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情感
一直认为喝咖啡是一种极奢侈的享受,尽管骨子里对咖啡的浓香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常常觉得生活很美好,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几样东西,我是没有任何免疫力的:香味(包括茶、咖啡与醇酒)、嗓音、美食、小孩、小狗和爱。然而我与咖啡之间,就像泰戈尔所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对咖啡感兴趣,是因为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因为轻舞飞扬,于是知道咖啡分为卡布基诺、摩卡咖啡、蓝山咖啡……并因此而深爱上了咖啡色。第一次进咖啡馆,是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文学杂志的主编和我谈兼职及稿酬的事宜。见面的场面有点像言情小说的经典模式,又有点像80年代的相亲,约好了见面的地点在××咖啡馆,他说他会拿着他出版的那本杂志,结果自己在进咖啡馆之前的一秒钟,看到一位清瘦儒雅的中年男子手拿杂志走在自己前面,于是毫不犹豫地走到他面前,微笑着和他说“你好”。服务生问喝哪种咖啡,因为喜欢轻舞飞扬对卡布基诺的形容,毫不犹豫地说:“卡布基诺,谢谢。”结果端上来发现奶油竟然这样厚,马上倒了胃口——平生最讨厌吃奶油和甜品。一个晚上谈了什么后来全部忘记了,只记得到了最后,一是出于礼貌,二是以自己每月的生活费衡量,感觉不喝掉这杯58元的奶油咖啡实在浪费,于是大口喝下,结果回到寝室,半夜三点钟仍然没有睡着觉,也就是那一次,做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说没事,咖啡喝多了。后来才知道,不是喝得多,而是磨制的咖啡,太醇了,以我的心脏,是承受不起的。从此对晚上喝咖啡心有余悸,却不可救药地对咖啡的香味上了瘾。
大学时同寝室一位同学,平生两大最爱:咖啡与书。一天至少三包速溶咖啡,一天不喝咖啡就会哈欠连天。所以她来家里玩,做医生的老公见了她这个样子,不断告诫我,不许喝咖啡,否则就会像她这样。而不会放纵自己对咖啡的欲望,并不是因为老公的语重心长,却是因为怕咖啡喝多了自己变成黄脸婆和一口咖啡牙。然而家中只要没有咖啡,就会去买好,放在透明的橱里,看着,也是一种享受。
没有缘分在味觉上饕餮,却可以在精神上与之遭遇。咖啡对于西方人,就仿佛茶对于东方人,是一种可以充分承载情感的饮料,尤其是那种醇厚的情感。这种优势,是现在最火的饮料广告都无法企及的。所以咖啡和茶可以谈文化,而可口可乐和雪碧的广告就只能在一个“爽”字上做文章。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很多咖啡馆,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自己去咖啡馆,常常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有一个温暖的地方与朋友聊天,所以从无闲情去感受咖啡。然而,生命中的很多个偶然,常常会定格一个瞬间。在初冬晚上9点的路上突发哮喘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匆忙之中,进了旁边的星巴克,一房间的咖啡香,让自己倍感温暖,就像做出决定的身边的这个人。第一次进咖啡馆只为喝咖啡而不为说话,于是好好学习了一下关于咖啡的理论:咖啡的水温、煮制的时间、咖啡豆的保存、咖啡的种类、咖啡的特质、咖啡豆的研磨……在指南上特别指出了一则关于咖啡研磨的错误说法:“If I grind finer,I can use less.”(如果我研磨得较细,便可以减少咖啡粉的用量。)指南中说:“这样的想法或许是造成许多咖啡难喝的原因,一定份量的咖啡,只能泡出的好咖啡是固定的,磨得太细,只会释放出咖啡中的苦味。”后面继续解释道:“这可说是一道化学问题。当您冲泡咖啡时,是试图从咖啡粉中萃取出适当比例的成份,将它释放到水中。萃取过少的话,您会错失咖啡中的精华;萃取过度的话,您就会喝到咖啡中的苦味。”——就像情感。
两个人之间,大家常常认为,如果我放很多时间在他的身上,如果我对他很用心,如果我盯得紧一些,看得严一些,感情就会稳定,就像那种错误的咖啡研磨方法——为了达到希望的质地,研磨的较细,便可以给自己的味道上一个保险。而结果是,这样的方法,“是造成很多咖啡难喝的原因”。一份相濡以沫的情感,是需要理性和智慧的。漠不关心,必然不会成就情感的醇厚;但如果过度紧张和过分琐碎或者过分要求,“萃取过度”,结果,必然如研磨过细的咖啡一般,只能喝到其中的苦味。情感,是潘多拉魔盒中对人类最致命的一道魔咒,它是人类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轻。面对它,我们常常手足无措,所谓“此情若是久长时”,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所谓“共粉泪,雨簌簌”……正如林清玄所说:“情何以可逃呢?”
幸好,我们的生命中,还有咖啡。
对咖啡感兴趣,是因为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因为轻舞飞扬,于是知道咖啡分为卡布基诺、摩卡咖啡、蓝山咖啡……并因此而深爱上了咖啡色。第一次进咖啡馆,是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文学杂志的主编和我谈兼职及稿酬的事宜。见面的场面有点像言情小说的经典模式,又有点像80年代的相亲,约好了见面的地点在××咖啡馆,他说他会拿着他出版的那本杂志,结果自己在进咖啡馆之前的一秒钟,看到一位清瘦儒雅的中年男子手拿杂志走在自己前面,于是毫不犹豫地走到他面前,微笑着和他说“你好”。服务生问喝哪种咖啡,因为喜欢轻舞飞扬对卡布基诺的形容,毫不犹豫地说:“卡布基诺,谢谢。”结果端上来发现奶油竟然这样厚,马上倒了胃口——平生最讨厌吃奶油和甜品。一个晚上谈了什么后来全部忘记了,只记得到了最后,一是出于礼貌,二是以自己每月的生活费衡量,感觉不喝掉这杯58元的奶油咖啡实在浪费,于是大口喝下,结果回到寝室,半夜三点钟仍然没有睡着觉,也就是那一次,做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说没事,咖啡喝多了。后来才知道,不是喝得多,而是磨制的咖啡,太醇了,以我的心脏,是承受不起的。从此对晚上喝咖啡心有余悸,却不可救药地对咖啡的香味上了瘾。
大学时同寝室一位同学,平生两大最爱:咖啡与书。一天至少三包速溶咖啡,一天不喝咖啡就会哈欠连天。所以她来家里玩,做医生的老公见了她这个样子,不断告诫我,不许喝咖啡,否则就会像她这样。而不会放纵自己对咖啡的欲望,并不是因为老公的语重心长,却是因为怕咖啡喝多了自己变成黄脸婆和一口咖啡牙。然而家中只要没有咖啡,就会去买好,放在透明的橱里,看着,也是一种享受。
没有缘分在味觉上饕餮,却可以在精神上与之遭遇。咖啡对于西方人,就仿佛茶对于东方人,是一种可以充分承载情感的饮料,尤其是那种醇厚的情感。这种优势,是现在最火的饮料广告都无法企及的。所以咖啡和茶可以谈文化,而可口可乐和雪碧的广告就只能在一个“爽”字上做文章。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很多咖啡馆,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自己去咖啡馆,常常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有一个温暖的地方与朋友聊天,所以从无闲情去感受咖啡。然而,生命中的很多个偶然,常常会定格一个瞬间。在初冬晚上9点的路上突发哮喘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匆忙之中,进了旁边的星巴克,一房间的咖啡香,让自己倍感温暖,就像做出决定的身边的这个人。第一次进咖啡馆只为喝咖啡而不为说话,于是好好学习了一下关于咖啡的理论:咖啡的水温、煮制的时间、咖啡豆的保存、咖啡的种类、咖啡的特质、咖啡豆的研磨……在指南上特别指出了一则关于咖啡研磨的错误说法:“If I grind finer,I can use less.”(如果我研磨得较细,便可以减少咖啡粉的用量。)指南中说:“这样的想法或许是造成许多咖啡难喝的原因,一定份量的咖啡,只能泡出的好咖啡是固定的,磨得太细,只会释放出咖啡中的苦味。”后面继续解释道:“这可说是一道化学问题。当您冲泡咖啡时,是试图从咖啡粉中萃取出适当比例的成份,将它释放到水中。萃取过少的话,您会错失咖啡中的精华;萃取过度的话,您就会喝到咖啡中的苦味。”——就像情感。
两个人之间,大家常常认为,如果我放很多时间在他的身上,如果我对他很用心,如果我盯得紧一些,看得严一些,感情就会稳定,就像那种错误的咖啡研磨方法——为了达到希望的质地,研磨的较细,便可以给自己的味道上一个保险。而结果是,这样的方法,“是造成很多咖啡难喝的原因”。一份相濡以沫的情感,是需要理性和智慧的。漠不关心,必然不会成就情感的醇厚;但如果过度紧张和过分琐碎或者过分要求,“萃取过度”,结果,必然如研磨过细的咖啡一般,只能喝到其中的苦味。情感,是潘多拉魔盒中对人类最致命的一道魔咒,它是人类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轻。面对它,我们常常手足无措,所谓“此情若是久长时”,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所谓“共粉泪,雨簌簌”……正如林清玄所说:“情何以可逃呢?”
幸好,我们的生命中,还有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