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
    《主 食》

    高邮人在酒酣耳热、三中全会(白酒、红酒、啤酒)过后,还在胡吹神侃、不知所云时,掐着时间下班的服务员会推开门问主位上的客人:请问今天用什么主食。所谓:宁愿在家里饿的哭,出门不吃粥。粥是不会点的。蛋炒饭干巴塞噎的,须有汤有水才好。那就菜泡饭?玉如意?亦或是常来常往?

    菜泡饭在酒店叫菜泡饭,在百姓家里叫菜踏(音译)饭。以前烧锅灶的时候,中午多下来的青菜汤,配着大锅里铲下的锅巴脚(音译)子,因要用铲子不住的碾踏,也许才叫菜踏饭吧。烧好了挑一勺熬好的光洁白润的荤(猪)油,很有咬嚼。尤其冬天,冒雪顶雨回到家,把中午多下来的菜汤,肉卤子,一股脑儿烩在一起,吃的那热乎劲!身上的寒气也逼出来了,朝被窝里一拱,视睡如归!

    玉如意,也就是面疙瘩。在我的记忆中,反而是夏天吃的多,中午不做饭,韭菜佐汤,把和好的面用勺子一挖一个下锅,一点技术含量没有,想怎么挖,就怎么挖,又不要它好看,好吃就行。实在懒得怕动的,竟连面都不想揉,那就糊彩子,把碎米面用水一和,直接往锅里顺时针倒,用筷子或者铲子不停在锅里搅动,锅一滚就吃,不像面疙瘩,要等它浮在水面上,才知道熟了,能吃了。也许就是这个疙瘩啰嗦的原因,今天的人才反称其祥,取名玉如意吧!还有一种叫烫饼子,也是用碎米做的,不用蔬菜炸汤,下在粥锅里,搓成圆,再用两手掌一压,就是一个饼子,下到粥锅里带到田头,除草治虫,晌午吃这个才熬饱。

    常来常往,就是高邮人都知道,都爱吃的阳春面。尤其是老少爷们,家里粥熬好了,配小菜,喝一天胃酸。牛奶鸡蛋面包,开两天洋荤,嘴里淡出个鸟来。站在面摊前,没人招呼,自动自觉地把筷子放在面汤锅里涮涮,攥在手里,巴巴地望着锅里十来只搪瓷碗。吃惯了,下面的知道各人的口味。张大个子的,干拌。李小头的,宽汤。做汤的时候心里有数的很。酱油、虾籽、胡椒、荤油,切好的青椒丝、香菜、葱花、蒜蓉,喜欢的就抓点,不喜欢的不抓也不要紧。到底是什么把这几种佐料调和成如此美味?有人说是酱油,下面的都把酱油买回来加虾籽熬过了,生酱油变成熟酱油,没有了生酱油的生涩。也有人说是高汤,高邮湖的鱼虾太鲜美了,熬出来的做底汤自然是与别处不同。也有人说高邮的面好,细细长长,吃到嘴里不呆板,绵绵久久,吃到肚里顺溜溜。也许是取杜月笙的“人生须吃得三碗面”的寓意,人面,情面,场面。不管是人情场、生意场、做官场,喝了一顿酒,吃了一碗面,须得互相提携,常来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