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国大典建国生(二)
    说实在的,文建国的出生除了时辰上偶然的吻合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说的地方。对一个小康之家来说,等于桌子上摆好了饭菜,又添加了一双筷子。建国的模样也没有特别之处,除了眉清目秀,就是脑袋瓜子和别的孩子相比,偏大一点。按民间说法,他当然会比别的孩子聪明一些,但同时也给他带来同伴的讥笑。“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打伞,他有大头。”像这种无厘头的打油诗,或者说是顺口溜,似乎没有丝毫的文学价值,但当时的人们就是这么唱的,口口相传的。再比如,还有“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等等。唱了就唱了,不需要问出一个什么道道出来,这些童谣是留给文建国有关童年印象最深刻的记忆。除此之外,他还曾经被一位邻居大哥取过“癞痢头”的外号。被称之为癞痢头,事出有因。有游戏儿歌曰: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抱公鸡,公鸡啄蜜蜂,蜜蜂叮瘌痢,瘌痢扛洋枪。如此循环,一物降一物。有一次也不知道什么事情,委实是记不清了,这位大哥把文建国给得罪了,他就紧追不放,非逼得大哥认输不可。那位大哥觉得建国很难缠,就随口骂了一声“癞痢头”。“癞痢头”毛病不大,但难以治愈,这里取其没完没了意。于是“癞痢头”就“癞痢头”,我就盯着你不放,看你怎么办?当然最后是以那位大哥的“讨饶”告终。但对建国“癞痢头”的绰号,他起码也叫了两年,好的是文建国的公众形象尚好,没有人响应,“癞痢头”的外号也就不了了之了。

    以后长大了,文建国再向这位大哥问起小时候起绰号的事,他大哥一脸的无故,有么,我怎么不记得了。文建国哈哈一笑。不记得最好,不记得最好!“我可不想重复‘癞痢头的故事”,这是文建国当时的心理活动。

    幼儿时代的生活让文建国隐约记得最开心的事,是一家人坐着马车上金山。是不是全家人,大哥大姐二姐是否齐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没去,他其实根本不记得了。但他记得,一匹梳洗得不是很干净的白色高头大马牵拉着装扮得花枝招展的一辆马车,在柏油路上,在石块路上,在沙子路上,在泥土路上,嘀嘀咄咄的马蹄声,叮叮铛铛的(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声,像鸣锣开道的声势,像肃静回避的宣示。马车时而快速地奔跑,时而缓慢地遛达。那时候有马车坐,是比后来开上私家车还要奢侈还要神气的。

    坐在马车里面,掀起一扇小小的窗帘,望着沿街的车辆店铺行人,小小的文建国此刻唯有用“开心”二字来形容。是否骄傲,是否张扬,是否拉风,是否得意?文建国可能也说不清楚,虽然他知道,在他幼儿园的小朋友里还没有几个人坐过马车全家上金山的。这时候,他可以暂时忘记了典雅的耐人寻味的小提琴冥想曲《沉思》,也忘记了“围棋入门”里的横竖各十九条平行线,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还有什么《百家姓》里头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千字文》里头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等等等等。其实等真的到了金山,他父亲却触景生情,让他跟着背诵相关的诗词。至于金山的景色,他只记得“寺裹山”三个字了,因为和它遥遥相望的还有“山裹寺”的浮玉山,以及“寺冠山”的北固山,所以印象深刻。

    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建国喜欢爬宝塔,简单的一说,就是可以登高望远。小时候只能说是好玩,一层一层地转上去,上一层总是比下一层看得更远。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么个意思了,虽然那时候还不懂诗意,也不懂远方。

    站在宝塔上面向东南方向凭栏俯视,全城的风景尽收眼底;向西北方向极目远眺,一江横陈水天一色。文建国很可能在父亲或者母亲的诱导下,鹦鹉学舌,背诵过唐诗宋词的相关词句二三,伴随着大雄宝殿屋檐四周的风铃随风荡漾,有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的:“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有苏东坡在附近的妙高台上有感而发,“我欲乘轻舟,东访赤松子。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父亲可能还会跟母亲说到过苏东坡的一段趣闻,有一年中秋,苏东坡在妙高台赏月,还请人吟唱他的得意之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东坡本人也且歌且舞,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还有“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还有白蛇传的美丽传说,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至于白龙洞现在还通不通杭州,他不曾想过,他也没有产生到洞里探幽访古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