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世事无常
其实,黄少萍来到邵武东关本是想向吴大哥慰言几句,说些“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以及“世事无常,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语,可她和吴大哥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再加上父亲早已发现女儿人在东关,因而她也只好吃完中午的斋筵,跟着父亲悻悻不乐地回到了和平。
“你上官伯达还真是不够意思,我们是说好了结伴一起到东关慰唁吴大哥的,可你倒好,却一人忙乎,把我黄少萍晾在一边不闻不问,我也只好当天的下午就跟着父亲回到了书院,而你则留在邵武东关住宿了一夜。”
“我住宿了一夜与你何干?再者,这是白喜事,只要意思到了就行,我算是给人耽误了,否则,也不会在邵武东关留宿一晚。”
黄少萍极为生气地大声嚷道:“什么与我何干?什么意思到了就行?我黄少萍压根就没和吴大哥说上一句话。”
上官伯达摇了摇头,重声诘问:“那你去邵武干嘛?难道你不是去奠唁伯父,慰言大哥的?”
“你是怎么给姐说话的?见吴大哥既伤心难受,又忙得不可开交,我黄少萍还哪好意思去叨扰、打搅?”
“不是还有她李芍红吗?我看你就是一根筋,见到了李芍红,不就能和你的吴大哥慰言慰语了吗,脑子太笨,一点都不开窍。”
黄少萍压根儿就不想找她李芍红,于是她生气道:“李芍红都伤心得晕过去了好几次,我还能找她吗?我就不和你这个小屁孩瞎掰扯了,以后要是还这样,姐姐就不再理你了。”说完便速即离开了上官伯达。
伯达怕黄少萍太过难受,为此,他无比大声地保证道:“放心,等吴伯父的七七过后,我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都告诉给你的吴大哥和李大姐的。”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黄少萍越说不见吴言信,她就越发想见他,可吴大哥是学姐李芍红的未婚夫,自己又怎能这么不知羞耻地想念着他,再说自己都在学姐的面前保证过不会和她争老公,若是不节制自己的愚蠢、蒙昧的无知行为,给父亲知道,那父亲也不会绕过你黄少萍的,父亲身为书院院长,本应事事做人标杆,处处为人楷模,那李云民员外与父亲是三十多年的好朋友,若是自己和吴大哥也有一腿……黄少萍不敢想象结果如何,可一到晚上,更是遭罪,她常常是争着双眼等着天亮。
见女儿眼帘下垂,脸色蜡黄且消瘦许多。黄明无比心疼地询问道:“女儿近来可否身体不适?倘若有恙,就不能隐瞒,而理应亟需告诉父亲。”
黄少萍强笑道:“又怎么会呢?父亲放心好了,女儿身体棒棒,吃嘛嘛香。”
女儿越是这样说,黄明就越是放心不下,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去问问和她同去邵武东关的上官伯达。
伯达虽说只有十三岁,可男女之间的一些事情还知道了不少,他告诉院长,少萍姐定然是想着吴大哥,都想成了相思病。
黄明一听,心里慌了,这还得了,要是让李云民知道了此事,我黄明就没脸再见老朋友,对此,他连忙追问上官伯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事情,我怎么就一点也没觉察。”
“早就开始了,少萍姐虽然嘴硬不肯承认,但我知道,她处处都护着吴大哥。”
黄明猛然想起了吴言信父亲去世出殡的那一天,照理说,年轻人都怕去喝死了人的白喜酒,更何况吴正达是个未及花甲的短命人,若是个男汉那还说得过去,可少萍就是个花季少女,要不是心里有他吴言信,女儿也万万不会瞒着父亲,邀上伯达,从和平书院赶来邵武东关……
“院长,您可不能告诉少萍姐姐,说是我上官伯达给告的密,否则,我这个‘叛徒’,在众人的面前就抬不起头了。”
“放心吧!会烂在肚里的,不过,我可告诉你一件大喜事,南京画院的李朗院长已将入取通知书送到了我这里,过些时间,我黄明会亲自送你去南京。”
“这又怎么行?您是我们和平书院的院长,没有时间送我上官伯达去南京,再说,这推荐之情都难以报答,还哪敢再次麻烦院长。”
“是我们书院写的推荐报告,打报告的人就是伯达的书画先生黄季,当然,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福建的朱全大人,这个名额难得,因此就是再忙,我也得去,你三岁就没有父亲,母亲又身体不好,别人送你,我还放心不下,况且,我和李朗院长还算是有点儿交情,等你那边的事都安排好了,我再赶回和平书院也不算迟。”
上官伯达连忙跪地,他含着热泪呜呜咽咽地抽噎道:“院长,您和朱大人的大恩大德,我上官伯达是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
黄明急忙扶起伯达,细声说道:“别这样,只要你学习上进,就是对他朱全大人和我黄明的最好报答。”
且说,吴言信在父亲七七过后便与未婚妻李芍红一起返回了和平书院,在得知伯达的喜讯之后,吴言信高兴非常,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邋遢道长不远千里送来的那封无字书信,于是,他瞒着大家和上官伯达一起来到了和平坎下,希望能顺利解疑难问题。
上官伯达的母亲因身体抱恙长年卧床,坎下的乡亲便一起资助他们母子,尤其是隔壁张家更是细心体贴,因而两家关系极其不凡,可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吴言信先是拜会了伯达的母亲黄氏。见来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黄氏极为高兴地微笑说道:“听伯达说,你们在院长的家里同睡一铺,想必感情也非同一般,既然来了,就直言不讳,只要是我知道的,就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没想到,伯达的母亲如此干脆,正当吴言信要说一些感激之类的话语,以示谢意之时,黄氏却面对伯达轻声说道:“快去吧,那廖小英经常照顾母亲,既然儿子回家了,就得要去看看人家,做人要知道感恩戴德,为了母亲,她小英可没少受气……”
“母亲,那我去了,您可要把自己知道的秘密全都告诉给吴大哥。”
黄氏点了点头,道:“那是当然,既是君宝写来的书信,想必他也不会责怪母亲。”
待儿子走出了房门,黄氏就一五一十地向吴言信介绍了邋遢道长张君宝。
“张君宝从小就开始叛逆,不好好做事,成天痴迷幻术、炼就仙丹,一门心思想要得道成仙,因而他常常惹得长辈们生气、难受,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给君宝找了个媳妇,谁知,他却净身出户,一去不返。后来得知是伯达的爷爷帮他逃走,于是,张家人就把伯达爷爷打的遍体鳞伤,还将他送进了和平县衙。之后,遇上朝廷大赦,伯达爷爷回到了坎下。可是张家的人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仇恨沿续到了伯达的父亲,而就在伯达三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因和张家有了口舌之争,被张家的人给活活打死,虽然张家人也受到相应惩罚,可我却因太过悲伤,昏倒在地,从此落下半身不遂的坏毛病。也不知是君宝成为明朝的功臣,还是张家人良心发现,此后张家善待我们孤儿寡母,而君宝也偶尔会在清明、中元、冬至等节日时间,到他的祖辈和伯达爷爷、父亲的墓地上去添土、祭扫,每次都是来无影,去无踪,他不去见自己的族人,却偏偏会来见我一个瘫痪的妇人,每次都带来钱粮和药物,久而久之,我发现了君宝一个秘密,他常会拿着无字的书信,在火光上慢慢摇摆,这个秘密,它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按照黄氏的说法,吴言信果然看见了那封无字书信里的“龙行体”。
“你上官伯达还真是不够意思,我们是说好了结伴一起到东关慰唁吴大哥的,可你倒好,却一人忙乎,把我黄少萍晾在一边不闻不问,我也只好当天的下午就跟着父亲回到了书院,而你则留在邵武东关住宿了一夜。”
“我住宿了一夜与你何干?再者,这是白喜事,只要意思到了就行,我算是给人耽误了,否则,也不会在邵武东关留宿一晚。”
黄少萍极为生气地大声嚷道:“什么与我何干?什么意思到了就行?我黄少萍压根就没和吴大哥说上一句话。”
上官伯达摇了摇头,重声诘问:“那你去邵武干嘛?难道你不是去奠唁伯父,慰言大哥的?”
“你是怎么给姐说话的?见吴大哥既伤心难受,又忙得不可开交,我黄少萍还哪好意思去叨扰、打搅?”
“不是还有她李芍红吗?我看你就是一根筋,见到了李芍红,不就能和你的吴大哥慰言慰语了吗,脑子太笨,一点都不开窍。”
黄少萍压根儿就不想找她李芍红,于是她生气道:“李芍红都伤心得晕过去了好几次,我还能找她吗?我就不和你这个小屁孩瞎掰扯了,以后要是还这样,姐姐就不再理你了。”说完便速即离开了上官伯达。
伯达怕黄少萍太过难受,为此,他无比大声地保证道:“放心,等吴伯父的七七过后,我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都告诉给你的吴大哥和李大姐的。”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黄少萍越说不见吴言信,她就越发想见他,可吴大哥是学姐李芍红的未婚夫,自己又怎能这么不知羞耻地想念着他,再说自己都在学姐的面前保证过不会和她争老公,若是不节制自己的愚蠢、蒙昧的无知行为,给父亲知道,那父亲也不会绕过你黄少萍的,父亲身为书院院长,本应事事做人标杆,处处为人楷模,那李云民员外与父亲是三十多年的好朋友,若是自己和吴大哥也有一腿……黄少萍不敢想象结果如何,可一到晚上,更是遭罪,她常常是争着双眼等着天亮。
见女儿眼帘下垂,脸色蜡黄且消瘦许多。黄明无比心疼地询问道:“女儿近来可否身体不适?倘若有恙,就不能隐瞒,而理应亟需告诉父亲。”
黄少萍强笑道:“又怎么会呢?父亲放心好了,女儿身体棒棒,吃嘛嘛香。”
女儿越是这样说,黄明就越是放心不下,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去问问和她同去邵武东关的上官伯达。
伯达虽说只有十三岁,可男女之间的一些事情还知道了不少,他告诉院长,少萍姐定然是想着吴大哥,都想成了相思病。
黄明一听,心里慌了,这还得了,要是让李云民知道了此事,我黄明就没脸再见老朋友,对此,他连忙追问上官伯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事情,我怎么就一点也没觉察。”
“早就开始了,少萍姐虽然嘴硬不肯承认,但我知道,她处处都护着吴大哥。”
黄明猛然想起了吴言信父亲去世出殡的那一天,照理说,年轻人都怕去喝死了人的白喜酒,更何况吴正达是个未及花甲的短命人,若是个男汉那还说得过去,可少萍就是个花季少女,要不是心里有他吴言信,女儿也万万不会瞒着父亲,邀上伯达,从和平书院赶来邵武东关……
“院长,您可不能告诉少萍姐姐,说是我上官伯达给告的密,否则,我这个‘叛徒’,在众人的面前就抬不起头了。”
“放心吧!会烂在肚里的,不过,我可告诉你一件大喜事,南京画院的李朗院长已将入取通知书送到了我这里,过些时间,我黄明会亲自送你去南京。”
“这又怎么行?您是我们和平书院的院长,没有时间送我上官伯达去南京,再说,这推荐之情都难以报答,还哪敢再次麻烦院长。”
“是我们书院写的推荐报告,打报告的人就是伯达的书画先生黄季,当然,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福建的朱全大人,这个名额难得,因此就是再忙,我也得去,你三岁就没有父亲,母亲又身体不好,别人送你,我还放心不下,况且,我和李朗院长还算是有点儿交情,等你那边的事都安排好了,我再赶回和平书院也不算迟。”
上官伯达连忙跪地,他含着热泪呜呜咽咽地抽噎道:“院长,您和朱大人的大恩大德,我上官伯达是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
黄明急忙扶起伯达,细声说道:“别这样,只要你学习上进,就是对他朱全大人和我黄明的最好报答。”
且说,吴言信在父亲七七过后便与未婚妻李芍红一起返回了和平书院,在得知伯达的喜讯之后,吴言信高兴非常,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邋遢道长不远千里送来的那封无字书信,于是,他瞒着大家和上官伯达一起来到了和平坎下,希望能顺利解疑难问题。
上官伯达的母亲因身体抱恙长年卧床,坎下的乡亲便一起资助他们母子,尤其是隔壁张家更是细心体贴,因而两家关系极其不凡,可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吴言信先是拜会了伯达的母亲黄氏。见来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黄氏极为高兴地微笑说道:“听伯达说,你们在院长的家里同睡一铺,想必感情也非同一般,既然来了,就直言不讳,只要是我知道的,就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没想到,伯达的母亲如此干脆,正当吴言信要说一些感激之类的话语,以示谢意之时,黄氏却面对伯达轻声说道:“快去吧,那廖小英经常照顾母亲,既然儿子回家了,就得要去看看人家,做人要知道感恩戴德,为了母亲,她小英可没少受气……”
“母亲,那我去了,您可要把自己知道的秘密全都告诉给吴大哥。”
黄氏点了点头,道:“那是当然,既是君宝写来的书信,想必他也不会责怪母亲。”
待儿子走出了房门,黄氏就一五一十地向吴言信介绍了邋遢道长张君宝。
“张君宝从小就开始叛逆,不好好做事,成天痴迷幻术、炼就仙丹,一门心思想要得道成仙,因而他常常惹得长辈们生气、难受,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给君宝找了个媳妇,谁知,他却净身出户,一去不返。后来得知是伯达的爷爷帮他逃走,于是,张家人就把伯达爷爷打的遍体鳞伤,还将他送进了和平县衙。之后,遇上朝廷大赦,伯达爷爷回到了坎下。可是张家的人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仇恨沿续到了伯达的父亲,而就在伯达三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因和张家有了口舌之争,被张家的人给活活打死,虽然张家人也受到相应惩罚,可我却因太过悲伤,昏倒在地,从此落下半身不遂的坏毛病。也不知是君宝成为明朝的功臣,还是张家人良心发现,此后张家善待我们孤儿寡母,而君宝也偶尔会在清明、中元、冬至等节日时间,到他的祖辈和伯达爷爷、父亲的墓地上去添土、祭扫,每次都是来无影,去无踪,他不去见自己的族人,却偏偏会来见我一个瘫痪的妇人,每次都带来钱粮和药物,久而久之,我发现了君宝一个秘密,他常会拿着无字的书信,在火光上慢慢摇摆,这个秘密,它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按照黄氏的说法,吴言信果然看见了那封无字书信里的“龙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