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搬家
第十章
父亲出院了。他在大姐家只住了一个晚上,坚持要回老家去。这段时间,我们姐弟已经商量好了,这次趁着父亲生病的机会,一定要把他和母亲接到城里来生活。因为只有我住的是楼房,冬季集体供暖。考虑到父亲大病初愈,母亲有肺心病,让他们先跟我住。我们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挨次看了看我们,严肃地说:只要你们商量通了,不闹意见,我们怎么都行。丑化说在前头,如果因为照顾我们,打扰了你们的生活,让你们感觉不方便。我们宁可不到城里来。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大姐,笑着对父亲说:放心吧,法律都规定了,赡养父母,是儿女应尽的义务。我们闹意见,你就去法院告我们。
我以为这件事就算定了,父亲已经在城里,再去车回老家把母亲接来就行了。没想到在父母心里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故土难离,对于父母来说,行将暮年,却要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家,离开那块深情地土地和熟悉的乡亲,他们非常难受,难以割舍。父亲执意回家跟乡亲们告个别。父亲说:搬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要回去收拾一下那些家当,看看哪些该扔,哪些该留,哪些该送人。我说:你什么都不要留,你那些家什,带到城里来也用不上。你们来了缺什么,我们再买。父亲说:买买买,一张嘴就是买,你看你们有钱哩。我这次住院,我问你们花了多少钱,你们都不说,我也知道不是小数目,可不敢再累尅你们了。我们来了,能不花你们的就不花你们的。
父亲回家以后,村里很快都知道了他要搬家的消息。街坊四邻纷纷前来探望,向他们表示祝贺。云虎娘老了,还是那么没心没肺快人快语,她对我父母说:这满村子谁有你们老俩有福,也不知道你们上辈子积了什么德,修下了这么几个好孩子。我看你们这五官长得也不怎么好看啊。母亲笑呵呵地说:现下这么说了,你忘了没?以前我们遭难过苦光景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云虎娘说:那时候,我看你们过日子那么艰难,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苦熬着供孩子读书,就劝你们别让他们念书了,让他们去打工。我寻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哪个鸟儿不盘个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干嘛非要供他们读书。现在看起来,还是你们有远见。
父母和乡亲们亲切地闲聊着,大家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日子过久了,谁都有谁的个性,谁都不是说话办事的把式,平常里难免为个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个小矛盾,生个小闲气,心里有点小隔阂。这时候都把这些事情忘了,想到以后见面少了,想在一起扯个闲话都成了一种奢望,心里多少有些依依不舍。父亲把一些用不着的家当,看谁需要就送给谁,他对大家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说话嘴不把门,你们不要放在心上。以后到了城里就去找我,我请你们喝酒。大家纷纷说:一定一定,以后你回村里来,就到我们家里落脚吃饭。
父亲把村子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以后,打电话给我们。他说我们平日都忙,耽误我们的工作,就选了一个星期天搬家。在电话中,父亲让大姐召集大家,让我们姐弟都带着爱人和孩子回老家去。我们全家人回村里团聚,一年也只要一次,那就是春节的时候。父亲这时候要我们回去,可以想见搬家这件事在他心里有多么隆重。我们回去以后,父亲先是领着我们到山里去。他翻山越岭,把家里那些土地一块块儿地指给我们,他怕我们忘了那些土地的位置,父亲说:做人不能忘本。你们有命脱离了土地,吃了商品粮。但是你们永远都不要忘了这些土地。我和你娘没日没夜地劳动,就是用这些土地种出来的粮食,供你们念的书。说起这,还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如果不改革,不单干,大家还在生产队里一起瞎混,我和你娘再卖命干活,年终结算我们还是欠生产队的决算款,我们是供不起你们读书的。我们听了都为之动容,对这些土地肃然起敬,如同敬重我们的父母。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实行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制,兴起了破产风潮,单位职工下岗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社会想象。银行也与时俱进,深化金融改革,剥离不良资产,搞起了减员增效。从1997年开始,不过五六年,连裁员带内退,走了五六十人,搞得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人。二哥从部队回来,分在农业局一个下属单位,也按月发不了工资。父亲知道我们的情况,他望着这些土地,对我们说:既然你们到了外面工作,就不要偷懒,好好混。但是,你们也不要害怕,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我们有这些地,就饿不死。父亲蹲在兔坡沟那块肥沃的土地上,对我们说:这块地最好,土壤最肥沃,就这一块地,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棒子,打得粮食够我们全家人一年吃了。我说:这块地在半山沟里,上上下下没有正经道儿,车子过不来,种地很费事。父亲说:你们念书不在家,每年割麦,掰棒子,都是我和你娘一趟趟地背到山顶上去的。说着话,父亲伸手抓了一把地里的土,装在棉大衣口袋里,对大姐说:我带一把土走,洒在你家院子里的菜园里。以后,我不能种地了,我给你们种菜。你们就不用花钱买了。
那天中午,我们吃的饺子。吃饺子就酒,越过越有。大姐夫嘱咐父亲忌酒,但是父亲不依不饶。父亲说:我不喝,我倒一杯,闻闻味儿不行啊!我们拗不过他,给他倒了一小杯慢慢抿着。房顶上铺的芦苇薄腐朽破损了,掉下来几粒土坷垃落在饭桌上,父亲抬起头,看着烟熏火燎的四壁,对我们说:这几间房是1976年盖的,盖房的石头是我一块块从山坡上打来的,前墙砌的红砖是我起窑自己烧的,檩条是你姥爷赶庙会帮着买的,使人管饭用的白面是你娘到城南平原村地里拾的麦子。乡亲们体谅我们过得艰难,帮忙盖饭子的时候,都不磨洋工,加班加点,三天就盖好了。到今天我们住了27年。27年来村里许多人家都盖了新房,而且拆了盖,盖了拆,翻腾了好几回,都是为了给孩子娶媳妇。我和你娘就用这三间房娶了两房儿媳妇,村里人都羡慕。说起这,我和你娘就很自豪。母亲看了看二嫂和小霞,笑着说父亲:你以为那是你的本事?是我们亲家们开通,俩媳妇儿懂事,不给我们要,给你要你也得盖。父亲笑了:你娘说得对,我们这个家能够翻身兴旺,都是你们带来的福气。二嫂和小霞就笑。父亲对我和二哥说:我给你们说,你们一定要善待她们,不兴欺负她们,她们不图仨不图俩,能进我们家门,就很委屈了。在我和你娘心里,她们不是儿媳妇,她们是宝贝闺女。母亲说:我就喜欢闺女,不喜欢儿子。我原来两个闺女。现在我有四个闺女,你们可以不孝顺我们,但是不能和她们闹意见。我们也不图你们给我们买什么好吃的,好穿的,给我们多少钱花。你们相敬如宾,好好过日子,就是孝顺我们。听到相敬如宾这四个字,我不由得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大姐和大姐夫。自从父亲那天晚上说了那番话后,我就留了心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并非谁都不理谁,只是话是很少,面上的表情也很平静。大姐面冷心热,在我们面前一直保持严肃,我们都习惯了。但是大姐夫以前可是和蔼可亲,无拘无束的。记得那年他和大姐还没结婚,过年带着好酒到我们家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父亲喝醉了。大姐埋怨大姐夫,父亲却不在意,醉着红脸膛,摸着大光头咧着嘴呵呵直笑。如今在饭桌上,大姐夫很少说话,喝酒一点都不主动。大姐夫见我看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端起酒杯,笑着对我三姐夫说:来吧,咱们哥俩赶快敬爹娘一杯吧,我怎么听着这里面没我们俩的事,好像我们是外人呢。三姐夫马上举起酒杯说:是啊,我们也没有少给家里帮着干活,对这个家也是鞠躬尽瘁,做了许多贡献啊。父亲大笑:是啊是啊,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在我们眼里你们跟亲儿子一样。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伸出手掌挺着四个手指头说:我有福气,我有四个儿子,四个闺女。三姐夫嘴甜:我们有你们这么好的爹娘,我们也有福。来,我们一齐敬爹娘。
敬过父母,我把桌上的空酒杯一一倒满,提议大家给大姐和大姐夫敬酒。我先端起来自己的酒杯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对说:大姐,不是我喝酒说话,实在是没有你的付出,我们这个家到不了现在,都说长兄如父,你是长姐如母。还有你,大姐夫,谢谢你对我大姐的理解,帮他一起撑着我们这个家。现在我们都成家立业了,不是我们翅膀硬了,不需要你们管了,你们该管还得管,但是,你们不要像以前那样光管我们了,希望今后你们多管你们自己,多关心一下你们自己,毕竟你们生活美满幸福,也是我们这些弟弟妹妹最大的心愿。这时候,除了父母,大家都站了起来一齐敬酒。大姐眼含热泪,把酒喝了。大姐夫随后也一饮而尽。父亲和母亲眼中也闪起激动的泪花。父亲向我示意,对我的做法表示赞许。
吃过饭,我们就要离开这个家走了。父亲亲自锁好栅栏门,恋恋不舍地望着里面。母亲说:你快走吧,实在想了,你再回来。我们家住在村南河滩边上,为了给孩子娶媳妇儿,云虎家和阿九家先后在我们家西边盖了新房,从村里搬了出来。我们过河的时候,阿九爸站在大门口向这边张望,父亲站住了,愣了一下对我们说:你们等一下,我过去给吉祥叔说一声。阿九爸名字叫田吉祥。我怔了怔说:我跟你去吧。这么多年,因为阿九,我们两家几乎是断了往来。父亲给阿九爸打招呼,阿九爸迟疑了一下也迎了上来。父亲说:吉祥叔,我走了。阿九爸说:我们俩调了个儿,以前我在城里,现在退休了回到了村里。以前你在村里,现在要去城里了。以前你受苦,现在你享福了。父亲说:你以为我是去享福,我觉得我是去遭罪。城里哪有村里空气好,呆着敞亮。阿九爸说:这也由不得你了。儿女在哪儿,你就在哪儿。父亲说:你说得是,就是不在一起,儿女在哪儿,心也在哪儿。我怕父亲感情冲动说起阿九,急忙拦住了他,我对阿九爸说:吉祥爷,以后你有什么事,用得着我们你就说话。这时候,姐姐哥哥也都围过来。他们都说:是啊,以后你到城里,有事就找我们。阿九爸连连点着头说:会的会的。
父亲出院了。他在大姐家只住了一个晚上,坚持要回老家去。这段时间,我们姐弟已经商量好了,这次趁着父亲生病的机会,一定要把他和母亲接到城里来生活。因为只有我住的是楼房,冬季集体供暖。考虑到父亲大病初愈,母亲有肺心病,让他们先跟我住。我们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挨次看了看我们,严肃地说:只要你们商量通了,不闹意见,我们怎么都行。丑化说在前头,如果因为照顾我们,打扰了你们的生活,让你们感觉不方便。我们宁可不到城里来。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大姐,笑着对父亲说:放心吧,法律都规定了,赡养父母,是儿女应尽的义务。我们闹意见,你就去法院告我们。
我以为这件事就算定了,父亲已经在城里,再去车回老家把母亲接来就行了。没想到在父母心里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故土难离,对于父母来说,行将暮年,却要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家,离开那块深情地土地和熟悉的乡亲,他们非常难受,难以割舍。父亲执意回家跟乡亲们告个别。父亲说:搬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要回去收拾一下那些家当,看看哪些该扔,哪些该留,哪些该送人。我说:你什么都不要留,你那些家什,带到城里来也用不上。你们来了缺什么,我们再买。父亲说:买买买,一张嘴就是买,你看你们有钱哩。我这次住院,我问你们花了多少钱,你们都不说,我也知道不是小数目,可不敢再累尅你们了。我们来了,能不花你们的就不花你们的。
父亲回家以后,村里很快都知道了他要搬家的消息。街坊四邻纷纷前来探望,向他们表示祝贺。云虎娘老了,还是那么没心没肺快人快语,她对我父母说:这满村子谁有你们老俩有福,也不知道你们上辈子积了什么德,修下了这么几个好孩子。我看你们这五官长得也不怎么好看啊。母亲笑呵呵地说:现下这么说了,你忘了没?以前我们遭难过苦光景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云虎娘说:那时候,我看你们过日子那么艰难,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苦熬着供孩子读书,就劝你们别让他们念书了,让他们去打工。我寻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哪个鸟儿不盘个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干嘛非要供他们读书。现在看起来,还是你们有远见。
父母和乡亲们亲切地闲聊着,大家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日子过久了,谁都有谁的个性,谁都不是说话办事的把式,平常里难免为个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个小矛盾,生个小闲气,心里有点小隔阂。这时候都把这些事情忘了,想到以后见面少了,想在一起扯个闲话都成了一种奢望,心里多少有些依依不舍。父亲把一些用不着的家当,看谁需要就送给谁,他对大家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说话嘴不把门,你们不要放在心上。以后到了城里就去找我,我请你们喝酒。大家纷纷说:一定一定,以后你回村里来,就到我们家里落脚吃饭。
父亲把村子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以后,打电话给我们。他说我们平日都忙,耽误我们的工作,就选了一个星期天搬家。在电话中,父亲让大姐召集大家,让我们姐弟都带着爱人和孩子回老家去。我们全家人回村里团聚,一年也只要一次,那就是春节的时候。父亲这时候要我们回去,可以想见搬家这件事在他心里有多么隆重。我们回去以后,父亲先是领着我们到山里去。他翻山越岭,把家里那些土地一块块儿地指给我们,他怕我们忘了那些土地的位置,父亲说:做人不能忘本。你们有命脱离了土地,吃了商品粮。但是你们永远都不要忘了这些土地。我和你娘没日没夜地劳动,就是用这些土地种出来的粮食,供你们念的书。说起这,还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如果不改革,不单干,大家还在生产队里一起瞎混,我和你娘再卖命干活,年终结算我们还是欠生产队的决算款,我们是供不起你们读书的。我们听了都为之动容,对这些土地肃然起敬,如同敬重我们的父母。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实行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制,兴起了破产风潮,单位职工下岗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社会想象。银行也与时俱进,深化金融改革,剥离不良资产,搞起了减员增效。从1997年开始,不过五六年,连裁员带内退,走了五六十人,搞得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人。二哥从部队回来,分在农业局一个下属单位,也按月发不了工资。父亲知道我们的情况,他望着这些土地,对我们说:既然你们到了外面工作,就不要偷懒,好好混。但是,你们也不要害怕,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我们有这些地,就饿不死。父亲蹲在兔坡沟那块肥沃的土地上,对我们说:这块地最好,土壤最肥沃,就这一块地,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棒子,打得粮食够我们全家人一年吃了。我说:这块地在半山沟里,上上下下没有正经道儿,车子过不来,种地很费事。父亲说:你们念书不在家,每年割麦,掰棒子,都是我和你娘一趟趟地背到山顶上去的。说着话,父亲伸手抓了一把地里的土,装在棉大衣口袋里,对大姐说:我带一把土走,洒在你家院子里的菜园里。以后,我不能种地了,我给你们种菜。你们就不用花钱买了。
那天中午,我们吃的饺子。吃饺子就酒,越过越有。大姐夫嘱咐父亲忌酒,但是父亲不依不饶。父亲说:我不喝,我倒一杯,闻闻味儿不行啊!我们拗不过他,给他倒了一小杯慢慢抿着。房顶上铺的芦苇薄腐朽破损了,掉下来几粒土坷垃落在饭桌上,父亲抬起头,看着烟熏火燎的四壁,对我们说:这几间房是1976年盖的,盖房的石头是我一块块从山坡上打来的,前墙砌的红砖是我起窑自己烧的,檩条是你姥爷赶庙会帮着买的,使人管饭用的白面是你娘到城南平原村地里拾的麦子。乡亲们体谅我们过得艰难,帮忙盖饭子的时候,都不磨洋工,加班加点,三天就盖好了。到今天我们住了27年。27年来村里许多人家都盖了新房,而且拆了盖,盖了拆,翻腾了好几回,都是为了给孩子娶媳妇。我和你娘就用这三间房娶了两房儿媳妇,村里人都羡慕。说起这,我和你娘就很自豪。母亲看了看二嫂和小霞,笑着说父亲:你以为那是你的本事?是我们亲家们开通,俩媳妇儿懂事,不给我们要,给你要你也得盖。父亲笑了:你娘说得对,我们这个家能够翻身兴旺,都是你们带来的福气。二嫂和小霞就笑。父亲对我和二哥说:我给你们说,你们一定要善待她们,不兴欺负她们,她们不图仨不图俩,能进我们家门,就很委屈了。在我和你娘心里,她们不是儿媳妇,她们是宝贝闺女。母亲说:我就喜欢闺女,不喜欢儿子。我原来两个闺女。现在我有四个闺女,你们可以不孝顺我们,但是不能和她们闹意见。我们也不图你们给我们买什么好吃的,好穿的,给我们多少钱花。你们相敬如宾,好好过日子,就是孝顺我们。听到相敬如宾这四个字,我不由得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大姐和大姐夫。自从父亲那天晚上说了那番话后,我就留了心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并非谁都不理谁,只是话是很少,面上的表情也很平静。大姐面冷心热,在我们面前一直保持严肃,我们都习惯了。但是大姐夫以前可是和蔼可亲,无拘无束的。记得那年他和大姐还没结婚,过年带着好酒到我们家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父亲喝醉了。大姐埋怨大姐夫,父亲却不在意,醉着红脸膛,摸着大光头咧着嘴呵呵直笑。如今在饭桌上,大姐夫很少说话,喝酒一点都不主动。大姐夫见我看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端起酒杯,笑着对我三姐夫说:来吧,咱们哥俩赶快敬爹娘一杯吧,我怎么听着这里面没我们俩的事,好像我们是外人呢。三姐夫马上举起酒杯说:是啊,我们也没有少给家里帮着干活,对这个家也是鞠躬尽瘁,做了许多贡献啊。父亲大笑:是啊是啊,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在我们眼里你们跟亲儿子一样。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伸出手掌挺着四个手指头说:我有福气,我有四个儿子,四个闺女。三姐夫嘴甜:我们有你们这么好的爹娘,我们也有福。来,我们一齐敬爹娘。
敬过父母,我把桌上的空酒杯一一倒满,提议大家给大姐和大姐夫敬酒。我先端起来自己的酒杯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对说:大姐,不是我喝酒说话,实在是没有你的付出,我们这个家到不了现在,都说长兄如父,你是长姐如母。还有你,大姐夫,谢谢你对我大姐的理解,帮他一起撑着我们这个家。现在我们都成家立业了,不是我们翅膀硬了,不需要你们管了,你们该管还得管,但是,你们不要像以前那样光管我们了,希望今后你们多管你们自己,多关心一下你们自己,毕竟你们生活美满幸福,也是我们这些弟弟妹妹最大的心愿。这时候,除了父母,大家都站了起来一齐敬酒。大姐眼含热泪,把酒喝了。大姐夫随后也一饮而尽。父亲和母亲眼中也闪起激动的泪花。父亲向我示意,对我的做法表示赞许。
吃过饭,我们就要离开这个家走了。父亲亲自锁好栅栏门,恋恋不舍地望着里面。母亲说:你快走吧,实在想了,你再回来。我们家住在村南河滩边上,为了给孩子娶媳妇儿,云虎家和阿九家先后在我们家西边盖了新房,从村里搬了出来。我们过河的时候,阿九爸站在大门口向这边张望,父亲站住了,愣了一下对我们说:你们等一下,我过去给吉祥叔说一声。阿九爸名字叫田吉祥。我怔了怔说:我跟你去吧。这么多年,因为阿九,我们两家几乎是断了往来。父亲给阿九爸打招呼,阿九爸迟疑了一下也迎了上来。父亲说:吉祥叔,我走了。阿九爸说:我们俩调了个儿,以前我在城里,现在退休了回到了村里。以前你在村里,现在要去城里了。以前你受苦,现在你享福了。父亲说:你以为我是去享福,我觉得我是去遭罪。城里哪有村里空气好,呆着敞亮。阿九爸说:这也由不得你了。儿女在哪儿,你就在哪儿。父亲说:你说得是,就是不在一起,儿女在哪儿,心也在哪儿。我怕父亲感情冲动说起阿九,急忙拦住了他,我对阿九爸说:吉祥爷,以后你有什么事,用得着我们你就说话。这时候,姐姐哥哥也都围过来。他们都说:是啊,以后你到城里,有事就找我们。阿九爸连连点着头说:会的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