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大结局古稀收官(一)
《古稀笔记》应该收官了,我希望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因为我还有激情和梦想。——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这一天是八月初十,建国生日,按民间说法,就是七十大寿,跨入古稀了。从过生日到过寿,是一个质的飞跃。建国想想,这不还有了一丝丝悲凉。他请进军和一芃到家里来坐坐,避口不提过寿二字。进军不会想到是他过生日,离国庆节还有12天呢。
四个人刚坐下,建国就挑起了话题,“一天等于二十年”,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我们是否看到了真正的“一天等于二十年”。
“那当然,不过那时我们都还小。但也不能不说,中国共产党人的气魄之大。”一芃知道建国又要做文章了,她说,“说吧,需要我提供什么素材?”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一时间,中国人是何等的气魄。有关资料显示,一、“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提出的;二、在我国大跃进时期的“一天等于二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赶超,脱离了实际。
史静说:“这个话题他已经琢磨好几天了,就等着你们来呢。”
“我说你老夫子,有时真够烦人的你,一天到晚研究问题、讨论主义,累不累?”进军问。
“元芳,怎么看?”建国故意不睬进军,不无幽默地对一芃说。
一芃装糊涂,她问进军:“谁是元芳?”
进军还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他问建国,元芳是谁?我只认小芳,不认元芳。
建国说,我问谁,谁就是元芳啊。
进军一脸木然,他晓得自己又被他们玩了。他说:“那你问我啊,我就是元芳。”
“你不是元芳,你是大呆鹅!”一芃又在揶揄他了。
正在这时史静端来咖啡,招呼进军,夸奖他送的咖啡豆有多好,就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建国和一芃已经就“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论题讨论开了。
一芃说:“其实我们可以不问出处,英雄是不问出处的。只看这句口号是否有用,是否证实了它的可能。”
“我查了有关资料,有专家说,这句话,存在‘科学’和‘空想’之分。也有专家认为是‘写照’和‘愿望’之分。我没有能力研究,也没有水平可以说,是共产主义能够带来‘一天等于二十年’,还是‘一天等于二十年’了,才可实现共产主义。我只是想说,自然科学的发展,真的让我看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可能。我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看到如今世界发展实在是太快太快了。”建国说,“因为某一天,我们会发现某项科学发明的产生,的确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但不要忘记,它是整个人类科学发展的结晶,所以,既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又不是‘一天等于二十年’。”
“嗯,有点意思。你建国有想法,却绕着弯子,兜着圈子说话?”一芃感到建国话中有话,但自己一时还没有理出头绪,建国的意思好像是说的因果关系。但谁因谁果,还是互为因果?
“我并不是绕弯子,兜圈子。我即使绕弯子,兜圈子也用不着在你们面前这样吧。”建国说,“我不是理论工作者,我是真的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就别说。你就说说,你的小说是怎么写的吧。不要弯弯绕了。”进军就是干脆,在他看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生活本来很简单,该说就说,该爱就爱,该恨就恨。多爽!世界的复杂性,就是你们读书人给闹的。
“是的,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不谈纯理论的理论。只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反映真实的生活就行。不讲大道理。”一芃显然对理论也不感兴趣,她和进军保持一致了。
“就是啊。”史静给一芃和建国一人递了一杯咖啡说,“我让他不要钻死胡同。他说,不是钻死胡同,是要把一些问题搞清楚。毕竟文学的政治色彩是不得不考虑的。”
“那也难怪,我们文建国同志是副处级党务工作者,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一芃的话里分明有讽刺。
“是,也不是。”建国可不管他们的态度,他说,“唉,反正我也说不清。这个问题的起因是,我注意到了太多的高科技发展的信息,真的,假的,也许都有。但已经成为现实的太多,所以我也是突然想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命题,于是就想梳理梳理。然后就可以放进《古稀笔记》啦。”
“建国,你说,不要受我们的干扰。你先把高科技有可能的发展说给我们听听。”一芃知道他肯定是为了小说创作。听史静说,建国快要走火入魔了,一本百万字的小说拿出来也确实不容易。
好,我说。人们已经看见的我就不说了,我说一说在未来的十年,或者说是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坐在家里,一个电话出去,什么都可以坐享其成。快递小哥满天飞,你要什么就有什么。餐饮外卖自不必多说,其他什么,只要你想要的,立马就可以兑现。
汽车将跟手机一样,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移动智能终端。你坐在汽车上想到哪儿到哪儿,自然是无人驾驶,对着屏幕下指令就行。动嘴不动手。
高铁时速,从350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如果说,古人惊叹“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夸张,是对某种心境进行刻画的话,那么今天却成为现实。“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成为值得炫耀的经典名句了,后来的人再读这句诗的时候,就会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天绕个地球跑一圈都是平常稀松事。
多么美好的生活,人类自然也想延长寿命,于是就有科学家从尿液里找到了“长生不老”的奥秘。“返老还童”指日可待。不过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不死的话,又违反了自然规律,那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还没有想好。”
建国说到这儿,停了停,好像他不是在考虑小说,而是为整个人类发展操心呢。
这一天是八月初十,建国生日,按民间说法,就是七十大寿,跨入古稀了。从过生日到过寿,是一个质的飞跃。建国想想,这不还有了一丝丝悲凉。他请进军和一芃到家里来坐坐,避口不提过寿二字。进军不会想到是他过生日,离国庆节还有12天呢。
四个人刚坐下,建国就挑起了话题,“一天等于二十年”,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我们是否看到了真正的“一天等于二十年”。
“那当然,不过那时我们都还小。但也不能不说,中国共产党人的气魄之大。”一芃知道建国又要做文章了,她说,“说吧,需要我提供什么素材?”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一时间,中国人是何等的气魄。有关资料显示,一、“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提出的;二、在我国大跃进时期的“一天等于二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赶超,脱离了实际。
史静说:“这个话题他已经琢磨好几天了,就等着你们来呢。”
“我说你老夫子,有时真够烦人的你,一天到晚研究问题、讨论主义,累不累?”进军问。
“元芳,怎么看?”建国故意不睬进军,不无幽默地对一芃说。
一芃装糊涂,她问进军:“谁是元芳?”
进军还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他问建国,元芳是谁?我只认小芳,不认元芳。
建国说,我问谁,谁就是元芳啊。
进军一脸木然,他晓得自己又被他们玩了。他说:“那你问我啊,我就是元芳。”
“你不是元芳,你是大呆鹅!”一芃又在揶揄他了。
正在这时史静端来咖啡,招呼进军,夸奖他送的咖啡豆有多好,就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建国和一芃已经就“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论题讨论开了。
一芃说:“其实我们可以不问出处,英雄是不问出处的。只看这句口号是否有用,是否证实了它的可能。”
“我查了有关资料,有专家说,这句话,存在‘科学’和‘空想’之分。也有专家认为是‘写照’和‘愿望’之分。我没有能力研究,也没有水平可以说,是共产主义能够带来‘一天等于二十年’,还是‘一天等于二十年’了,才可实现共产主义。我只是想说,自然科学的发展,真的让我看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可能。我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看到如今世界发展实在是太快太快了。”建国说,“因为某一天,我们会发现某项科学发明的产生,的确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但不要忘记,它是整个人类科学发展的结晶,所以,既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又不是‘一天等于二十年’。”
“嗯,有点意思。你建国有想法,却绕着弯子,兜着圈子说话?”一芃感到建国话中有话,但自己一时还没有理出头绪,建国的意思好像是说的因果关系。但谁因谁果,还是互为因果?
“我并不是绕弯子,兜圈子。我即使绕弯子,兜圈子也用不着在你们面前这样吧。”建国说,“我不是理论工作者,我是真的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就别说。你就说说,你的小说是怎么写的吧。不要弯弯绕了。”进军就是干脆,在他看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生活本来很简单,该说就说,该爱就爱,该恨就恨。多爽!世界的复杂性,就是你们读书人给闹的。
“是的,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不谈纯理论的理论。只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反映真实的生活就行。不讲大道理。”一芃显然对理论也不感兴趣,她和进军保持一致了。
“就是啊。”史静给一芃和建国一人递了一杯咖啡说,“我让他不要钻死胡同。他说,不是钻死胡同,是要把一些问题搞清楚。毕竟文学的政治色彩是不得不考虑的。”
“那也难怪,我们文建国同志是副处级党务工作者,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一芃的话里分明有讽刺。
“是,也不是。”建国可不管他们的态度,他说,“唉,反正我也说不清。这个问题的起因是,我注意到了太多的高科技发展的信息,真的,假的,也许都有。但已经成为现实的太多,所以我也是突然想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命题,于是就想梳理梳理。然后就可以放进《古稀笔记》啦。”
“建国,你说,不要受我们的干扰。你先把高科技有可能的发展说给我们听听。”一芃知道他肯定是为了小说创作。听史静说,建国快要走火入魔了,一本百万字的小说拿出来也确实不容易。
好,我说。人们已经看见的我就不说了,我说一说在未来的十年,或者说是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坐在家里,一个电话出去,什么都可以坐享其成。快递小哥满天飞,你要什么就有什么。餐饮外卖自不必多说,其他什么,只要你想要的,立马就可以兑现。
汽车将跟手机一样,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移动智能终端。你坐在汽车上想到哪儿到哪儿,自然是无人驾驶,对着屏幕下指令就行。动嘴不动手。
高铁时速,从350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如果说,古人惊叹“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夸张,是对某种心境进行刻画的话,那么今天却成为现实。“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成为值得炫耀的经典名句了,后来的人再读这句诗的时候,就会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天绕个地球跑一圈都是平常稀松事。
多么美好的生活,人类自然也想延长寿命,于是就有科学家从尿液里找到了“长生不老”的奥秘。“返老还童”指日可待。不过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不死的话,又违反了自然规律,那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还没有想好。”
建国说到这儿,停了停,好像他不是在考虑小说,而是为整个人类发展操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