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五)番外——历史的回想(三)
舍生取义,还是苟且偷生?——五胡十六国时期大界之战的若干“谜题”
(续前文)
二、信仰
在滔滔的长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绵绵的山脉里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
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
你燃烧自己 温暖大地
任自己成为灰烬
让一缕缕火焰 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倾诉
——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
生于“氐之崇望”家族的皇后,血脉里流淌着先辈和父亲忠君爱国、匡扶社稷的理想与信念,耳濡目染,接受的忠义节烈的汉族伦理教育,嫉恶如仇,不屈不挠,有着炽烈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始终如一的信仰坚持,即便是身临绝境,面对死生,也痴心不改,以身殉道。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操观与天下观,千年以来,秉持大节,宁死不屈,为史论大家们所赞颂与景仰!
自周朝建立,拟定周礼,作为天下人所共同遵循的节操信仰礼仪处世之道,即便是在春秋战国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的时期,也有着信仰坚定的世人所一以贯之、恪守不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爱家,忠君,孝道,对家国情怀和夫妻感情,有着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忠诚,守信,知恩图报,清高,自我修养,不因时局而改变,不以成败而论英雄,此风纯朴而非完全出于天性,实乃环境、教育、风气、个人素质所精心造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秉持做到,特别是刀斧加身,危及宝贵生命之际,能够视死如归,坚持信仰者,古来也稀少,尤为珍贵,为后人所赞颂,青史流芳。所以在春秋乱世里,尾生抱柱,信陵君窃符救赵,晋文公退避三舍,宋公不半渡而击而要堂堂正正对战的略显“迂腐”之举,凡此种种,都反映了一种价值观与信念。东汉时期义士尤多,被称自上古三代以来所罕见,多有为国家社稷而赴汤蹈火,身死殉国之仁人烈士,不像后来,世风日下。
皇后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乃至两晋南北朝,也极少数被敌方临阵处死的女子,其节气更是非比寻常!当然,本书中所描绘的,皇后因雪原遇险,被后来的皇帝夫君苻登所救,所产生的生死不渝、海枯石烂的深厚情感,有演绎的成分。不过以皇后骨子里的基因与血脉,她所接受的伦理教育与操守之道,背叛、委屈求生,屈膝投降这类行为,必定为她所不齿与不屑,即便是死,也不会苟且偷生,丧失气节。指云笑天道君在《东晋北府一丘八》的“忠义烈女死不屈”一节中,通过皇后自己的最后绝命宣言,表明了她的铮铮心志与信念——
“羌贼,你恩将仇报,举兵反叛,我父在时,恨不得食你肉,寝你皮!天王对你天高地厚之恩,你却背叛了他,最后还虐杀他,就在不久前,还虐待他的尸体,此等暴行,人神共愤,不要以为你靠着诡计和阴谋,靠着一时的运气,就可以永远胜利!”
“我夫君苻登,战无不胜,如同天神,他是天王的宗亲,是上天注定派来收拾你这个魔鬼的,虽有一时失利,但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羌贼,你靠武力、奸谋来征服别人,却无法收拾人心。你的部下,时时刻刻都想着脱离你的控制,无时无刻不想着起兵讨伐你这奸贼!这些年来,徐嵩、雷恶地、杨定这些人,哪个没有叛过你,没有自立过?你就算一时得逞,也终将国内四处义军奋起,最后灭亡!”
“哈哈哈哈,羌贼,你哪有这样的好心?你不过是企图要通过占有我,来收服河西陇右的人心罢了。我毛氏一族乃是上邽大族,世居陇右,为人所景仰,家父在这个乱世中,宁死不屈,持节守忠,更是千古流芳。你企图霸占我,一来是羞辱我的夫君,让大秦将士离心,二来是想拉拢陇右大族,兵不血刃地控制这个一直跟你作对的忠义之地。我告诉你,别妄想了!我就是死,也不会让你的奸谋得逞!你今天杀了我,我的忠义之名永存,陇右顾念我毛氏恩德的民众会继续跟你作战,反抗的!我的夫君,一定会为我报仇,我在天上,一定会看到你们姚氏全族灭亡的那一天!”
毛皇后的这番临终遗言,淋漓斥骂,决死不屈的意志表露无余,令人荡气回肠,精彩悲壮,所以笔者照录在此。史书上写到这一情节,碍于篇幅与客观性,不可能用如此惊炫的语言和描绘,只能以“吾天子后,岂为羌贼所辱,何不速杀我”,和“因仰天大哭曰:姚苌,汝前轼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岂汝容乎?!”来形容。
(续前文)
二、信仰
在滔滔的长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绵绵的山脉里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
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
你燃烧自己 温暖大地
任自己成为灰烬
让一缕缕火焰 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倾诉
——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
生于“氐之崇望”家族的皇后,血脉里流淌着先辈和父亲忠君爱国、匡扶社稷的理想与信念,耳濡目染,接受的忠义节烈的汉族伦理教育,嫉恶如仇,不屈不挠,有着炽烈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始终如一的信仰坚持,即便是身临绝境,面对死生,也痴心不改,以身殉道。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操观与天下观,千年以来,秉持大节,宁死不屈,为史论大家们所赞颂与景仰!
自周朝建立,拟定周礼,作为天下人所共同遵循的节操信仰礼仪处世之道,即便是在春秋战国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的时期,也有着信仰坚定的世人所一以贯之、恪守不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爱家,忠君,孝道,对家国情怀和夫妻感情,有着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忠诚,守信,知恩图报,清高,自我修养,不因时局而改变,不以成败而论英雄,此风纯朴而非完全出于天性,实乃环境、教育、风气、个人素质所精心造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秉持做到,特别是刀斧加身,危及宝贵生命之际,能够视死如归,坚持信仰者,古来也稀少,尤为珍贵,为后人所赞颂,青史流芳。所以在春秋乱世里,尾生抱柱,信陵君窃符救赵,晋文公退避三舍,宋公不半渡而击而要堂堂正正对战的略显“迂腐”之举,凡此种种,都反映了一种价值观与信念。东汉时期义士尤多,被称自上古三代以来所罕见,多有为国家社稷而赴汤蹈火,身死殉国之仁人烈士,不像后来,世风日下。
皇后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乃至两晋南北朝,也极少数被敌方临阵处死的女子,其节气更是非比寻常!当然,本书中所描绘的,皇后因雪原遇险,被后来的皇帝夫君苻登所救,所产生的生死不渝、海枯石烂的深厚情感,有演绎的成分。不过以皇后骨子里的基因与血脉,她所接受的伦理教育与操守之道,背叛、委屈求生,屈膝投降这类行为,必定为她所不齿与不屑,即便是死,也不会苟且偷生,丧失气节。指云笑天道君在《东晋北府一丘八》的“忠义烈女死不屈”一节中,通过皇后自己的最后绝命宣言,表明了她的铮铮心志与信念——
“羌贼,你恩将仇报,举兵反叛,我父在时,恨不得食你肉,寝你皮!天王对你天高地厚之恩,你却背叛了他,最后还虐杀他,就在不久前,还虐待他的尸体,此等暴行,人神共愤,不要以为你靠着诡计和阴谋,靠着一时的运气,就可以永远胜利!”
“我夫君苻登,战无不胜,如同天神,他是天王的宗亲,是上天注定派来收拾你这个魔鬼的,虽有一时失利,但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羌贼,你靠武力、奸谋来征服别人,却无法收拾人心。你的部下,时时刻刻都想着脱离你的控制,无时无刻不想着起兵讨伐你这奸贼!这些年来,徐嵩、雷恶地、杨定这些人,哪个没有叛过你,没有自立过?你就算一时得逞,也终将国内四处义军奋起,最后灭亡!”
“哈哈哈哈,羌贼,你哪有这样的好心?你不过是企图要通过占有我,来收服河西陇右的人心罢了。我毛氏一族乃是上邽大族,世居陇右,为人所景仰,家父在这个乱世中,宁死不屈,持节守忠,更是千古流芳。你企图霸占我,一来是羞辱我的夫君,让大秦将士离心,二来是想拉拢陇右大族,兵不血刃地控制这个一直跟你作对的忠义之地。我告诉你,别妄想了!我就是死,也不会让你的奸谋得逞!你今天杀了我,我的忠义之名永存,陇右顾念我毛氏恩德的民众会继续跟你作战,反抗的!我的夫君,一定会为我报仇,我在天上,一定会看到你们姚氏全族灭亡的那一天!”
毛皇后的这番临终遗言,淋漓斥骂,决死不屈的意志表露无余,令人荡气回肠,精彩悲壮,所以笔者照录在此。史书上写到这一情节,碍于篇幅与客观性,不可能用如此惊炫的语言和描绘,只能以“吾天子后,岂为羌贼所辱,何不速杀我”,和“因仰天大哭曰:姚苌,汝前轼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岂汝容乎?!”来形容。