮声震天动地,如此炮击十轮下来,守城倭寇已是混乱不堪,连城头倭寇将官小西行长的将旗也被炸飞出去。紧接着,李如松命炮火延伸开,专拣平壤城内各要点轰。第一轮炮火既出,攻城将士嗷嗷呐喊,冲过封冻的护城河直扑城下,喊杀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混杂在炮声中,更是令鬼神丧胆。
说时迟,那时快,数百架攻城梯顷刻间架上城头,城上残余倭寇但见明军士卒一时间密密麻麻,争先恐后涌将过来,各方城门顿时陷入激烈交战。
小西行长不及多想,见明军来势汹汹,连忙亲自督阵。众兵士虽伤亡惨重,但在主将所督之下,仍在拼死顽抗。一干人在城头居高临下,放箭开火一刻未停,另浇下煤油来烧云梯,只见攻城明军虽伤亡扩大,却并无丝毫退却之意,反而前仆后继,来势不减。
经过此番激战,临近午时,明军已攻下城北牡丹峰,不仅全歼了两千余名倭寇,还占了制高点,平壤城内日军见状,再次乱作一团。李如松双眼精光一闪,喝道:
“传令全军——午时前攻不下平壤,前锋营将一律斩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临阵怯战者,杀无赦!”
李如松军令一下,全军本就士气高涨,当下更是以一当十,争相向前。连火铳营和虎蹲炮也推进至城下抵近射击。李如松身处前线策马督战,胯下爱驹忽为倭寇火枪击中。他刚一下马,只听孟繁章高叫道:
“子茂,换我的!”
话音刚落,孟繁章已到他身畔飞身下马。李如松当即一跃上马,更向前冲了过去。
众将士见主帅如此临危不乱,奋不顾身,越发拿出以一当百之势,比方才攻势更猛了。
李如松见午时将至,便悄悄传令给吴惟忠,命他手下戚家军化装成朝鲜军;又同样吩咐两个弟弟,命辽东铁骑装扮如此。李如柏虽头盔中弹,却仍指挥若定,李如松见了,对他点了一下头以示赞许。
正午时分,日军只见有“朝鲜军”攻上城南芦门,砍倒了日军军旗,插上的竟是明军旗帜,俱各大呼上当,无奈为时已晚。此时大批明军不断攀上城头,欢呼声已是响彻云天。一门失守,余门皆惊,城头倭寇纷纷弃城而逃。不多会,连七星门也被明军佛朗机大炮轰塌,李如松亲率骑兵,如潮般涌入城中。
小西行长正在普通门督战,见此情状,顿觉心下一片空白。日军众兵士见他长叹一声,面白如纸,皆知大势已去,又听他下令退入城内各土堡中死守,为了活命,也只好赶向土堡。
李如松率众进城后,战斗仍在继续。倭寇残余龟缩在练光亭、七星、普通三座大土堡及周围十几座小土堡里负隅顽抗,也不知他们究竟剩下多少人。道路狭窄崎岖,大炮根本推不上来,倭寇火力又很猛,进攻众将士伤亡很大。几位少年英雄有些急了,快马加鞭地往前冲,但听倭寇火枪响处,常彪、沈良卿相继中枪落马,方永诚急忙赶去救师兄,也被火枪打落,从马上直栽下来。
孟繁章爱驹如今是李如松骑着,原也嫌胯下这马太慢,见两个徒弟多半已阵亡,登时红了眼:
“大彪!老四!”他口中喊着,眼含杀气便要往上冲,却被一把拉住。待要发作时,见是李如松,只好恨恨一甩袖子,怒目瞪着他。但见李如松喝道:
“孟大哥!现在不是意气用事徒增伤亡的时候!”随即高叫:
“停止攻击!开始点火!围三阙一,网开东面!信使何在?速来见我!”
信使火速来到李如松身边。李如松道:
“你速去给小西行长送封信!”说着将早已写好的信给了他。
小西行长接到信后犹豫不决,李如松虽说只要他们撤出平壤,明军将不予拦截,可又怎知不是诱敌之计?然而如今守也是死,突围也是死,倒不如拼死突围,或者还有一条生路。他决心已定,天一黑,便派出斥候警戒,见果无明军拦截,便传了令:
“各土堡内将士立即杀出,目标城东!”
日军大队人马本已被火连烧带熏死伤不少,听了号令顿时如蒙大赦,纷纷冲出城外,一路畅通无阻。城东不远是大同江,眼下正是隆冬时节,十里江面尽皆冰封,日军先头骑兵部队迅速奔驰而过,后面大队人马喜出望外,蜂拥过江逃命,一时间,江面上布满了人。
明军早已在此守株待兔,等的便是这一刻。日军兵士们万万没想到,正在庆幸得救之时,江边明军大炮突然开火,炮弹犹如大雨般落入他们之中,顿时四下乱作一团。江面冰层被炸开无数口子,再加马踏人踩,裂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随即相继崩塌,大明众将士见这帮倭寇成群掉进水中,未及呼救就被顺流冲下,想想战死的弟兄们,当下无不称快。
这支日军毕竟人多,也有侥幸逃上岸的,犹自惊魂未定,早见到了在此埋伏等候多时的明军骑兵队伍。小西行长平生从未如此惊骇,急忙丢了大队人马,仅率轻骑一路狂奔,沿途又被明军、朝鲜军、朝鲜义军连番追杀,也是他命不该绝,最终总算在开城日军接应下撤回黄海道了。
平壤鏖战,大明斩获倭寇首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大明将士阵亡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经此一战,李如松威名远扬。倭寇狼子野心中的幻想被李如松打得粉碎,盘踞在朝鲜的倭寇闻风丧胆,平安道、江源道、黄海道、咸镜道、开城诸处倭寇纷纷弃城南逃,全线后撤四百余里,其“长驱直入大明国”的狂妄已然不在。
李如松率军入朝参战仅一月有余,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得复失地五百余里。大军继续向南,锋芒直指王京。其时,李如松与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等人欢饮为贺,李如松即席赋诗一首,合席众人个个赞叹。其诗曰: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倭寇虽败,孟繁章却失了两个徒弟,他胸中怒火正盛,正对下一场战斗急不可待。
事实上,此次大明首支抗倭部队七月便出征了。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是李成梁嫡系,战斗力很强。统帅祖承训是辽东人,也是将门之后,是左都督祖仁之子,万历十年任辽东副总兵,也经过战争历练。可这支部队只有不到三千人,平壤一役,祖承训寡不敌众,中了倭寇埋伏,副将史儒战死。全军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李如松率军到了平壤。先与两个弟弟并孟繁章等讲了祖承训兵败撤回后提及的三大问题——
其一,粮草不继。此次粮草由我大明调配,可以放心;
其二,军情不实,朝鲜声称倭寇人数相去实际参战人数太远。此次我方人数众多,不足为虑;
其三,指挥权不专,其时朝鲜群臣妄想明军由朝将指挥。既是我等到此,谁敢指指点点?
随后,李如松又和众人议定了作战计划。翌日,他召集全军上下扫视了一周,方道:
“众位将士!朝鲜称咱们为‘天兵’,绝不光是因尊大明为‘天朝’,也是因为咱们能征善战,就像天兵天将!咱们来了朝鲜,打仗打出的,就是咱大明的气魄!赢得越漂亮,赏银就越多!平壤城墙虽高大坚固,但如今天寒地冻,护城河结了坚冰,咱们只管架梯打上去!兵贵神速,咱们务必尽快攻下平壤,倘或有丝毫怯懦,不等军法处置,倭寇兵刃火器不饶人,只能败了做鬼!李某愿与诸位共进退,咱们能不能赢?”
一个“能”字被齐刷刷高呼了三遍,直是有撼山架海之势。众将官并朝鲜将士皆是大受感染,只待李如松一声号令。
初七,李如松率军兵临平壤城下。次日拂晓,李如松号令一出,全军便开始强攻。
战争刚刚开始,李如松便动用了上百门佛朗机大炮向平壤城头连连猛轰,众人眼中炮火遮天蔽日,耳内炮声震天动地,如此炮击十轮下来,守城倭寇已是混乱不堪,连城头倭寇将官小西行长的将旗也被炸飞出去。紧接着,李如松命炮火延伸开,专拣平壤城内各要点轰。第一轮炮火既出,攻城将士嗷嗷呐喊,冲过封冻的护城河直扑城下,喊杀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混杂在炮声中,更是令鬼神丧胆。
说时迟,那时快,数百架攻城梯顷刻间架上城头,城上残余倭寇但见明军士卒一时间密密麻麻,争先恐后涌将过来,各方城门顿时陷入激烈交战。
小西行长不及多想,见明军来势汹汹,连忙亲自督阵。众兵士虽伤亡惨重,但在主将所督之下,仍在拼死顽抗。一干人在城头居高临下,放箭开火一刻未停,另浇下煤油来烧云梯,只见攻城明军虽伤亡扩大,却并无丝毫退却之意,反而前仆后继,来势不减。
经过此番激战,临近午时,明军已攻下城北牡丹峰,不仅全歼了两千余名倭寇,还占了制高点,平壤城内日军见状,再次乱作一团。李如松双眼精光一闪,喝道:
“传令全军——午时前攻不下平壤,前锋营将一律斩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临阵怯战者,杀无赦!”
李如松军令一下,全军本就士气高涨,当下更是以一当十,争相向前。连火铳营和虎蹲炮也推进至城下抵近射击。李如松身处前线策马督战,胯下爱驹忽为倭寇火枪击中。他刚一下马,只听孟繁章高叫道:
“子茂,换我的!”
话音刚落,孟繁章已到他身畔飞身下马。李如松当即一跃上马,更向前冲了过去。
众将士见主帅如此临危不乱,奋不顾身,越发拿出以一当百之势,比方才攻势更猛了。
李如松见午时将至,便悄悄传令给吴惟忠,命他手下戚家军化装成朝鲜军;又同样吩咐两个弟弟,命辽东铁骑装扮如此。李如柏虽头盔中弹,却仍指挥若定,李如松见了,对他点了一下头以示赞许。
正午时分,日军只见有“朝鲜军”攻上城南芦门,砍倒了日军军旗,插上的竟是明军旗帜,俱各大呼上当,无奈为时已晚。此时大批明军不断攀上城头,欢呼声已是响彻云天。一门失守,余门皆惊,城头倭寇纷纷弃城而逃。不多会,连七星门也被明军佛朗机大炮轰塌,李如松亲率骑兵,如潮般涌入城中。
小西行长正在普通门督战,见此情状,顿觉心下一片空白。日军众兵士见他长叹一声,面白如纸,皆知大势已去,又听他下令退入城内各土堡中死守,为了活命,也只好赶向土堡。
李如松率众进城后,战斗仍在继续。倭寇残余龟缩在练光亭、七星、普通三座大土堡及周围十几座小土堡里负隅顽抗,也不知他们究竟剩下多少人。道路狭窄崎岖,大炮根本推不上来,倭寇火力又很猛,进攻众将士伤亡很大。几位少年英雄有些急了,快马加鞭地往前冲,但听倭寇火枪响处,常彪、沈良卿相继中枪落马,方永诚急忙赶去救师兄,也被火枪打落,从马上直栽下来。
孟繁章爱驹如今是李如松骑着,原也嫌胯下这马太慢,见两个徒弟多半已阵亡,登时红了眼:
“大彪!老四!”他口中喊着,眼含杀气便要往上冲,却被一把拉住。待要发作时,见是李如松,只好恨恨一甩袖子,怒目瞪着他。但见李如松喝道:
“孟大哥!现在不是意气用事徒增伤亡的时候!”随即高叫:
“停止攻击!开始点火!围三阙一,网开东面!信使何在?速来见我!”
信使火速来到李如松身边。李如松道:
“你速去给小西行长送封信!”说着将早已写好的信给了他。
小西行长接到信后犹豫不决,李如松虽说只要他们撤出平壤,明军将不予拦截,可又怎知不是诱敌之计?然而如今守也是死,突围也是死,倒不如拼死突围,或者还有一条生路。他决心已定,天一黑,便派出斥候警戒,见果无明军拦截,便传了令:
“各土堡内将士立即杀出,目标城东!”
日军大队人马本已被火连烧带熏死伤不少,听了号令顿时如蒙大赦,纷纷冲出城外,一路畅通无阻。城东不远是大同江,眼下正是隆冬时节,十里江面尽皆冰封,日军先头骑兵部队迅速奔驰而过,后面大队人马喜出望外,蜂拥过江逃命,一时间,江面上布满了人。
明军早已在此守株待兔,等的便是这一刻。日军兵士们万万没想到,正在庆幸得救之时,江边明军大炮突然开火,炮弹犹如大雨般落入他们之中,顿时四下乱作一团。江面冰层被炸开无数口子,再加马踏人踩,裂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随即相继崩塌,大明众将士见这帮倭寇成群掉进水中,未及呼救就被顺流冲下,想想战死的弟兄们,当下无不称快。
这支日军毕竟人多,也有侥幸逃上岸的,犹自惊魂未定,早见到了在此埋伏等候多时的明军骑兵队伍。小西行长平生从未如此惊骇,急忙丢了大队人马,仅率轻骑一路狂奔,沿途又被明军、朝鲜军、朝鲜义军连番追杀,也是他命不该绝,最终总算在开城日军接应下撤回黄海道了。
平壤鏖战,大明斩获倭寇首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大明将士阵亡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经此一战,李如松威名远扬。倭寇狼子野心中的幻想被李如松打得粉碎,盘踞在朝鲜的倭寇闻风丧胆,平安道、江源道、黄海道、咸镜道、开城诸处倭寇纷纷弃城南逃,全线后撤四百余里,其“长驱直入大明国”的狂妄已然不在。
李如松率军入朝参战仅一月有余,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得复失地五百余里。大军继续向南,锋芒直指王京。其时,李如松与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等人欢饮为贺,李如松即席赋诗一首,合席众人个个赞叹。其诗曰: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倭寇虽败,孟繁章却失了两个徒弟,他胸中怒火正盛,正对下一场战斗急不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