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受挫折史静改行(二)
林团长虽然知道的很多,但他不愿多说。第一要避嫌,老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第二,他相信史静有悟性,自然能够把握。她今天主动请教,说明她已经有了不同想法,她如果没有这个悟性,也是命该如此。在年轻人面前说教多了会犯嫌。第三,毕竟与黄院长是同僚,还有领导对他的关心,不能主动坏了人家的好事。
史静没有去请教斐老师,如果没有她表弟的事情,她也许会主动征求意见的。女人和女人交谈这种事情会更方便。有段时间史静像做了亏心事,感觉对不起斐老师了。
她不主动请教斐老师,斐老师则主动关心她恋爱的进展,不但主动关心,还时不时挤牙膏似地冒出些许黄副院长——她一定是称呼全称——的风流韵事,但她每次都强调,只是听说,不要当真。有时她讲到一半,或者就一个开头,就不讲了。说,想起一件什么事要办,立马就走人。搞得史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下次她再来,史静是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那段时间史静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害怕见到斐老师,也希望见到斐老师。
再跟黄院长见面,史静难免显得尴尬,表现上就有点冷了。黄院长并不知道她这边的动静,一如既往地热情约会,终于有一天,事情爆发了。
上午刚上班,斐老师递给史静两张稿纸,说是刚才有人从画院那边抄来的,今天早晨的最新消息,特大新闻。你看看吧!
这一看,史静的头都大了。
稿纸的左上角有一长条框子标注:转抄江州画院最新大字报!
通栏标题是:《黄河副院长有点“黄”》。大字报的主要内容说的是黄院长长期玩弄女性,罪孽深重;挂着艺术的幌子,干着淫秽的勾当。
史静不知道是怎么看完全文的,也不知道里面究竟说了些什么。只是倏忽之间,那两个“似曾相识”的模特,突然就在脑海里显现出来:一个就是本团的剧务张某,一个是新华书店的李某,都是三十岁的老姑娘,可依然秀色可餐。呵呵,对上号了。她很害怕地想到,自己难道愿意成为他在系统内的三号模特?
就是前天傍晚,就在黄院长的办公室,他还暧昧地表示,今天晚饭后,我为你画一幅值得一辈子珍藏的人体画,画签我已设计好了,内容是《舞者之静》。我所珍藏的画作,反正你都看到了(他怎么知道我都看到了,难不成他有记号),凭你的身材和容貌,加上我的水平和能量,我完全可以预见并相信《舞者之静》这幅画的质量和她的轰动效应,极有可能成为我的绝版,我和你将藉以中西闻名。
当时史静只是淡淡地接着说,这是不可能的。
黄院长没有在意,他正在作画,还信誓旦旦地说,怎么不可能?绝对没问题!
吃晚饭的时候,史静暗示自己,这应该是“最后的晚餐”了,必须是“最后的晚餐”了。否则就是我愿意成为他《舞者之静》的模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她悄悄地埋单,悄悄地走人。
她不想“中西闻名”,更不想利用“裸画”来闻名中西。没有想到这才过了一个白天,两个夜晚的时间,事情就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我前天晚上答应了他,让他画了《舞者之静》,我今天岂不就是大字报上的头号女主角了?
乖乖隆的个咚!史静感到幸运。虽然及时抽身了,但她仍然有了想哭的感觉。
黄院长的大字报出来以后,他被折腾了一年,也被革命群众批斗了几次,虽然他“罪孽深重”,但缺乏相应的人证物证。可谓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最后,他被广大的革命群众戴上了一顶“道德败坏的‘黄’画家”的帽子,送到教管所劳教三年。
据说他就此一蹶不振,原来的光环和名誉变得一文不名。
后来听说,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他有在美国的师兄拉了他一把,让他又重振雄风,真的在国际画坛上崭露头角,还娶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外籍女郎,事业爱情双丰收。但他执意不再踏上江州这块让他悲痛欲绝的土地,最后客死他乡。
这件事对史静的刺激很大,这里面的是非曲折,她根本无法驾驭。犹如刚刚出港的一叶小舟,发现前面有可能出现狂风暴雨的时候,及时地返回,停泊在港湾,不能不说是最佳的选择。至于小舟如果执意出海,在经历磨难以后可能会遍体鳞伤,小舟的主人却可能享受风雨之后的彩虹和胜利的喜悦,那不是没有可能。但那绝不是一个纯真少女的主动选择,也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逻辑,那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种无奈,一种无奈之中的偶然。
林团长再见到史静的时候,表示了某种歉意,他当然不能把自己的苦恼全部向小字辈倾吐。
斐老师却完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怎么样?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好的是你还没有真正吃亏哦。
第一个老实巴交,不解风情;第二个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让她无所适从。
史静从此以后对谈恋爱噤若寒蝉,那就暂时搁一搁再说吧。她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本职工作,把自己封闭起来。可这一封闭,时间长了去了。
眼看斐燕独舞的岗位即将交班,可她壮心不已,并且扬言,还可再跳三五年。史静想接班的事,有天没日子。
与斐老师相比,虽然耗得起,可青春年华如兔起鹘落,也是稍纵即逝的。她内心虽然不满,但也没有法子想,只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由于前段日子受到黄院长一事的刺激,她现在撞的钟比过去更响,更动听,也更有内涵。她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爱,爱得热烈;恨,恨得彻骨。常常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林团长和斐老师都有所感触,挫折容易让人更加成熟。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呢。其实别人也只是看人挑担不吃力,他们不知道,也无法理解史静在恋爱上遭受的折磨。让史静感到庆幸的是,抽身及时,没有像那两位女同胞那样留下“证据”。
史静没有去请教斐老师,如果没有她表弟的事情,她也许会主动征求意见的。女人和女人交谈这种事情会更方便。有段时间史静像做了亏心事,感觉对不起斐老师了。
她不主动请教斐老师,斐老师则主动关心她恋爱的进展,不但主动关心,还时不时挤牙膏似地冒出些许黄副院长——她一定是称呼全称——的风流韵事,但她每次都强调,只是听说,不要当真。有时她讲到一半,或者就一个开头,就不讲了。说,想起一件什么事要办,立马就走人。搞得史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下次她再来,史静是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那段时间史静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害怕见到斐老师,也希望见到斐老师。
再跟黄院长见面,史静难免显得尴尬,表现上就有点冷了。黄院长并不知道她这边的动静,一如既往地热情约会,终于有一天,事情爆发了。
上午刚上班,斐老师递给史静两张稿纸,说是刚才有人从画院那边抄来的,今天早晨的最新消息,特大新闻。你看看吧!
这一看,史静的头都大了。
稿纸的左上角有一长条框子标注:转抄江州画院最新大字报!
通栏标题是:《黄河副院长有点“黄”》。大字报的主要内容说的是黄院长长期玩弄女性,罪孽深重;挂着艺术的幌子,干着淫秽的勾当。
史静不知道是怎么看完全文的,也不知道里面究竟说了些什么。只是倏忽之间,那两个“似曾相识”的模特,突然就在脑海里显现出来:一个就是本团的剧务张某,一个是新华书店的李某,都是三十岁的老姑娘,可依然秀色可餐。呵呵,对上号了。她很害怕地想到,自己难道愿意成为他在系统内的三号模特?
就是前天傍晚,就在黄院长的办公室,他还暧昧地表示,今天晚饭后,我为你画一幅值得一辈子珍藏的人体画,画签我已设计好了,内容是《舞者之静》。我所珍藏的画作,反正你都看到了(他怎么知道我都看到了,难不成他有记号),凭你的身材和容貌,加上我的水平和能量,我完全可以预见并相信《舞者之静》这幅画的质量和她的轰动效应,极有可能成为我的绝版,我和你将藉以中西闻名。
当时史静只是淡淡地接着说,这是不可能的。
黄院长没有在意,他正在作画,还信誓旦旦地说,怎么不可能?绝对没问题!
吃晚饭的时候,史静暗示自己,这应该是“最后的晚餐”了,必须是“最后的晚餐”了。否则就是我愿意成为他《舞者之静》的模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她悄悄地埋单,悄悄地走人。
她不想“中西闻名”,更不想利用“裸画”来闻名中西。没有想到这才过了一个白天,两个夜晚的时间,事情就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我前天晚上答应了他,让他画了《舞者之静》,我今天岂不就是大字报上的头号女主角了?
乖乖隆的个咚!史静感到幸运。虽然及时抽身了,但她仍然有了想哭的感觉。
黄院长的大字报出来以后,他被折腾了一年,也被革命群众批斗了几次,虽然他“罪孽深重”,但缺乏相应的人证物证。可谓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最后,他被广大的革命群众戴上了一顶“道德败坏的‘黄’画家”的帽子,送到教管所劳教三年。
据说他就此一蹶不振,原来的光环和名誉变得一文不名。
后来听说,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他有在美国的师兄拉了他一把,让他又重振雄风,真的在国际画坛上崭露头角,还娶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外籍女郎,事业爱情双丰收。但他执意不再踏上江州这块让他悲痛欲绝的土地,最后客死他乡。
这件事对史静的刺激很大,这里面的是非曲折,她根本无法驾驭。犹如刚刚出港的一叶小舟,发现前面有可能出现狂风暴雨的时候,及时地返回,停泊在港湾,不能不说是最佳的选择。至于小舟如果执意出海,在经历磨难以后可能会遍体鳞伤,小舟的主人却可能享受风雨之后的彩虹和胜利的喜悦,那不是没有可能。但那绝不是一个纯真少女的主动选择,也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逻辑,那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种无奈,一种无奈之中的偶然。
林团长再见到史静的时候,表示了某种歉意,他当然不能把自己的苦恼全部向小字辈倾吐。
斐老师却完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怎么样?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好的是你还没有真正吃亏哦。
第一个老实巴交,不解风情;第二个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让她无所适从。
史静从此以后对谈恋爱噤若寒蝉,那就暂时搁一搁再说吧。她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本职工作,把自己封闭起来。可这一封闭,时间长了去了。
眼看斐燕独舞的岗位即将交班,可她壮心不已,并且扬言,还可再跳三五年。史静想接班的事,有天没日子。
与斐老师相比,虽然耗得起,可青春年华如兔起鹘落,也是稍纵即逝的。她内心虽然不满,但也没有法子想,只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由于前段日子受到黄院长一事的刺激,她现在撞的钟比过去更响,更动听,也更有内涵。她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爱,爱得热烈;恨,恨得彻骨。常常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林团长和斐老师都有所感触,挫折容易让人更加成熟。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呢。其实别人也只是看人挑担不吃力,他们不知道,也无法理解史静在恋爱上遭受的折磨。让史静感到庆幸的是,抽身及时,没有像那两位女同胞那样留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