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十九)番外——历史的回想(十七)
    舍生取义,还是苟且偷生?——五胡十六国时期大界之战的若干“谜题”

    谜题四、一帝一后,大账里的语言交锋,透露了什么信息?

    (续前文)

    (十)

    后秦皇帝姚苌被宁死不屈、刚烈决绝的毛皇后着实惹毛了!他本就是随性为之的人,视伦常道义纯粹是“拿来主义”,适合便用,认为不适合的便弃之如弊履,毫不在意。他曾经对劝谏他的太子姚兴说:“你老子我打天下,不拘常理,不畏人言,任人评说,只要能够夺取天下,稳定江山,我不在意背负千古骂名。你以后守江山,不要和我学,不能像我一样,那些劳什子的纲常伦理,还是要讲究的。”

    笔者在这里插入评论——说起来,姚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当中,可算“奇葩”一朵。其人行事,不拘“常理”,随意为之,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没有什么为人处世和作为帝王所必须恪守的准则与道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厚颜无耻”,视伦常世俗如无物,其行为经常出人意表,令人“汗颜”与不齿,啼笑皆非。不过,这倒不能抹杀他乘天下大势,以独特的魄力与计谋本领,开创一个帝国的业绩。古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也许姚苌算是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这句名言。然而功过两分,在当时和后人看来,其言其行,某些方面确属“乖张”,一些过往经历和表现,令忠臣义士和恪守节操的人十分不齿与鄙夷。正如毛皇后遇害前所说——“姚苌,汝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岂汝容乎?!”首先是背叛秦国,自立弑君,其次色欲迷墙,被严词痛斥后恼羞成怒,对皇后施以裸刑,这两件事确实是姚苌人生当中的重大“污点”。要知道故主大秦天王苻坚对姚苌信重有加,以龙骧将军衔赐予,并勉励他说,当年我就是靠着龙骧将军起家夺得天下的,今天我把这个职位赐予你,你好好干吧。期望殷殷。虽然苻坚有些妇人之仁,对姚苌等异族缺乏警惕之心,一味宽厚,不像他的丞相王猛那般清醒而戒备,但其仁义厚待,礼贤下士,不失明君风采气度,最后落败,有主客观因素和运气成分,甚为可惜。而姚苌忘恩负义,谋反自立,逼死恩主,后来还掘墓鞭尸,其行为实在为天下有识之士所鄙视与愤恨。而对毛皇后“因爱生恨”,疯狂凌辱报复,更是下作无耻,令人愤慨。其实,姚苌自己心里也明白,他的这些作为不得人心,属于“大逆不道”和“小人恣肆”,内心深处,也存有忌讳与不安。否则,他就不会疑神疑鬼,以为天王苻坚的魂魄来找他算账,在皇宫内让人“驱鬼”,以至于被内官“误操作”,“矛中下体,血流不止,后病故。”不做亏心事,不怕鬼上门。姚苌对天王和毛皇后做下不忠不义无耻下流之事,最终也食了自己种下的“因果”。只是可惜了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贞烈忠义、健美英武的女中豪杰皇后,如此悲壮惨烈就义,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惆怅不已。

    还有个“轶闻”事例,很能说明姚苌这个皇帝的为人。

    姚苌弑主自立之后,有次和群臣宴饮。席间,因为这里有很多“收编”过来的前秦旧臣,他看到这些人,不知发什么癫,忽然来了一句:

    “诸卿皆与朕北面秦朝,今忽为君臣,得无耻乎?”——

    哎,皇帝我和你们这些大臣,以前都是效忠秦国的,现在你们怎么做了我的臣子,你们不感到羞耻吗?

    这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赵迁,回答他:

    “天不耻以陛下为子,臣等何耻为臣。”——

    老天爷都不因为陛下做了天子而感到羞耻,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有什么羞耻可言呢?

    关键是姚苌听了赵迁的回答,毫不介意,反而洋洋得意,继续歌舞畅饮,宴席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后人评论:“我们两晋十六国之一、后秦君主的精神状态就是这么圣质如初!”

    姚苌的为人行止可见一斑。

    在恼羞交加之下,皇帝姚苌对坚贞不屈、誓死不从的毛皇后施以了令人发指的“极刑”,他本想就在大账内开始“行刑示众”,自己也最后一睹这世所罕有的矫健美体,总算是顾及皇帝身份和一些大臣的不虞之色,示意卫士将毛皇后推出大账。他命令大将姚方成作为监刑官。姚方成得此“美差”,内心大喜过望,深以皇帝陛下看重自己这个近支族人,将如此“重任”赋予自己,“感奋莫名”,接令施礼,桀桀急促出账而去。

    皇帝姚苌温言褒奖了飞身救主的书记官一番,借此机会,仿佛忘记了刚才自己的所作所为,又一本郑重地告诫群臣:

    “众卿,寡人虽然如此处置这伪秦皇后,但其风骨气节,义烈忠贞,卓然可敬,当为汝等楷模。”

    众臣忙不迭地连连称是。

    此刻帐外,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后秦军兵鼓噪狂呼之声,声浪之波,此起彼伏,间或,还夹杂着混乱不羁的谩骂、口哨与浪笑,刺耳而狂野。

    尹炜等几个随军大臣,微微皱眉。

    大案后的皇帝姚苌,神色不变,正襟危坐,置若罔闻。

    足足有一个时辰,帐外才传来脚步声。监刑官姚方成带着一名金甲卫士,进得帐来,向皇帝姚苌禀报,对伪秦皇后的裸刑枭首已毕,请皇帝陛下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